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深奥的哲理,一旦理解了这些原理,就能在遇到困惑时知道如何变化、应对和适应;就能遵循“道”来修养身心、培养德行、提升性情,从而开发智慧,增强预见力,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就能早日实现自己的宏伟愿望,在人生旅途中掌握自己的命运,立于不败之地,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世界充满了矛盾,矛盾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古人称之为阴和阳。阴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并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用辩证法来解释,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一阴一阳代表了事物的正反两面。没有阳,阴就无法存在;没有阴,阳也无法成立。在太极图中,阴阳被称为两仪。两仪指的是男女、天地、昼夜、正负电、正面和反面。《周易》的系辞中说:“古代的包羲氏统治天下时,他仰望天空观察天象,俯视大地观察法则。近处从自身观察,远处从万物观察,于是创造了八卦,以通达神明之道,以类比万物之情。”这里的“神明”指的是自然的“道”,“情”指的是万物的“德”,“观法”揭示了天地间的大法则。如果能知晓天地的法则,明白阴阳之道,通达“神明”,有何难哉!如果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则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又有何难哉!
《周易•系辞上》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明阳不测之谓神”。“学而不厌”,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就是“富有”,日日学习有进步,三省吾身,才能培养“盛德”。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生长和终结不断循环,对抗永不止息,要想“生生不息”,不了解《易经》,或没有《易经》的指导,是不可能的。
伏羲氏画卦,文王排序卦象,周公撰写爻辞,孔子作十翼,他们的义理、图象、气数、占验都穷尽了自然的法则,探究了天人之际遇,阐述了简易、交易、不易的大道,揭示了人事吉吝、进退的秘密。因此,“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致用莫大乎易理。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虽然变化莫测,但有一定的不变之理。这个理就是阴阳的动静、消长、盈亏的规律,即重复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规律。这个不变之理无论是用先天方法还是后天方法,总是贯穿始终。
《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高超而准确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事微妙无穷的变化法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易经》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一提到八卦和占卜,许多人就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不可信。这样的想法或说法,仔细想来并不奇怪,其错误和愚昧的表现是出于自然习惯,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或者说,是因为不了解“迷信”的真正含义所造成的。所谓“迷信”,是指盲目的崇拜,无选择地追随;它是反科学的,对人的身心危害极大。而《易经》产生于上古时期、奴隶社会,如果将二者混为一谈,就成了大笑话了。
总之,咱们得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易经》,别让它就这么被埋没了。它里面那些古老的智慧,对咱们现代人来说,一样有用,一样有价值。咱们应该好好学学,好好琢磨琢磨,让这些老智慧在咱们的新时代里头,也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