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亚和克里米亚事件说到克里米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克里米亚前总检察长,娜塔莉亚·弗拉基米罗芙娜·波克隆斯卡娅。
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娜塔莉亚显然并不是简单的“花瓶”。她出生于卢甘斯克州,后长期在克里米亚这个地方任职,因为克里米亚在历史上先属于俄罗斯,又在苏联体系下,被赫鲁晓夫划归给了乌克兰的历史,因此很难说清楚她是俄罗斯人还是乌克兰人。在政治倾向上娜塔莉亚更加偏向俄罗斯,当年亚努科维奇政府被赶下台后,娜塔莉亚直接在网络上发声,称正处于民众示威游行中的乌克兰,为“纵容匪贼之辈畅行街头的国度”,称亚努科维奇之后的临时政府,为“灰烬之中诞生的魔鬼”。
从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娜塔莉亚的行事风格了,“莽撞、口无遮拦”,且有着相当明确的政治立场。因此当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的时候,娜塔莉亚相当明确的政治立场成为了俄罗斯可以使用的部分。当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娜塔莉亚就带着克里米亚开始了公投进入俄罗斯的历程。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娜塔莉亚是一个“功臣”,因此在克里米亚事件结束后,娜塔莉亚就成为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检察长,再之后她在媒体前露面了一次,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有了巨大的名气。
娜塔莉亚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立场走到这一步,娜塔莉亚依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如果她的目标只是让克里米亚入俄,然后成为俄罗斯人,那么在克里米亚事件结束后,她就已经功成名就。如果她的目标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并一步步往上走,那克里米亚事件就是她的起点。
而克里米亚事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娜塔莉亚的仕途也的确比较顺利,不仅被普京亲自授予了“三级司法顾问”头衔,还在2016年当选成为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这一职位放在中国,相当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16年时娜塔莉亚36岁,36岁的国家杜马,放在俄罗斯历史上已经算比较年轻了。甚至以她的年纪和“收复克里米亚”的政治资本,角逐俄罗斯总统的宝座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罗马帝国历史上也出过蛮族皇帝,俄罗斯法律上又没有“非俄罗斯土地上长大的人不能当俄罗斯总统”的法律条款。
但站在乌克兰的立场上,娜塔莉亚就是一个“大罪人”了。因此自克里米亚事件结束后,乌克兰方面宣布娜塔莉亚触犯了《乌克兰刑罚》第109条,以暴力手段更改或颠覆了乌克兰的宪法以及政权,于是开始了对娜塔莉亚的通缉。不过因为娜塔莉亚一直呆在俄罗斯,所以乌克兰的通缉行动一直没有效果。而且娜塔莉亚在克里米亚事件结束1个月后,就宣誓效忠俄罗斯宪法,正式入籍了俄罗斯,所以乌克兰的抓捕行动从本质上说更像是一种表明态度的行为。能不能抓到娜塔莉亚不重要,但告诉俄罗斯和国际社会,自己不承认克里米亚入俄很重要。
娜塔莉亚的结局那么对于这个帮助俄罗斯“拿到”克里米亚的检察长,普京是如何对她的呢?其实在克里米亚事件结束后,普京的确是想扶着她继续往上走。娜塔莉亚除了担任我们上边说到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职位,还被普京任命为俄罗斯议会外交委员会副主任。
在那之后,娜塔莉亚还兼职任命为反腐委员会主任。这个职务非常特殊,如果干得差,娜塔莉亚无疑会得罪很多人。但要是干得好,娜塔莉亚能在这一职务上获得的政治影响力,远不是一个国家杜马身份能带来的。从这不难看出,普京对于娜塔莉亚也算是给予了厚望,给了她一定的机会。而且她一个克里米亚人,真要有一天能当上俄罗斯总统,还能对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带来更多的合法性。这种政治手段在西方也不算什么新鲜事,16世纪英国在吞并威尔士的时候,就通过封王储为威尔士亲王,让“威尔士王”当英格兰国王的方式来获得威尔士人的认同感。
不过走到这里,娜塔莉亚的仕途却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在当了1届国家杜马后,于2021年时连任选举中并未获得通过。其原因么,就是她的政治立场了。在表面上娜塔莉亚是一个“亲俄派”,但她亲的这个俄不是俄罗斯联邦,而是沙俄。娜塔莉亚是一个皇俄派,是俄罗斯内部封建复古势力中希望俄罗斯重回沙皇制的那一群人。她本人不仅是东正教教徒,还是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崇拜者(尼古拉二世有被东正教封圣),经常抱着尼古拉二世的画像参加各种活动。
其在2018年时更是在互联网上放出豪言,至于她说了什么,那就是一段在俄罗斯和中国都不能过审的话了。所以她在2021年时没有连任国家杜马,和这件事有很大的关系。之后娜塔莉亚被派去了非洲一个小国家当外交大使,这已经堪称是“流放”。后来俄乌冲突开打,娜塔莉亚更是直接反对俄罗斯展开这次军事行动,所以到2022年,娜塔莉亚更是连这个“外交大使”的职务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