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卖国的爱国者,一个不懂战争艺术的伟大军事家,一个近乎文盲的出色作家,一个从不规划的一流政治家,一个虚伪的老实人,一个不顾律法的守法公民,一个遵纪的叛逆,一个民主的独裁者,一个文雅的野蛮人,一个凶暴的圣徒。
——美国传记作家詹姆斯.帕顿
1780年,南卡罗来纳州大陆军司令查尔斯向英军投降,一名英国军官要求大陆军俘虏中的一名13岁少年为其擦皮靴,这名少年拒绝了,英军军官恼羞成怒,拔出佩刀将其砍倒,这个少年左手和左脸都被砍伤,但却没死。
死里逃生的少年回到家中,发现父母和哥哥都已死于战乱之中,一夜之间这个少年失去了一切,他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不幸都归结于英国,仇恨的种子在这个少年心中种下。
冥冥之中,仿佛真有一种力量在主宰着世间的因果,多年以后,英国军队再次踏上美国土地,并占领美国首都,将白宫一把火烧掉,此时美国国内已经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独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美国应该回到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
此时,当年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去双亲和哥哥的少年已经成为了美军的一名将军,他在率军抗击英军时与士兵同吃同住,作风极其强硬,誓死不退,后来英军再次被打退,这个人成为了美国英雄。
多年以后,他问鼎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总统,他的头像被印在20美元之上,他的名字:安德鲁•杰克逊。
杰克逊入主白宫前,联邦党已经解散,民主共和党迎来了短时间的一家独大,但这个政党很快陷入分裂,安德鲁•杰克逊领导其中的一派成立民主党。
世事难料,近200年后,安德鲁•杰克逊这个民主党的创始人,却成为了共和党人特朗普的偶像,而他的民主党后生们,却不愿再去提起这个“祖宗”,造成这种诡异情况的原因是杰克逊在执政时的做法太过充满争议。
安德鲁•杰克逊在竞选总统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普通人的代表。
杰克逊并未说谎,他确实经历了贫寒的出身和苦难的童年,但事实上,在杰克逊的成长之路中,他见识过一群更加苦难的人,杰克逊还曾与这些人打过交道,但平民出身的杰克逊似乎并不打算带领这些人走出困境,相反,他与大种植园主出身的前总统们一样,从一开始就将这些人开除了“人”籍,他延续了前任们的种族灭绝政策,而且做得更加彻底。
印第安人,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即将在美国这位平民总统手中经历一段格外惨痛的经历,这是一段美国人不愿意再去提起但却无比真实的历史。
扬名立万1812年,刚刚获得独立资格的美国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彼时,英国正在欧洲大陆上与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苦战,无暇顾及海外殖民地,美国准备趁此时机一举拿下加拿大。
但美军很快便付出了轻敌的代价,被认为会望风而降的加拿大军队抵抗相当坚决,被认为不会支援的英国,却积极向北美殖民地投送兵力,更糟糕的是,拿破仑战争过早结束,这让美国不得不承受来自世界第一强国的更多炮火。
英军封锁美国港口,并派陆军登陆,而后与加拿大军队一同反攻美国,战火很快烧到美国本土,美国首都华盛顿被英军占领,白宫被英军一把火烧掉。
战场上的接连失败已经让美国国内很多人开始怀疑独立的正确性,认为美国应该放弃独立而回归到英国殖民地状态的美国人不在少数。
当很多美国精英都在讨论美国是否应该再次回归英国殖民地的状态时,平民出身的安德鲁•杰克逊却在率军在田纳西和新奥尔良与英军死磕。
在独立战争中失去所有亲人的杰克逊在战争结束后来到田纳西,他自学法律并很快在当地的律师界打出了一片天地,历任该州众议员、大法官等要职,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后,杰克逊奉命在田纳西州组织约一万名民兵对抗英军。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杰克逊作风极其强硬,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鼓励士兵们在尽最大努力杀伤英军,士兵们称杰克逊强硬如“老山胡桃”,杰克逊率领的民兵抵抗英军十分坚决,且战斗力也相当强悍。
1815年1月,杰克逊率领6000民兵在纽奥良之役中大胜英军,此役,杰克逊命令手下美军以棉捆为栅,作为掩体,阻击10000余名英军的进攻,经过激战,英军伤亡2000余人,而美军伤亡不足百人。
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安德鲁•杰克逊扬名立万,他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美国英雄,但是,在这位美国英雄身上,却与一个特殊群体之间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特殊群体便是美洲印第安人。
