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90后电视观众心目中有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那李漠的作品一定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李漠宇宙”里,都市人的重点不在“职场”和内卷。他的都市三部曲《我在他乡挺好的》《装腔启示录》《180天重启计划》有相似之处,都在讲述年轻人在大城市的成长点滴和生存焦虑。
但从主题上各有偏向,前两部剧聚焦北漂青年的友情与爱情,后者所探讨的重点则是“回家”,并把地点设在了杭州。
从角色群像层面来看,近日已在芒果TV、湖南卫视开播的这部《180天重启计划》,从年轻主角,拓展为三代女性的亲情和婚姻关系。她们的成长环境天差地别,她们的觉醒时刻或早或晚,但她们同样都具备了直面内心和重新开始的“勇气”。
无惧周遭环境,破除个体束缚,寻找内心归处,这部剧的内核与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第一集中,吴俪梅(吴越 饰)和顾云苏(周雨彤 饰)母女俩形成双时空互文,两人都有类似的情感境遇和叛逆时刻。
28岁的顾云苏,主动与眼前束缚她的一切告别,要倾听自己的声音;年轻时期的吴俪梅,也曾为了重获新生而主动与事业有成的前夫离婚。
剧集没有塑造刻板印象的“渣男”和容易妥协的“贤妻”,也不刻意制造包袱和笑点,而是用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制造戏剧矛盾,用南方式的喜感润入细无声地达到治愈人心的效果。
近日,《影视独舌》对话《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漠和制片人桑敏玲,请他们来讲讲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表达。
从“另类陪产”到“人生重启”2021年,浙江影视的制片人桑敏玲,被豆瓣阅读的小说名字《180天陪产计划》吸引。
按照固定思维,这要么是个老公陪老婆生产的爱情故事,要么是老妈伺候女儿的传统东亚式亲情表达,结果点进去很炸裂:一个28岁的女儿陪妈妈生产的故事。
小说开场就是刚刚分手的女儿被告知妈妈怀孕后,两人吵架的部分。这样颠覆的母女关系,加上重组家庭的设定,戏剧性和话题性拉满。
于是,桑敏玲与编剧韩家女、导演李漠一拍即合,决定做一部有南方特色的轻喜剧,就成为现在的《180天重启计划》。
李漠导演此前有过多部都市剧代表作,从《三悦有了新工作》《我在他乡挺好的》,再到《装腔启示录》《灿烂的风和海》,李漠的作品一般兼具了当下性和现实感、地域色彩浓郁、情感表达细腻,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言表的心声和最贴地的情感诉求,且每部剧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
“李漠在拍《我在他乡挺好的》之前,我们就认识了。他的作品很有现实质感和地域性,很多情节都能让大家感同身受,好像这些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但同时他又是跳脱的、离地半尺的。”桑敏玲表示。
去年,李漠导演的《灿烂的风和海》刚刚播出。虽然播出顺序上,是《灿烂的风和海》在先,但《180天重启计划》早于《灿烂的风和海》拍摄。
李漠开玩笑说,在拍《灿烂》的时候,《180天》已经在剪辑,结果播出顺序却对调了,当时他有一种大儿子高考复读了,二儿子马上高考的感觉。
“其实对于这两个项目,我倾注的心力都是挺多的。大儿子从小品学兼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高考被延后了。二儿子很聪明,但是从小比较皮,就得临时抱佛脚,摁着他把这高考考好。所以我一直觉得对《180天》有一种愧疚。在《灿烂》播了以后,我就在机房里从剪辑,到调色、配乐,一点一点从头过了一遍。”
李漠讲到,第一次接触《180天重启计划》是在2022年,当时正在拍摄《装腔启示录》。与制片人桑敏玲聊项目的地点,恰好就是在《装腔启示录》里,许子诠(韩东君 饰)和唐影(蔡文静 饰)常去吃的那家火锅店。
“当时对这个项目的印象是非常犀利、有趣、独特,每个人物、每句台词都有一种幽默感和智慧在里面,但如果自己来做,还有需要调整的部分,比如当时剧本里还少了一些动人、走心的部分,所以我们在后面的版本里又加入了女性视角、吴俪梅年轻时候等细节。韩老师、桑姐都很真诚,说你觉得什么时候改好我们就什么开始。”
剧本调整过后,直到2023年6月底,李漠全家搬去杭州采风,希望能把这样一部偏南方语境的都市轻喜剧落地。
剧中,吴俪梅生长于绍兴旁边的小镇,由于嫁给了顾康旗(韩东君 饰),两人从小县城来到了杭州打拼,所以顾云苏是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新杭州人。
这部剧让李漠有抓手的地方,是三代女性。外婆,妈妈和女儿,代表了三个时代里女性的觉醒和成长。
“外婆(朱茵 饰)年轻时也曾有理想,但结婚了以后,家庭就是第一位,这是那一辈女性肩负的一种责任。70后的吴俪梅,开始思考家庭和婚姻是否要大于自己,开始去掌控自己的人生。90后的顾云苏是更幸福的一代人,她们从小就不背负这些东西,她们的家长更开明,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去结婚生子,只要开心就好了。”
但同时,时代在进步了,枷锁解开了,人又究竟该奔哪儿去?为什么而活?
