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3年1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九中全会。
国务院全体会议成员,包括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相继列席了会议。
本次全体会议也是朱镕基总理卸任前主持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
朱镕基在讲话中首次提到,1998年至2003年,即最近五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
接着,朱镕基对以后的工作做了一些安排,让大家始终贯彻落实十六大的方针,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搞“夸张式”,莫名其妙地开抢。
谈话最后,朱镕基总理还谈到了他对中国未来的具体设想。
一方面,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阻挡。但机遇与危险并存,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三个关切。
平心而论,朱镕基二十年前提出的三个担忧,在今天看来都应验了。
时间证明,有“人民总理”之称的朱镕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一、离任后的正常生活
1928年10月,朱镕基出生于湖南长沙。
当年的天下并不太平,朱镕基的命运却更加悲惨。他出生前,父亲病逝,十岁时,供养的母亲去世。
从此,朱镕基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幸运的是,他被好心的三叔朱雪芳收养,得以继续学业。
1941年,朱镕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六年后,他以湖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50年代初,朱镕基毕业后先到东北工作了一段时间,5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央工作。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朱镕基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州。
“共同总理”朱镕基参加革命工作的几十年里,长期掌管经济,对中国经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在他的铁腕政策和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下,他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软着陆”。
2003年3月,朱镕基总理光荣辞职。
离任前,朱镕基明确表示:“我只希望我离任后,全国人民都能说他是一个清廉的官员,我就很满意了。
如果人家大度一点,说朱镕基做了点实事,我就更感激了。 “
离任后,朱镕基虽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他为国为民的贡献并未停止。
退休后的生活也很精彩,和很多退休前辈一样,朱镕基更喜欢写作,看书看报。
不过,朱镕基并不认为翻书有什么好处,他一般推掉东西方的各种经典,唯独舍弃了自己的传记。
朱镕基曾说过,“我从来没见过别人给自己写传记,都是作者为了挣钱而写的”。
甚至当朱镕基的亲戚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打算寄一本给朱镕基,都被后者拒绝,两人几近断绝联系。
而且,朱镕基很少将书法留给别人。
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养老金领取者”,更谈不上是著名的书法家了。除了亲戚朋友经常搬家外,别人问我的话也无济于事。
事实上,朱镕基并没有看过自己的传记,也没有将手笔留给别人,他只是想降低自己在公众视野中的影响力。
和邓小平同志一样,朱镕基卸任后也不回老家生活,婉言谢绝各界人士来访,甚至不修母亲墓地,只是降低存在感,不干涉配合国家发展民生政策。
受到三叔朱雪芳的影响,卸任后,朱镕基大部分时间都在陶冶情操,与京剧迷比拼唱功,甚至连朱镕基都学会了胡琴。
2018年10月,许久未公开露面的朱镕基现身清华经管学院活动会场。
虽然已是八旬高龄,但朱镕基的举手投足都非同一般。
由于在国内多年从严治政,得罪了不少官僚,所以退休后的朱镕基仍然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四处走动。
我们很难想象,朱镕基在任期间是怎样拼命工作的。为了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他像一名挺身而出的军人,面临重重枷锁和阻挠。
卸任后的朱镕基颇有“隐功利名”的淡然之意,平时写写画画,与工作时的“工作狂”作风截然相反。
但是,朱镕基已经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将永远铭记他的伟大贡献。
二、朱镕基的三个担忧
在离任前的最后一次总结会上,朱镕基首先关心的是“房地产过热”问题。
用他父亲的话来说:“中国在1993年就已经遭受了‘房地产过热’的严重后果,经过十年的发展,海南岛的房地产业仍未恢复元气,已经遍体鳞伤。”
因此,朱镕基认为,当时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的风险很大,银行同志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这些企业投向房地产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由于当时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制度。
朱镕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业不能继续盲目扩张。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彻底压制房地产繁荣的动力。
尽量在本届政府期间解决,不要把包袱留给后来的人,让问题越积越多,后来的人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这些烂摊子,形成恶性循环。
朱镕基的第二个担忧是盲目的城市化。
