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同辽金壁画墓的相关探析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20 11:16:16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

山西省大同市地处中原最北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北魏王朝建立首都的重要原因。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辽、金王朝相继在大同建立了西京,大同各族群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后世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在大同,通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目前已经发现了40多座辽、金时期的墓葬,其中以壁画墓居多。下文将对辽、金两代的壁画墓葬作较为详尽的探讨和剖析。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整体现状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新中国建国后,山西大同一带已发现40座以上的辽、金墓地。

辽代墓葬主要分布状况为:卧虎湾地区7个,马家堡地区1个,十里铺地区、纸箱厂地区、新添堡地区、东风里地区共计6个,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工厂、企业等地也有多处辽墓葬分布

金代的墓葬类型较为单一,以站东区、南郊及西南林地区为主,共计10多处。

总之,在大同市境内,辽金时期的墓葬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辽、金三国的墓葬形式各异。辽朝的墓葬多数为砖室墓,其形制为北朝南,上为穹窿,总体外形为环形,构成形式较为单一,以墓道、墓室和通道为主。

已有的研究表明,辽墓的真实直径大都在4m以上,而总体高不到2.5m,因此通道也十分狭窄。辽墓的墓室大致可划分为台阶状与坡状两类,其中以斜坡型占多数。墓穴里,到处都是各种壁画。

从形式上看,金朝的墓大多是砖室墓,有单室墓和多室墓两种类型。多室式墓葬多为王公贵族,单室式墓葬多为一般官吏和当时的地主阶级。

虽然在形制和形制上与辽王朝的大部分相同,但与辽王朝相比,其所见之处在于,其出土的壁画非常少。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墓葬文化表象

根据对大同遗址出土的辽、金三种不同的墓类型,即土坑墓、砖室墓以及土洞墓。砖室墓是目前发现的最普遍的一种墓葬。其形制多为朝南,符合我国传统的“风水”思想,多为单室墓,基本由通道、墓道和墓室组成。

此外,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辽朝的墓和金代的墓还是有些不同的。

例如,在砖室墓方面,辽、金两座墓的砖纹有明显区别,辽墓大多为7道,而金代墓中多为4道、6道、9道或10道等。辽式砖房墓葬大多是以错缝铺筑为主,少数亦可使用丁顺式。

采用水泥砂浆、黄泥、石灰等水泥砂浆作为砂浆抹面砂浆,以改善砖与砖的结合强度。在砖室墓中,多见壁画,例如十里铺辽代墓葬和2004年该厂出土的辽代墓葬,均具有较强的壁画墓葬特点。

辽金墓中的大部分壁画都是以草浆、石灰等为主要材料,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对其进行彩绘。大同仅发现5处土坑墓,均为竖穴式,仅南关一处与之相近的辽墓,其余均为南、北向,与北魏基本相同。

山西省历来是佛教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战场,尤其是大同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之际,更是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北部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区域。

从大同辽金壁画墓当中的葬式与葬具来看,火葬是当地辽代墓葬当中的主要葬式,将骨灰放入石棺或者罐中,并将其放置到棺床上之后放到墓室后部的中央位置。

山西大同市卧虎湾墓地出土的棺材盖上,有清晰的梵文字迹,3号墓的棺盖内部,也写着“因果已尽,吾作此言”,显然具有佛教的特征。

根据上面的记载,卧虎海湾1号墓葬内的那些壁画,都是用梵文书写而成的。东北里辽墓M1的大门内,雕刻着一幅“金翅鸟”图,与一朵白云并列,左右各有一名守卫,北壁壁画上的佛教卷轴,身着僧人服装,这些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

就明器而言,如本地新添堡村所发现的明器石像,其胸部合十,盘膝于一张长榻之上,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件重要的陪葬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一座坟墓里找到了一尊比较完好的雕像,那雕像上的人,身上都披着一件和尚的衣服,这也证明了佛教的存在和流传。