这是李漠看到的当下年轻人的某种迷茫,也是《180天重启计划》的隐形主题。
李漠的治愈系都市剧一向不提倡卷。正如桑敏玲对于《180天重启计划》的介绍那样,它不讲焦虑,突破传统,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讲母女、父子之间是如何破冰的。
“《装腔》里面许子诠和唐影追寻的东西是一样的,就是有一盏回家时为你亮起的灯,但是他们寻找的方式是爱情,爱人是那盏灯。《180天》里面,家人是那盏灯,你可以不恋爱、不工作,但你的妈妈、爸爸、外婆永远在那个家里。”
就像顾云苏在她的小说里面写过的一句话,“周五房租到期了,但好在永远有条退路等在那里:妈妈。”
原著小说插科打诨的犀利和幽默,对撞上李漠独有的情感关照和温情治愈,是《180天重启计划》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配方。
吴俪梅人到中年的“任性”,顾云苏28岁不结婚“啃老”,是两代人自我追寻道路上的殊途同归,又何尝不是女性一次又一次破除偏见的“人生重启”呢?
幕后选角与女性主义在面对同一种境遇的时候,不同时代的母女会做怎样不同的选择?
在《180天重启计划》里,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那就是周雨彤一人分饰年轻时的吴俪梅、吴俪梅的女儿顾云苏这两个角色。
之所以这么安排,李漠认为,这是想让演员和观众都有一种理解妈妈的感觉,也是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理解父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晚才会发生的事,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你不会理解你的父母,一心往外奔,很少会追问父母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她们为什么会做出某种人生选择,但终有一天你会想到这些问题,这也是源自于某种身份认同。”李漠表示。
在桑敏玲看来,《180天重启计划》中的女性有个共性,就是做自己的勇气。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在任何的关系之前,首先是我。我好了,与我相关的一切才有可能好。这个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那么简单。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
桑敏玲讲了剧中令她印象深刻的吴俪梅的两句台词。一个是吴俪梅离婚时,说了三次“我要爱我自己”;另一句是吴俪梅对女儿说的,“我爱你,仅此而已”。
而剧中顾云苏开头的分手戏,也让许多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跟着周雨彤的表演流泪了。这是28岁的顾云苏的一次大爆发,在男友又一次替她做了重要决定后,她决定分手。
顾云苏所说的,“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被安排。我没有选择,你们都替我做好了选择。”也是一类女性的肺腑之言。
青年时的吴俪梅刚强又时髦,中年版吴俪梅的情绪更加内化,但做决定时雷厉风行这一点,没变。
后期的吴俪梅由吴越饰演。许多人对吴越的印象是《扫黑行动》《繁花》《县委大院》中,洒脱、干练的女领导形象。
但李漠看了《我的前半生》后认为,吴越有种上海女人娇俏、温柔的质感,于是找到她来演这个有些“出格”的母亲角色。
“真正认识到越姐以后,我发现越姐是个非常俏皮、活泼的人,很可爱,很像小孩儿,而雨彤又很有个性。这就非常符合我心里想要的那种母女关系,妈妈心态年轻,不是常规意义上爱唠叨、非常家长制的妈妈,女儿反倒是有点老成、沉稳。”
至于顾康旗的角色,由韩东君无缝切换成陈明昊,达到了一种形不似但神似的状态,这源于陈明昊在进组的第一天,就把韩东君演的顾康旗都看了一遍,再用他的方式演绎了中年的顾康旗。总之,观众会在剧中看到一个“潇洒浪子”版的陈明昊。
