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走进太行山深处,风光更加的壮观。在泽州县硖石山腰,丹河岸边,珏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刹,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人称“晋魏河山第一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硖石寺】青莲寺初名“硖石寺”,这座古寺占据天时地利,东观浮山,峰峦叠嶂,气势雄浑。南望珏山,双峰高耸,清秀挺拔。山下丹水,泛起清波,激情荡漾。硖石诸峰,峭壁峥嵘,宛若金刚,守护古寺。两山夹一谷,别有洞天门,引来无数名人香客。真可谓!山清水秀,古刹幽深,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流连忘返。
【上下青莲】青莲圣境。八宝净土。青莲寺分为上寺、下寺两部分。上寺为新清莲寺,下寺为古青莲寺。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整个寺院依山傍水,山寺合一,寺外山峰伟岸,丹河流淌,景致瑰丽;寺内殿堂楼阁,富丽堂皇,造像精美,古柏参天,生生不息。两寺上下相望,互相守护,掩映山间。融入山水理念,暗合藏的妙处,呈现出皈依自然的永恒之美。
【高僧慧远】高僧慧远,地论宗重要代表人物。13岁出家,16岁随湛律师赴邺学法,博读大小乘经论,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后结室为庵,创立道场,讲经说法,创建硖石寺(今古青莲寺)。
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当众面斥,此后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始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一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为他建立净影寺,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敕其主译经文,刊定辞义,成为闻名的一代高僧,不久圆寂于净影寺,终年70岁。被尊为净影子慧远。
慧远大师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磐经义记》《十地经论疏》等20部100余卷,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史上称作“齐隋泰斗”、“释意高祖”、“僧中之龙”,为青莲寺增得无上光荣。
【山门风采】进入山门,崖面“乳窦”,字迹苍劲;有“瀑布飞泉”、“湿云流日”、“迸雪喷雷”石刻。石刻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窦泉”,清水荡漾,不涸不溢。
步入正道,青石铺路,松柏迎客,庙宇楼阁,巍峨壮观。
【下院青莲】下院古青莲寺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现存正殿、南殿各三间,有明建砖砌舍利塔和唐建慧峰大师石塔。
砖砌舍利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为覆钵式砖塔,俗称藏式塔。该塔通高20余米,基层为八角形须弥式,中为覆钵式塔身,上有十三层相轮。这座藏式舍利塔,明万历年间建造,是晋城市现存唯一的宝瓶形状砖塔。每年夏至时,佛塔竟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时间没有影子,当地村民又称其为“无影塔”
下院寺保存着唐乾宁二年(895)建造的高僧慧峰灵塔。塔通高丈余,基座为圆形,上下层各雕仰覆宝装莲花,中间石面雕迦陵频伽鸟的半开莲层。基座之下为八角形的须弥座,束腰处八面都有伎乐图案,为唐末不可多得的石造建筑物。
正殿内现存唐代彩塑六尊,塑像面容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态自然, 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七十余尊中的其中一处。尤其是释迦牟尼彩塑,雕塑精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彩塑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
【上院青莲】上院青莲寺始建于唐太和年间,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天王殿、藏经阁、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两厢罗汉楼、地藏楼、经堂、僧舍、藏经阁、子母柏、掷笔台、款月亭等景观。释迦殿内宽大的佛坛上,保存着四尊宋代彩塑,整组塑像表情自然,比例和谐,极为珍贵。
整个青莲寺自唐代以后,历代均有所增建,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幽雅素静,是为古泽州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自然景观胜地。
青莲寺的修建,与净土宗的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的活动密不可分,是我国佛教弥勒净土宗最早的寺院之一,惯以“文青莲,武少林”享誉佛教界。
千年古刹青莲寺,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青莲寺不仅地理环境幽雅,古木参天,而且上、下两院内现存历代碑碣百余通,真、草 隶、篆书体齐全,宋金以来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唐宋金元明彩塑汇聚,古柏银杏虬柯参天,是佛教历史文脉的重要代表,有的堪称中国文物之孤品,在我国建筑、宗教、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