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毕节7岁男孩遭3只大型犬撕咬的新闻引发关注(新闻晨报2025年4月14日报道)。这类事件提醒我们,掌握正确的防犬知识至关重要。以下是不同场景下的自保方法,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
一、遇到恶犬时的应对措施
保持静止状态(适用于未发起攻击的犬只)
立即停止奔跑或尖叫
避免直视犬只眼睛(可能被视为挑衅)
双手自然下垂贴紧身体
缓慢侧身后退离开
遭受攻击时的紧急处理
用书包/外套等物品隔挡
若被扑倒,蜷缩成球状保护要害(面部、颈部、腹部)
大声呼救"救命!有狗咬人!"
记住"三不原则":不拉扯、不踢打、不挥动
二、日常预防措施
识别危险信号
竖起的尾巴和耳朵
露出的牙齿和低吼声
炸起的背部毛发
安全守则
远离未栓绳的犬只(特别是结群犬)
不逗弄进食/睡觉的犬只
不随意进入陌生院落
农村地区建议携带防身哨
三、家长特别注意事项
教育指导
通过动画、绘本等方式教导防犬知识
进行模拟演练(如扮演"木头人"游戏)
告知上下学安全路线
应急准备
保存当地派出所、医院电话
学习基础伤口处理(清水冲洗15分钟)
及时接种狂犬疫苗(24小时内最佳)
四、法律维权要点
证据保全
立即拍摄现场照片/视频
保存医疗记录和缴费凭证
记录目击者联系方式
维权途径
向公安机关报案
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
通过诉讼主张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
专业提醒:根据《动物防疫法》第30条,携带犬只出户应系犬绳。若遇违规饲养烈性犬,可向12345市民热线举报。
请谨记:绝大多数犬类攻击都源于人类的错误应对。保持冷静、掌握科学方法,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风险。建议学校、社区定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