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写诗自荐,武则天看后对大臣说了一句话,宋之问无地自容

云深不知鹿 2025-01-12 10:03:01

在圣历二年(699年)的正月,武则天进行了一项举措,那便是设置了控鹤府官员。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官员,个个都深得武则天的宠爱。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皆是有着出众才华的文学之士呢。

不过,控鹤府在很大程度上是具备私人属性的。它主要是为武则天一人提供服务,其性质和作用类似于武则天的后宫一般。而且,这控鹤府的官员是由武则天极为宠爱的二张兄弟来负责统领的。

在当时的情形下,张易之出任了控鹤监这一职务,其地位等同于“皇后”一般呢,实际上就是控鹤府的总负责人啦,负责统领着足足二十名左控鹤成员哦。

春官侍郎张昌宗的地位等同于“贵妃”,他负责统领右控鹤这支队伍,其麾下有二十人。

控鹤府成员肩负着两大主要职责,其中一项职责使其仿若武则天的后宫一般。在控鹤府中多是些美少年,不过真正能获得武则天特别宠爱的却唯有二张兄弟二人而已。

其二是曲宴供奉的情况,其主要涉及一些极具才华的文学之士。他们在相关场合中,进行赋诗吟诵的活动,或是撰写文章然后加以唱诵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展现自身的文学才华,以满足曲宴供奉的需求。

大唐之时,控鹤府在设立了一年半后更名为奉宸府。其间其人员构成出现了变动,选取的多是些美少年担任奉宸内供奉一职,而在这些人当中,便有在大唐极为著名的诗人宋之问。

宋之问着实才华横溢,年仅20岁便进士及第。其诗写得极为出色,据《旧唐书》所记:“之问弱冠之时便已知名,尤其擅长五言诗,在当时,无人能超越他。”并且,他仪表堂堂,还能言善辩,颇具不凡风采。

按常理来说,像这样的一个人理应发展得很不错才对,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为何呢?只因宋之问这人毫无底线可言,也不讲什么节操,其人品着实不怎么样,所以才没能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发展顺遂呢。

具体可从以下几件事来进行了解:

其一,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这舅甥二人乃是同年考中进士的。有意思的是,外甥刘希夷竟比舅舅宋之问还大上四五岁呢。不过,他们俩感情挺好,相处得颇为融洽。

刘希夷创作了一首名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并拿给宋之问看。宋之问看过之后,对诗里的两句极为喜爱,这两句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时,这首诗仅在舅甥二人之间流传翻阅,外人都还并不知晓。宋之问对这首诗喜爱至极,实在难以按捺心中的渴望,便向刘希夷苦苦恳求,希望他能把这首诗让给自己。

刘希夷起初已然应下某事,可随后大概是心有不舍,便改了原先的想法,不再相送。宋之问得知后极为恼怒,竟在别舍之处指使自家奴仆用土袋将刘希夷残忍压杀,如此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

其二,逢迎谄媚:

宋之问着实才华出众,然而其在官场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进士及第后的漫长十几年间,他在官场犹如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透明般存在。直至武则天登上皇位,宋之问这才得以在官场渐渐崭露锋芒,开启了不一样的官场生涯。

宋之问多年来仕途不得志,兴许正因如此,他在官场上走起了另一条路,这从其诗作便能瞧出来。他的诸多诗篇皆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可即便他这般行事,最终也未能获得武则天的真正器重。

就这样,宋之问把心思都用在了武则天极为宠爱的二张兄弟那里。有传言称,为了能够成功攀附上这二张兄弟,宋之问甚至还干过替二张兄弟提尿壶这样的事儿呢。

宋之问一番努力下来,倒也真获二张兄弟的重用。诸多文章都由宋之问代笔撰写,不仅如此,他还得以进入奉宸府,担任左奉宸内供奉一职呢。

即便如此,宋之问与武则天之间的距离依旧遥远。就拿奉宸府来说,府内真正能算作武则天后宫成员的仅仅是二张兄弟罢了,其余众人大多只是在曲宴时负责供奉等事宜,能有幸得到武则天另眼相待的机会实在是寥寥无几。

并且这些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朝廷里手握重权的大臣,仅仅是用来讨武则天欢心的工具罢了。宋之问呢,他有着更为远大的野心,心心念念想要成为北门学士呢。