用他老人家的话说:中国的城市化跟国外不一样。我们把城镇化和建房挂钩,以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下房产和土地,然后让房地产商进入市场,大量建起商品房。
如此一来,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间接推高了我国商品房的价格,导致经济泡沫愈演愈烈。
此外,朱镕基还担心,如果农村人口全部进城,谁来管农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每天吃喝消耗的资源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如果农村没有人,大量土地荒废,全部建商品房,势必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就这样,农民都进城了。大量土地闲置或建设,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市场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简而言之,这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不受欢迎。这是朱镕基最关心的。
谈话中,朱镕基有意无意地透露,市、市政府挪用教育经费,银行盲目放贷搞房地产开发,有悖于中央精神,需要严厉打击。
第三个顾虑,朱镕基对当时的主题公园风潮非常不满。
图|朱镕基青年(后排左一)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上海市市长期间,朱镕基多次出国访问,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不喜欢建设主题公园。
比如当时美国的洛杉矶和佛罗里达州各有一座迪斯尼乐园,法国和日本也有。
这些发达国家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了如何提高城市建设和人民幸福感上。
当时,中国各省市都在发展主题公园。北京要建主题公园,天津、湖北、广东、福建等省要建公园。那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但是,主题公园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这些外资企业来中国后,白白拿我们的钱和土地建设这些“高大上”的主题公园,引起了轩然大波,地方赤字。
说到这个担忧,朱镕基总理居然发脾气,对与会代表说:“现在很多地方农民连饭都吃不上,主题公园那么多,谁花钱买门票?”
这些主题公园的建设陆续开工,不仅破坏了国家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国家经济的损失。最终农民没有饭吃,就业率下降。这些主题公园都可以放弃,之前投入的人力物力全部付诸东流。
此外,朱镕基总理还谈到了他对北京、上海和全国主要城市煤矿爆炸、交通事故增多和交通拥堵的担忧。
如今,朱镕基总理离开领导舞台已经20年了。
我们回头看看他的三个担忧,我们感慨万千,不得不佩服朱镕基总理对中国未来发展会遇到的问题的预测。
朱镕基总理提出的这三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房产的问题不用细说,大家都明白,细说恐怕要七天七夜。
而如今的城镇化,在经历了一段风风雨雨之后,终于重回正轨。
由于我国城镇化起点低、速度快、规模大,区域差异明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80%。
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我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镇化空间布局已经非常科学合理。
不过,不可否认,朱镕基总理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建设主题公园的顾虑,如今已成为民生问题。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不难发现,在全国大中城市都有好几家主题公园。
比如有亲子主题的主题公园,还有各种娱乐主题公园。
这些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大,初期投资不容小觑。
开业之初往往人头攒动,成为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著名打卡点,久而久之,很多主题公园都濒临冷清。
研究表明,我国高达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而盈利的主题公园占比不到11%。
当然,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担忧并不是要阻止中国建设主题公园。
他只是希望包括相关部门在内的地方政府能够冷静下来,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各自城市是否需要主题公园。
如果有必要,建多少面积投资多少,不能盲目扩建,毕竟受损害的是老百姓。
此外,朱镕基总理对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表示关注,包括多起矿难和工业事故的增加。近年来,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有句话说:居其位,谋其业。
朱镕基总理卸任前提出的三个担忧,完全是从改善国民经济、提高国民幸福感的角度出发,不涉及任何私利。
按理说,离任前,朱镕基没必要说这么绝对的话,一切都留下一半,对他以后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真是这样,就不符合朱镕基一贯的工作作风。
今天,朱镕基总理敢于改革、敢于实践的精神仍然激励着许多人。
他20年前提出的三个问题,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位“大国宰相”平生无愧,其功绩之大、精神之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
没有朱镕基总理,我国的经济,包括上海的总体建设,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稳定繁荣。
祝愿朱镕基总理健康长寿,合家幸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