几部剧下来,启用熟人团队成了李漠作品的一大标志。这次观众又能看到“李漠宇宙”中的熟面孔。
《180天》是李漠与周雨彤的第二次合作,与耿乐、韩东君的第三次合作。据李漠说,他是个比较认生的导演,一旦遇到了真性情、投缘的人,很容易想持续与他们合作。
“导演要靠演员呈现角色,我能做的只是在演员之外的工作。当我看到演员用他们的感触、台词、节奏,来为了某个角色去改变、去进化,我会觉得非常可贵。除了在监视器前,演员会称呼我导演,离开那个环境,大家都是很平等的朋友,我很希望大家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李漠表示。
这几年,李漠试图在每部剧里挖掘和展现现代人的新面貌,在都市剧这个大的赛道中跑出了多种路线。
《我在他乡挺好的》聚焦北漂一族的悲喜,《装腔启示录》拆穿都市人的“假精致”,《三悦有了新工作》描写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踏实、自洽的生活日常。
每部戏火爆之后,就有许多同类型题材来找他。但李漠不想重复,他认为,每一部戏都要往前走一步,而不应该是某部剧的翻版。创作者需要先满足自我,才有可能去满足观众。
“创作的过程就像做雕塑,一开始是做加法,要用泥巴塑出一个大概的形状,雕刻的过程,再把那些冗杂的,不好的都去掉,来找到某种平衡或美感。它得有一个主题,要让观众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
拍一部爆款剧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拍都市剧的一大难关是踩点儿,踩中时代的脉搏,触碰到当下年轻人的痛点。比如有些当时看起来很精彩、话题性足的破题角度,放在今天的语境里已经不太准确。
“现在,你会发现大家不关心优绩主义了,也不喜欢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现在的语境有点从‘我怎么才能成功’,变成‘我不去了,我躺平了’。我们拍的是时代剧,不像古装,可以放三年再播也不会很过时。我们必须要在当下的时代语境里面去讲合适的故事。”
不过,李漠目前也在经历阶段性的困惑和思考。比如关于如何完成更加个人化、风格化的创作。
“导演的大部分工作,不是那么original的创作,就像是编剧给了我一块很好的牛排,那我做不了小米粥,我只能想是炖牛肉,还是卤牛肉,还是酱牛肉。接下来我希望可以沉淀下来思索,我到底是做一家川菜馆,还是牛排馆,还是潮汕粥?或许我也可以尝试从头开始做一个项目。”
相比李漠的时尚先锋感,浙江影视作为一家深耕影视制作多年的国企,无论是出品的电影还是剧集,例如《被我弄丢的你》《瞄准》《输赢》《不就是拔河吗》《度华年》等,一直坚持在制作上追求品质和口碑,内容创作上贴近生活,与观众共情。
从媒体出身,又从事传统电视制作多年,桑敏玲认为剧集市场发展至今天,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颗粒度也越来越细。从内容生产方来讲,引领要大于迎合,这不是喊口号式的引领,而是对当下普通人的一种共情和共鸣。
“市场需要新的内容,像《180天重启计划》,它的基底是日常的,但是人物关系和表达方式是创新的。我希望能在现实题材里面去做一些创新和价值传播。”
浙影目前筹备中的新剧类型丰富,涵盖面广,其中有悬疑、谍战、都市生活、女性情感等等。有跨越几个时代的厚重题材,也有基于最新网络生态的新兴选题。目前一部女性情感悬疑剧本已在收尾阶段,计划今年开机。
桑敏玲认为,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先要做到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有兴趣点进去,然后才是持久力和可看性,这是做剧集的底层逻辑。
“项目很多,但用户的时间有限,现在是一个抢夺用户注意力的时代。但我相信我们把内容做好了,一定会有观众的。”
【文/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