然而,武则天对宋之问并不赏识,故而未应允其请求。宋之问见状,赶忙创作了一首《明月篇》呈献给武则天以作自荐之用,满心期望武则天能够回心转意,改变此前不答应他的决定。

宋之问在诗里流露出了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怅惘之情,至于诗的末尾部分,宋之问是如此这般进行书写的:

那璀璨明亮的银河啊,看似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让人只能远远凝望而无法亲近。真希望能乘坐那传说中的木筏,前去探寻一番,寻问那银河的奥秘。要是还能带着织女用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再去寻访成都那位擅长占卜的人,那该多好。

实际上就是盼着武则天可以对他加以重用,然而在武则天看过这首诗之后,便对着崔融讲道: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我并非不清楚宋之问既有才华,又很有情调,可他存在口臭的毛病呢。”

我们并不清楚宋之问是否真的患有口臭。不过在知晓武则天所说的那句话后,宋之问着实羞愧得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每次上殿时他都会在口中含着母丁香,以此来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尴尬状况。

其三,卖友求荣:

宋之问未获武则天的重用,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去讨好巴结二张兄弟。然而到了705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张柬之等一干人发起了神龙政变,不仅将二张兄弟诛杀,还迫使武则天把皇位让给了唐中宗李显。

宋之问由于依附二张兄弟,结果被贬为泷州参军,遭遇诸多艰难困苦。在这样的处境下,到了第二年春天,他便偷偷地逃到了洛阳,躲进了一个叫张仲之的人的家中。

宋之问本是被张仲之收留的,按常理来说,他理应对张仲之满怀感激之情。然而,在张仲之家中居住期间,宋之问竟知晓了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情,原来张仲之正与王同皎等人谋划着要去谋杀在当时权倾朝野的武三思。

宋之问并未与友人站在同一阵线,反倒是指使侄子去告发相关事宜,做出了卖友求荣这般行径,就靠着如此手段,他得以再次当上了京官。

宋之问在重新当上京官之后,便一心想着再去寻觅一个可依靠的靠山,而他所选定的这个靠山不是别人,正是镇国太平公主。

然而,之后宋之问留意到安乐公主深得唐中宗与韦后的宠溺,在许多情形下,就连太平公主也常常得对其避让几分,锋芒难与之相抗。鉴于此状况,宋之问便又转而投向了安乐公主那一方阵营。

太平公主为此事极为恼怒,待到唐中宗把宋之问任命为中书舍人之际,她便将宋之问在主持知贡举期间收受贿赂的情况拿出来大肆渲染、借题发挥。

就这样,宋之问非但没能得到升官的机会,反倒再一次被朝廷贬出了京城,最终落得个越州长史的官职。

此次遭贬谪之后,宋之问便再也没有能够重返京城的机会了。命运的转折让他自此与京城的繁华喧嚣彻底隔绝,只能在被贬之地度过余生,那曾经熟悉的京城,终究是成了他遥不可及的所在,再也无法踏入了。

公元710年,唐中宗骤然离世,韦后妄图效仿武则天那般掌控大权。彼时,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后集团一举诛杀,而后成功扶立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恢复其帝王之位。

在李旦得以复位之后,念及宋之问曾经依附于二张兄弟以及武三思的过往行径,便做出了处置决定。李旦先是把宋之问流放到了钦州,而后又进一步将其流放到桂州之地,让其承受着因过往选择而带来的放逐之苦。

在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后,宋之问的境遇再度发生了改变,此次情况尤为严重,李隆基竟直接下达旨意,赐死了宋之问,其命运也就此定格。

公元712年,宋之问接到了赐死的诏令。那一刻,他瞬间惊出一身冷汗,整个人慌乱不已,在原地不停地走来走去,内心挣扎万分,怎么也拿不定主意对自己下手,去执行自裁这一残酷的命令。

冉祖雍同样面临被赐死的命运,见到此种情形实在于心不忍。于是,他便对前来传旨的使者讲道:“宋之问是有家室之人,他还有妻子在呢,请允许他能够和自己的家人告别一下吧。”

使者应允了,可宋之问依旧慌乱得厉害,以至于完全没办法去安排家中事务,祖雍见状大为恼怒,说道:

“咱们都对国家负有罪责,理当赴死,为何还这般迟疑徘徊呢?”(源自《新唐书》)

就这样,在进行了饮食、洗漱沐浴等日常之事后,便从容赴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