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打电话过来时,我正在公司加班,手头的方案改了七八遍,眼睛酸涩得厉害。电话那头,大明的声音显得有些迟疑:“我跟爸妈说了,辞职创业的事儿……”
我心里咯噔一下,预料到接下来的展开。果然,他声音更低了些:“他们特别生气,死活不同意。”
大明和我同岁,今年30,算起来已在大公司打拼了七年。说实话,他在公司混得不算差,每个月工资不低,车房都已经备齐,算是家里人眼中的“成功样板”。可他就是觉得不对劲。时间长了,日子像是套在模子里,人是安稳了,心却空落落的。几个月前,他来找我,说起想辞掉工作,拉几个朋友一起创业。
“你说,再不拼一次,咱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交代了?”他当时两眼发亮地跟我说。我那时表面上冷静,心里其实也知道,他想拼,真的是想得很。那种无力感和欲望夹杂在一块,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看穿的。
可这天底下,唯独梦想这事儿,它是个奢侈品。周边所有人的期待都在捆绑着你。尤其是大明这样的家庭——家境小康,稳定为上,父母一辈子的心愿就是他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而现在,他突然要打破这一切,还说得这么坚决,家里难免闹得天翻地覆。
大明父母是老派人,在他们心里,一份年薪几十万的工作,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放着高薪不要,却要去“捣鼓什么小公司”、“跟几个不靠谱的朋友混”,这不是找着摔跟头吗?况且,他们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创业这种事,谁敢保证一定能成功?失败了怎么办?多年积蓄打水漂,一把年纪还得从头开始,这不是儿戏吗?
那段时间,大明一回到家,父母的抱怨声就从饭桌上响起。“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现在不是一个人,还得为家庭负责啊!”“安安稳稳拿工资,每个月生活无忧多好,干嘛非要干这些让人担心的事儿?”
大明理解父母,但他自己心里也很憋屈——追求梦想难道也有错吗?有段时间他总来找我喝酒,两个人拿着瓶酒坐在街边,说起小时候的理想、现在的平庸和不甘心,多半还会再损几句工作上的烦心事儿。可他这份苦闷,父母根本不理解。老派思想让他们认定,风险最小的路才是最优解。创业对他们来说,就好像大明走进了悬崖边,稍不留神就能摔得粉身碎骨。
两代人的观念就像巨大的鸿沟,无论如何无法跨越。每次吵完架,大明都会一脸苦涩地跟我抱怨:“我真不是想害他们,我就是想趁着年轻,去拼一次。哪怕输了,我也认。我不想等我老了,回想起现在全是后悔。”
终于有一天,大明发了个消息给我:“谈崩了,我决定辞职。”他声音里透着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我当时有点担心,但也知道,这一刻对他来说,早已经不可避免。
辞职当天,他和几个朋友合伙的小公司就算是开张了。说是公司,其实就是几个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人手不够时连端茶送水都得自己动手。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傻——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非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干。没错,现实真的很残酷,第一个月,单子不多,第二个月,资金链开始吃紧,大家有时连工资都开不出来,天天靠泡面度日。他的父母仍旧不松口,每次见到他都忍不住数落几句。但大明倒也不沮丧,每当深夜他在公司忙完最后一个方案,脸上仍挂着那股认真劲儿。我就知道,这种时候他是不会后悔的。
三个月后,小公司终于接到了一单大生意,不过一小步成功,离他最开始构想的“创业梦想”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我们知道,这次是他们长久坚持之后的小曙光。那时我们再坐一块喝酒,大明摸了摸下巴,意味深长地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想,我真觉得辞职创业跟赌博差不多,但你要我重新选择,我还是走这条路。”
**现实终究很复杂,那条大家看起来觉得对的“平坦路”不一定就是属于自己的正途。年轻人有自己的梦想要追,长辈则有他们那一代的务实。而如大明这样的人,他们为此承受了两边的重量,并且还得背负着“不被人理解”的心理枷锁。**选择重要吗?梦想有价值吗?不知道,也许这才是现实本来的样貌——在各个节点都不得不面对承担与跨越。
但对大明这样的人来说,**创业的艰辛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对自己的交付,这条没人理解的路,或许就像夜里的星辰一般,只能靠自己的脚步前行。**毎一步风险和挑战,都只为那一刻人生的全然释怀,因为他们明白,活着不只是为了“安稳”二字,而是能在年老回首时大声说——我活过,我也搏过。
结尾小感悟: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一些令人费解的东西。人这一生啊,安稳不是所有人的彼岸,风险也不是绝对的深渊。真正想要的,可能是拼尽全力,才知答案的吧。如何选,或许是对梦想最大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