特殊联系杰克逊早在1801年就开始领导田纳西民兵,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于1812年,但杰克逊所率领的田纳西民兵首次与英军正式交手则发生在1814年,那么这中间的两年就是杰克逊在干什么?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建国后北美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了,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印第安人建立的国家被摧毁,在第一轮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以游牧部落的形式在美洲大陆上生活,这时的欧洲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呈现出一种既敌对又合作的状态。
无论是英国殖民者,法国殖民者还是西班牙殖民者,都与印第安人之间进行着贸易,甚至在美国独立后,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情况下执意在北美留下7个军事据点,英国人要保留这些据点的原因是因为其不想放弃与北美印第安人之间的皮毛贸易。
不同势力范围的欧洲人发生武装冲突时,也常常会拉拢印第安部落一同参战,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之间这种奇怪的关系一直维持到美国独立之后。
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后,兵力有限的英军也找来了印第安部落作为外援,1813年,印第安北克里克部落在英国人的授意下进攻了闵士堡,并杀死了约400名美国人。
安德鲁•杰克逊在对付印第安人方面很有一套,同样面临兵力不足问题的杰克逊联络南克里克部落与其一同打击北克里克部落,在军事行动取得胜利之后,杰克逊强制印第安克里克部落迁移,并将他们的土地据为己有,为美国白人建立了一块8万平方公里的屯垦地。
杰克逊与印第安人的“缘分”远没有就此结束,1817年,塞米诺尔战争爆发,杰克逊受总统门罗指派前往佐治亚州指挥作战。
塞米诺尔印第安人居住在当时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佛罗里达地区,这里曾是美国逃亡黑奴的避难所,美军屡次越界抓捕逃亡黑奴,当地的塞米诺尔印第安人不胜其扰,常常与美军发生武装冲突,最终冲突失控,并演变为战争。
但是印第安部落武装的战斗力毕竟无法与经过系统军事训练的美国正规军相提并论,西班牙殖民者也无力阻止野心勃勃的美国人。
在美军的屡次打击下,当地的印第安部落承受了巨大损失,杰克逊并不想就此善罢甘休,当他发现与美军交手的印第安部落身后有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支持后,立刻向总统门罗建议,将佛罗里达整体拿下,门罗总统默许了这个建议,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亚当斯(后来的美国第六任总统)态度骄横地对西班牙人说:
要么派更多军队来,要么将佛罗里达交给美国。
实力已经不大如前的西班牙人最终放弃了佛罗里达,杰克逊在率军抗击英军后,再一次帮助美国开疆拓土,他的声望已经响彻美国,这为他日后入主白宫打下坚实基础。
杰克逊担任总统前的两件大事:第二次美英战争和占领佛罗里达,都与印第安人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
但是这两件与杰克逊担任总统后的印第安人迁移计划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蹩脚的“开化”让我们先去看一看美国前期各位总统们对于印第安人的看法吧:
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称:如果将废物(指印第安人)放在每一个定居点附近,那么国家不仅仅是泛滥成灾,而是要被摧毁了。
在评价印第安人时,华盛顿表示:他们与狼是一样的,只是形态不同罢了。
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称:如果印第安人在美国白人拿走他们的土地的时候反击,就用斧头回应他们。
他还表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他们(指印第安人)可能杀死我们部分人,但我们会杀死他们所有人。
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更是恐怖,直接颁布了印第安人头皮法,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可以获得联邦政府补助的100美元。
是不是觉得这些美国总统对于印第安人的态度过于残暴,别急,也有相对和缓一些的。
从华盛顿总统开始,美国政府就在推行一项名为印第安人开化计划的政策,所谓印第安人开化政策,就是让印第安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以与美国白人的方式生活。
先看看美国总统们的言论:
华盛顿曾写信建议印第安部落首领改变生活方式:“所有人都饲养牲畜,增加饲养动物的数量,你们将获得更多肉类,如果你们饲养绵羊,在获得肉类的同时还能获得布料”。
华盛顿还建议印第安人多去种植小麦,这样他们就能拥有足够的面包。
杰斐逊也曾“苦口婆心”地为印第安人算了一笔账:
“男人们耕种一小块土地,只需要不多的劳动,就能获得比狩猎更多的收益,女人们通过纺织,只需要一会就能获得比男人打猎一天获得的穿戴用品更多”。
咋一看,华盛顿和杰斐逊的话似乎确实很有道理,他们似乎真的是在为印第安人着想。
但是,只要稍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从华盛顿到杰斐逊,他们给出的印第安人的“开化建议”总结起来只有一点:
将生活方式由狩猎为主,变为农耕为主。