大同一带出土的辽、金两国的壁画墓,都体现着浓郁的道教思想,特别是其中几座辽墓,更可看出道教的兴盛。

就拿周家店出土的一座辽墓来说,甬道两边的墙壁上都刻着一幅门神的画像。他们身上的服饰都差不多,都是一身军装,胸口有一块胸甲。

此外,在墓门的左右两边还立着一尊门神,守门的人手里拿着弓箭和宝剑,站在石头上。道教的门神以护法为主,这也是道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仙鹤、鹿、龟等,更是将道教的“福”、“禄”、“寿”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指出的是,大同辽金时期壁画中道教的内容相对佛教而言要少一些,与佛教的墓葬、随葬品、壁画等相比,道教的壁画更多地表现在壁画上,显示出墓主对道教的崇拜,这与道教的发展时期以及历史背景是一致的。

总之,大同地区出土的辽、金两国的壁画墓,是基于辽朝汉族墓出土的,反映了墓主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以及佛教和道教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真实情况。

另外,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地方的民族信仰对汉族的生活在这里的汉族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丧葬文化形态。

从本质上来说,佛教和道教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墓穴中并存,并非矛盾,而是体现了人们对来世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向往。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历史征程

相关的研究人员把大同一带的辽墓分作如下阶段:

第一,辽代壁画墓葬中的初期,这一阶段的墓葬大都沿袭唐代的粉稿。

第二,以庆东陵为代表的辽朝晚期壁画墓,体现了辽朝统治者向唐、宋、雄霸中原的统治理念。

第三,辽壁画墓葬处于后期,此阶段的墓葬在题材、布局风格上均已臻于成熟,其中大部分表现出契丹人的高贵地位,反映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特征。

相关研究人员也从布局、内容到绘画技法等方面,对辽朝辽王朝壁画墓葬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和对比,最后将长城地带划分为北、南两部分。

在这三个时期中,北部的区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这三个时段中,也可以分为五个时段,分别是:

前期的时间总计为公元906年-947,公元937-949;整个中间时期持续时间为989-1055年;第3个时期是989-1011;第4个时期是1012-1055年;第四个时期为后期,大约持续了公元1101年至1125年。而在南部,从公元1032年开始,又分成了两个时期。

根据近年来大同一带的考古发现,发现的20多处金壁画墓葬,其时代主要在皇统、正隆、大定和明昌三个时期。

金、辽两代的壁画墓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金制正式确立后至正隆时期,即金王朝的正式确立;

其次,从大定元年到承安元年,从1161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200年;第三,从泰和元年到南宋1234年,一直到南宋末年,才出现了明显的衰落现象。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布局与特征分析

通过对大同遗址的考察,发现各时代的辽壁画墓葬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就其内容的新颖程度而言,辽后期的壁画墓葬是较为超前的。

大同一带出土的辽版壁画,其墓道两侧、墓室大门和墓室周围,大都刻有类似的出行仪仗、门神和男女仆役式的壁画。此外,也有一些壁画墓葬被划分为各个时期的壁画。

其中有些带有契丹民族服饰、发饰等特色,也有很强的北宋特色,例如歌舞,宴会等,反映了北宋的繁华。而且,在辽后期的墓葬中,还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画像,这些画像都是用来表现墓主生命的。

在有些汉代的墓穴之中,会在墓穴的周围画上木质的建筑、桌椅等东西,也有着很强的情节,里面的人物和物品的布置,都和北宋的有些类似。

总之,辽版壁画墓基本继承了宋代墓的格局,同时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特色,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墓葬格局。

通过对大同地区出土的金墙墓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是砖室墓,而且,砖室墓中的各类雕塑和壁画,都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大量壁画的坟墓,这类坟墓大都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墓穴的墙壁上,也有简单的柱子等;

而且,在墓壁、柱子和门洞的地方,都挂满了大量的图画,这些图画主要表现的是家庭和生活类的场景。

与壁画内容相近的墓穴,两者的内容互相融合,在题材的表现上也很相似,整个墓穴的外形仍然是长方形、正方形,上面的内容也都是讲述着一个小的故事。

第三,那些雕塑更多,但壁画却很少的坟墓,一般都是在拱门等不能用砖雕技术完成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壁画,大多都是花草和小故事。

结语

总之,随着大同一带的持续发掘,大量的辽、金两代壁画墓陆续出土,其形制特征和布局也逐步为考古学家所掌握,是宝贵的文物资源,一定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0 阅读:1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