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死,商鞅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厚德龙龙 2022-08-25 08:15:15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而商鞅本人却被秦君车裂,这是所有人说起来都感到扼腕叹息的。

难道以商鞅的大才,却不能避免一死?

除了死,商鞅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

其实,至少有三条活路可供商鞅选择——

上策:学习公叔痤

公叔痤是商鞅的老上司、政治上的启蒙老师,在魏国于魏武侯、魏惠王两朝为相。

若论功业,公叔痤不如商鞅;若论当官、与人主搞好关系、寿终正寝于相位,商鞅不如公叔痤。

有这么好的榜样,为什么不学习呢?

公叔痤深刻领悟到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才迎娶了魏国的公主。正是利用姻亲,公叔痤才跟魏武侯、魏惠王一下子拉近了关系。

公叔痤清醒地认识到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上,做臣下的就应该全部行动围绕上而开展,为上着想,为上分忧,为上办事。

公叔痤能够在魏武侯驾崩之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站对队伍,选择了坚定地支持公子魏瑩,魏罃上位后即魏惠王,因感念公叔痤的鼎力相助,对他恩宠有加,继续任命他担任相国。

公叔痤知道名誉对一个人是何其重要,因此一定要维护好自己良好的名声。因此他在一次挂帅打仗胜利之后,不敢居功,全把功劳归结为主上的英明与部下的英勇善战。

商鞅如果能够继承公叔痤的衣钵,也不至于弄到身败名裂。他在秦国得到秦孝公全力支持主持变法如日中天之时,就应该想到后路,就应该经营自己的狡兔三窟。

他应该与秦宗室联姻;他应该在取得秦孝公信任的同时与储君也搞好关系;他应该在主持变法的时候树立君主的权威而不是自己的权威,应该给自己留个好名声。

如果商鞅能做到以上三条,而不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一门心思只想着变法,那么秦孝公去世之后,继续辅佐继任为君的秦惠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策:效仿张孟谈

张孟谈是赵襄子的谋臣,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时,势力最强大的智伯率领韩、魏二家包围赵襄子于晋阳,并决晋水灌晋阳城,大水离城头仅咫尺之遥,赵氏危在旦夕。

张孟谈受命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连夜潜出城,联络魏、韩二家,最终三家达成共识,里应外合,一举消灭了智伯,三分了晋地。

张孟谈对赵氏可以说有再造之功,但他功成不居,选择了急流勇退,坚决辞去高官厚禄,携家挈口,遁隐山林,躬耕田亩,最后得以善终。

商鞅在上任伊始,就应该想到此。秦贤人赵良就语重心长地劝过他,说你变法得罪了太多贵族和人民,像公子虔这样高贵的人都被割了鼻子、八年闭门不出;而你则以秦师自居,在家则南面称君,出门则大驾护送,以至于世人只知商君不知秦君。如此则可谓取死之道。你不如赶紧放弃地位、名誉、权利,告老还乡,种园浇地,或可保全性命。

但是商鞅不听。商鞅在一开始没有虑及此,成功之日,忘乎所以,而忽略了此。

下策:模仿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亲在自己的祖国楚国受到陷害,奸人不但要杀了他还要杀死他的儿子们;伍子胥选择了逃亡国外,最终借吴国的势力而杀回楚国,为父报仇。

商鞅既然上策和中策都没法实行,不妨执行下策,逃到秦国的敌国,执敌国之政,与秦为仇。

当时实力强大敢与秦为敌的唯有楚国,商鞅的封地商淤又与楚国接界,逃亡到楚国是最佳选择。

以商鞅的才干,在楚国政坛立足应该不成问题,即使执掌大权也有可能。楚国难道不想变法图强吗?

可是商鞅却错误地跑到了魏国,虽然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魏国待过,可是公叔痤已死,谁还会照顾他呢,况且,商鞅一度使诈计俘虏了魏公子卬,击败了魏军,魏惠王正对他恨得牙痒痒呢。

0 阅读:217
评论列表
  • 2022-10-12 01:21

    商鞅在秦法与商鞅一体,商鞅死秦法与秦国一体,秦国之后再无法治

  • 2022-10-07 18:52

    商鞅去楚国或者赵国齐国不行吗

厚德龙龙

简介:专注弘扬中华文化,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