编者按
巴黎时间2024年5月14日中午,在欧洲介入心脏病学大会(EuroPCR 2024)的“热线:冠脉生理学最新进展(Hotline: advances in coronary physiology)”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曲新凯教授联合代表团队发布了前瞻性CAREER研究的结果。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Fully Automatic Computational FFR in the CAREER Study
研究背景及目的
冠脉CT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衍生的,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CT-μFR)是一种快速计算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创新技术。前序回顾性研究显示,CT-μFR与有创FFR的诊断一致性在87%~88%[1,2]。CAREER研究(NCT04665817)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现场部署CT-μFR的诊断准确度[3]。
研究方法和结果
CAREER研究纳入307名CCTA显示存在至少1个直径狭窄率在30%~90%病变,且计划30天内行有创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CT-μFR分析,排除不适合行CT-μFR的患者后,共入组260名患者的740支血管。所有入组患者均行FFR(201名患者231支血管)或μFR(260名患者706支血管)分析。所有入组对象以导管室生理学检查(FFR或μFR)为标准参考。主要研究终点为CT-μFR识别生理学意义狭窄病变的患者水平诊断准确度,主要次要终点为非显著钙化病变中,CT-μFR诊断准确度非劣于μFR。
结果显示,CT-μFR的诊断准确率达到89.6%(95%CI:85.9%~93.4%),超过预设目标值(72%);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86.1%。包括用户手动调整修改的时间,平均每例患者的CT-μFR分析时间为8.8±1.4min。主要次要终点方面,在非显著钙化病变(钙化病变角度>90°且厚度>1.5mm)中,CT-μFR的诊断准确性不劣于μFR,其准确性差异为1.8%(95%CI:-2.8%~5.5%),远低于预设非劣效界值(15%)。
此外,研究者还利用入组数据,验证了新一代全自动CT-μFR(无需任何用户交互操作)的诊断性能。全自动CT-μFR可行性为97.2%(686/706),以导管室标准为参考标准,全自动CT-μFR的诊断准确度达到83.0%。分析效率方面,由于全自动CT-μFR不需要采用任何人工干预,每例患者的平均分析时间仅为1.6±0.3min。
研究结论及意义
CAREER研究证明,现场部署的CT-μFR可准确识别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冠脉狭窄病变,达到了预先设定的主要终点。对于计划性有创冠脉造影的患者,CT-μFR能够显著提高CCTA的诊断表现,并且在非显著钙化病变中,非劣于μFR。在保证CCTA检查的采集质量时,增加无创CT-μFR检查,有望改善识别基于CTA的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血管,并减少不必要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涂圣贤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创新器械与智能计算(CIIIC)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影像实验室主任。发明了QFR、OFR与UFR等序列计算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以及LCR与RWS等斑块易损性评估技术,并主持完成这些技术的产业与临床转化。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Nature Review Cardiology、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三十余项。主持科技部重点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共6项。担任TCT、EuroPCR、CIT等多个心血管介入临床大会的Facul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期刊的副主编与JACC: Asia栏目编委。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士(Fellow,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士(Fellow,FESC)、第四届转化医学创新奖、2022年EuroPCR大会全球心血管器械最佳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 Li Z, Zhang J, Xu L,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 Fast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Der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rom Coronary?CT Angiography.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0 Jan;13(1 Pt 1):172-175.
[2] Westra J, Li Z, Rasmussen LD, et al. One-step anatomic and function testing by cardiac CT versus second-line functional testing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CT-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EuroIntervention. 2021 Sep 20;17(7):576-583
[3] Weng T, Gan Q, Li Z,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CTA-derived versus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CAREER) study: a prospective study protocol. BMJ Open. 2022 Jun 23;12(6):e05548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