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女子收养二十条小蛇,与蛇共枕15年,竟然毫发无伤!

漫妙纪实 2023-08-12 16:10:16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生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一个善心的妇女刘玉平,当时居住在八五四农场。有一天,她遇见了一条受伤的蛇,心怀同情地将它带回家照料。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这条蛇居然带着它的家人来到了刘玉平的住处。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蛇居然在刘玉平家中定居了整整17年,并且连续生下了许多小蛇。这位妇女被人们称为“蛇女”,因为她与这些蛇和平共处,建立了一种非凡的联系。她在八五四农场的小山坡上过着宁静的生活,与这群松花蛇和谐相处。

在刘玉平年轻的时候,正值东北地区推动土地集约化生产的时期。她积极参与了这股潮流,一直在位于东北的八五四农场工作。作为农民,她们生活依赖于天气和自然,对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尤为敏锐。

在一个夏天,突然刮起了猛烈的大风,摧毁了农作物,使庄稼无法幸免地被风卷走,甚至有些庄稼连根拔起。这场灾害给农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刘玉平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面对如此困境,刘玉平决定不轻言放弃。尽管被迫“裁员”,她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因此,她开始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上寻找新的出路。

她选定了一个位于八五四农场和尖山林场交汇处的路口边,用心地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她的新家。她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家当一点点地迁移到了这里,然后努力在旁边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土房。

有一天,一位农科院的院士专程来到乡下,他对刘玉平说:“这片地方地势开阔,非常适合养蜂。”养蜂固然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至少不像农田那样完全依赖于天气,让刘玉平感到鼓舞。

她积极着手了解养蜂的技巧,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在刘玉平的努力下,村子里的第一个蜂场悄然建立起来,充满了生机。

为了让蜜蜂能够更容易寻找花蜜,刘玉平特意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土壤湿润的地方。尽管这个地方离人烟较远,但花草茂盛,非常适合蜜蜂采集花蜜。

每天,刘玉平都会一大早起床,投入到照顾蜜蜂的工作中。傍晚回家后,她会关上门窗,早早休息。虽然她的生活过得简单,但却充实而有滋味。

然而,唯一的遗憾是刘玉平一直没有结婚,周围也没有能够与她分享心事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她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因为刘玉平经常在偏远的荒郊野外活动,对于山上各种小动物都非常熟悉,这使得她的胆量比起普通妇女要大很多。即使面对野生动物,她也不会过于恐慌。在2006年的一个夏天傍晚,刘玉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准备做晚饭。

然而,当她打开门的时候,听到屋内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她警觉地走进屋,发现居然多了一条蛇!这条蛇约有两三米长,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正盘踞在墙角。

然而,这条蛇并没有在刘玉平进入时逃跑或攻击,而是只是用其黑亮的眼睛凝视着她。“蛇类”一直都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恐惧之一,可能会有好多人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么人为什么怕蛇?

归根结底,人类对蛇的恐惧确实与基因有关。早期社会中,蛇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可能对婴儿发动攻击,这种恐惧传承下来,影响了人类从小对蛇的惧怕情绪。尽管刘玉平平时敢独自生活在偏远地区,但她同样会在特定情况下感到胆怯。

她也会害怕蛇这种看似冷冰冰的动物,尤其是在当时她对这条蛇是否会咬人、是否是毒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尽管刘玉平自认为是个勇敢的女性,但面对占据她的炕的蛇时,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处理。

在这个情节中,刘玉平试图用木棍把蛇挑出屋外,以确保自己的安全。然而,蛇似乎并不愿意离开,它在感受到木棍触碰时缩了一下身体,但并没有离开。相反,它慢慢地朝刘玉平靠近。

刘玉平心中默念着“我没招惹你,你也别招惹我,以后我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同时用木棍将蛇请到了屋外。然而,被赶出去的蛇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原地转了几圈,继续注视着刘玉平。显然,这条蛇并没有听从她的话。

过了两天,刘玉平再次回到家中,发现炕上竟然有两条蛇。由于炕被烧热了,正适合蛇们休息,它们紧紧蜷缩在一起,看起来异常舒适。刘玉平一向善良,看到这两条蛇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她想到或许这些蛇也像自己一样孤独,没有亲人,也没有归宿,于是她产生了怜悯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玉平渐渐改变了看待这些蛇的态度。她开始觉得,屋内多几条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她平日里感到非常孤独。对她来说,这些蛇也算是小动物的陪伴。尽管刘玉平知道自己无法将它们赶走,也不忍心伤害它们,她只好选择妥协。

刘玉平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安排,她将屋子分成两半,一半供自己居住,另一半留给那两条蛇。就这样,她与这两条蛇成了“邻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玉平逐渐适应了这两条蛇的存在,开始将它们视为家人。

她意识到这两条蛇能够有效地帮助她守卫家园,使家中的老鼠和虫子几乎都消失了,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她把对待这两条蛇当作养宠物一样,尽管不同的是,这两条蛇并不需要她费心找食物,因为它们可以在小屋后的深山老林里自己捕食。

然而,有一天,这两条蛇突然消失了。刘玉平等了足足两天,但它们没有再现身。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每年六月份,这正是蛇开始繁殖后代的季节。刘玉平第一次在角落里发现一窝蛇蛋时,她感到十分惊讶和手足无措。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和繁殖之后,这两条蛇似乎带着它们的孩子们“回娘家”了。尽管刘玉平感到吃惊,但她也很欢迎这个新的生命。于是,从此以后,“一个人,两条蛇”逐渐演变为“一个人,一群蛇”。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玉平的家中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达到大蛇20多条,小蛇更是不计其数。整个屋子几乎都被蛇充满。随着小蛇长大,它们常常爬到刘玉平的被子里,或绕着她的脚边游玩,总是自然而然地与刘玉平亲近。

有一次,一名小偷想趁刘玉平不在家时偷走她的蜂蜜和钱财。他悄悄打开门窗,试图进入屋内。但是他刚进入一半,就被两条蛇盯上了。小偷被吓坏了,从此再也不敢靠近这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条蛇繁殖出许多蛇崽,刘玉平的家中充满了蛇。这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担忧,他们担心这些蛇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希望刘玉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刘玉平坚称这两条蛇是她的亲密伙伴和忠实守护者。她表示,不会因为别人的误解而放弃它们,她会一直陪伴它们,直到它们变老。

附近的村民都称她为“蛇女”,认为她身上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可以使这些蛇变得温顺,失去攻击性。一些记者和专家前来采访和研究,揭示了一些惊人的事实。原来,刘玉平家中的蛇是黑白花纹蟒,这在黑龙江省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许多东北农村的人常常在田间地头见到它们。

然而,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人类捕杀其皮毛和肉,黑白花纹蟒已经濒临灭绝。刘玉平并不了解这两条蛇的来历,她只是出于同情和喜爱而收留了它们。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养活了它们,为它们提供了温暖和安全的家。

据统计,每年印度因为蛇咬而丧命的人数高达6.2万,而过去20年中被毒蛇咬死的人数更是高达120万。许多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就倒下,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命。尽管拯救生命是必要的,但也应提高防范意识。

在刘玉平看来,动物和人类实际上是平等的,它们也有情感,也同样自由地在地球上生活,享受着自然的恩赐。她坚信,人类应该平等地尊重每一个自然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尽管她面对来自社会周围的压力,她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刘玉平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应该勇敢追求内心的真诚和善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