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电动车事故频发引关注,40余家车企联合发声,共倡智能驾驶安全新标准

这年头,电动车事故是真不少,沈阳车展上那辆鸿蒙智行展车,好好地咋就冲出去了呢?这一下,撞坏了其他展车不说,还伤着了人,这

这年头,电动车事故是真不少,沈阳车展上那辆鸿蒙智行展车,好好地咋就冲出去了呢?这一下,撞坏了其他展车不说,还伤着了人,这智驾安全,到底靠不靠谱啊?

说白了,这事儿一出,大家伙儿又开始对智能驾驶技术犯嘀咕了。官方倒是说了,初步调查是撤展前夕,车辆没在展车模式,主驾没系安全带,方向盘还大角度干预,这才导致了事故。你品,你细品,这真的是操作失误那么简单吗?这智驾系统,是不是本身就有安全隐患啊?谁该为这智驾安全负责呢?

还真不是我瞎说,最近电动车智驾事故是接二连三地发生,真让人捏一把汗。

咱先说说2024年1月25号,苏州,那辆智界S7,好端端地开着,突然就失控撞隔离带去了。车主那叫一个委屈,说系统有问题。鸿蒙智行那边呢,回应说驾驶员没提前减速,入弯速度太快。这事儿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的问题,还真不好说。

再来,2024年3月29号,安徽高速,小米SU7直接撞了,还爆燃了,三条人命啊!小米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状态,是因为施工路障才导致的事故。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可抗力,如果智驾系统更智能一点,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场悲剧呢?

还有2024年4月5号,湛江徐闻县,又是小米SU7,撞了电动二轮车,肇事司机还跑了。这下好了,人也抓住了,但智驾安全的讨论,那是更热烈了。

你看,这些事故,涉及的品牌不少,事故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驾驶员操作不当,也有可能是系统缺陷。而且,现在有些高速公路上都开始挂警示标语了,提醒大家“高速路况复杂,勿用辅助驾驶”,这说明啥?说明智驾安全,真得好好重视起来了!

这智驾安全背后,其实有不少深层原因。

是宣传乱象。有些车企为了卖车,把智能驾驶吹得天花乱坠,啥“自动驾驶”、“完全解放双手”,说得好像用了智驾就能躺着开车一样。这明显是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有些车企甚至还搞“全程零接管”的噱头,这更是扯淡!现在智驾系统明明还只是辅助驾驶,哪能完全代替人呢?

是标准滞后。现在市面上L2级别的智驾系统遍地都是,国内针对L2、L3级别的安全标准和测试规范,还真没跟上。这就导致车企在研发和应用智驾系统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安全指导方向。

是数据安全。智驾系统要靠大量的数据来学习和迭代,这些数据怎么采集、怎么存储、怎么使用,都可能涉及用户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风险。要是数据被滥用了,那还得了?

还有,是责任认定。出了智驾事故,到底谁来负责?是驾驶员?是车企?还是供应商?保险公司也头疼,理赔的时候,得详细调查事故发生时的智驾系统状态、驾驶员操作等等,这过程复杂不说,还容易引发纠纷。

还有城市NOA的挑战和芯片短缺的问题。城市道路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信号灯啥都有,城市NOA要实现,难度可想而知。芯片短缺也影响智驾系统的供应链安全,有些车企因为缺芯片,都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

那怎么办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不,40多家车企联合起来,要共筑智驾安全防线了。

2024年4月14号,中国汽研联合40多家企业发布了五项行业倡议,要统一L2智驾最低安全要求,强化驾驶监控与提醒干预,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规范市场宣传与用户培训,推动数据共享与迭代机制。鸿蒙智行也发布了安全出行倡议,呼吁大家遵守交规、文明出行、安全智驾。

这些倡议,说白了,就是要给智驾安全立规矩,让大家都能安全地使用智能驾驶技术。

而且,现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也在加速发展,能更好地帮助车企验证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中国汽研的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也升级了,能更好地支持智驾系统的测试验证。

要真正实现智驾安全,光靠这些倡议和技术还不够。还得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市场行为。车企也得在技术研发上多投入,提高智驾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别再过度宣传了。

智驾安全这事儿,任重道远啊!要想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带来安全隐患,还得大家一起努力才行。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真正放心地使用智能驾驶技术,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体验,而不是每天提心吊胆,害怕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