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人欺负你吗?
每天放学后,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这种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但是怎么提问,却是一个难题。父母对孩子在校社交生活特别关心,尤其是新生入学的时候,生怕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受欺凌,于是,就会问出类似这样的话。其实,这种问题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暗示,潜台词就是:“你是不是被欺负了?”很容易给孩子一种在学校或幼儿园“可能会有人欺负我”的错觉,孩子在这个问题中,苦思冥想一天中的社交冲突,宛如“被欺负者”,让他对正常的同学交往产生负面的看法。
小孩子之间有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件,如果真的存在欺凌,这样一句话也很难问出什么,反而让孩子看到了你对他的焦虑和担心。■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家长就会担心他在学校里闯祸,忍不住用类似的问题去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句话同样也是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个爱捣蛋的孩子,不然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担心自己会被老师批评呢?
就像妻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丈夫不是说:“今天也辛苦了!”而是冷冰冰地催她:“饭做了吗?”时间久了,妻子也会觉得难受和心寒:“丈夫并不关心我,他只关心他自己。”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回到家,都渴望家人的关爱。所以孩子回家后第一句话,要避免冰冷地催促学习,哪怕你很着急,也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喘息。
02放学后的第一句话不妨这样说家长向孩子提问时,要改变一下提问策略,避免一些封闭式问题,比如“今天在学校里开心吗?”有的孩子就简单地回句:“还行”,然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太抽象、太宽泛的问题也容易让孩子答不上来,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遇到一些概念性的语言时,孩子很难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你今天学了什么?”“今天感觉怎么样?”等等。所以,和孩子聊天,有时候要尽量具体化、细节化,尽量让孩子能答得上来。你可以问:今天和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你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你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喜欢呢?老师有没有教你新知识?能不能教教妈妈?……越小的孩子,问题就应该越具体,让孩子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复述出完整的故事。
有的大人只关心孩子学习情况:今天学了什么、今天课堂表现怎么样、老师夸你了吗……不是说这些事情不重要,是我们想要了解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之前,要先考虑孩子的感受,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慢慢打开孩子的心。当孩子坦白的时候,尽量保持平静,即使是他闯了祸,不要过于激动地批评指责,如果反应过激,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下次就不愿意对你袒露心声了。亲子之间,信任是很重要的,建立亲密的心理联结,孩子自然而然就不会对你隐瞒心里的小秘密,你也不用担心孩子受到委屈不敢说。孩子对我们的诚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间的互动质量。
03与孩子沟通,父母要会提问更要会回应与孩子沟通,态度是关键。经常有父母表示:“放学路上,自家孩子就像是小话痨,不用你问,一张小嘴能跟你叨叨半天!”还有的孩子喜欢提问各种“为什么”,不少大人觉得孩子的这些问题十分幼稚,有兴趣就回答几句,没兴趣就敷衍两句,心情不好甚至会训斥孩子。其实,如果孩子爱对你说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做父母的应该要重视并及时回应。
所以,请珍惜孩子毫无保留对你倾诉的时刻,不要急着去打断孩子,积极回应他,这种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都将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你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话匣子就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废话中打开的。只要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回答,孩子沟通的大门永远都会对你敞开。这就是孩子始终对你保持分享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