至于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为何要如此执着地“建议”印第安人改变生活方式?其实杰斐逊已经说出了答案:
农耕相比于狩猎,需要的土地更少,如果印第安人大规律在定居点内过上农耕的生活,那么他们的活动范围将大大缩小,这空出来的土地自然就要被美国白人占领。
这才是美国国父们的真实想法,“开化”也好,赶尽杀绝也罢,美国人的目的从始至终都相当明确:获得印第安人手中的土地。
血泪之路1830年5月28日,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签署《印第安人迁移法》,该法案规定:各州政府从辖区内的印第安部落手中购买土地,然后将美国境内的所有印第安人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领地”。
杰克逊在公开场合以大量不切合实际的言辞赞美这项法案,在他的语境中,《印第安人迁移法》凛然成为了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恩赐”:
他称印第安人迁移计划是由联邦政府牵头,各州政府执行的,一项帮助印第安人获得更好家园的政策,他还称印第安人在完成迁徙后将过上更好更现代化的生活,并且联邦和各州政府还无比“仁慈”地为这次迁徙活动支付了费用。
但是抛开这些虚伪的说辞,《印第安人迁移法》的核心含义是:
象征性地给各印第安部落一点钱,然后把他们赶到美国人暂时还无力开发的密西西比河以西。
让杰克逊下定决心迁移境内印第安人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和人口的巨大变化。
美国独立的前40年里,其获得了大量土地,并且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移民,杰克逊执政时,美国白人数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
大量涌入的移民令美国政府开始动起了拿走印第安人土地来吸引更多移民的心思。
这样的想法尽管不道德,但是在绝对巨大的诱惑和绝对压倒性的力量的驱使下,安德鲁杰克逊仍旧做出了强行迁移印第安人的决定。
相比于不断涌入的白人,印第安人在人数上本就是绝对的弱势方,再加上他们被分割为五大部落,彼此之间根本就形不成合力,而美国的军事实力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则得到了锻炼,如果印第安人与美国白人之间爆发冲突,场面必定是一边倒。
居住在佛罗里达的印第安人塞米诺尔部本就痛恨美国人,在得知美国人准备将他们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时,立刻举行起义,美国人用了数年时间才平息了这次起义,愿意屈服者被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不愿意屈服者则逃进沼泽地带。
向塞米诺尔部这样愿意大规模反抗的印第安部落是少数,大多数印第安部落只得被迫接受美国政府的迁徙命令,但是这段路注定不好走,在美国军队监视下的西迁之路成为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无数印第安人在路上冻死、饿死、病死,抑或被美国士兵打死,在执行印第安人迁移计划时,甚至连法案中规定的象征性支付的路费,美国人都不想给,契卡索印第安部落在答应半岛密西西比河以西时,美国政府承诺支付300万美元费用,但是这笔钱,美国人30年仍未付清。
在清理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之后,美国大量引入欧洲移民,在从印第安人手中夺来的土地上,美国人开发了更多种植园,修建了更多工厂,在印第安人的血泪中,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大幅跃升。
印第安人的困难并未就此终结,被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人因为领地问题很快陷入的内斗,而当美国人消化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后,准备跨过密西西比河向西扩展势力范围时,印第安人再次成为了他们眼中钉,印第安人被驱逐与屠杀的命运,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因果律1620年,“五月花号”航船搭载着102名英国清教徒来到美洲,他们认为在这片新天地里,可以创造出一个不受王权与教权压迫的全新国度,但是在面前强权之前,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帮这些清教徒们挺过最初这段艰难时刻的,是当地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教会了这帮清教徒们种植玉米、南瓜和下海捕鱼,靠着印第安人传授的技艺,这群清教徒们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事后他们请来了印第安人一同欢庆丰收,这就是感恩节的来历。
当时的印第安人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会被这群曾接受过自己帮助的人的后代赶尽杀绝。
但正如前文所说,历史总是会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运行一套因果,当初英国军官砍伤一个少年,换来了数十年后英军在美洲大陆上惨败,这是比较简单的因果循环。
而印第安人与美国人之间的因果循环要复杂得多,当初,最先征服美洲的欧洲是西班牙人,他们在今天的墨西哥地区建立居民点,并开枝散叶,且与当地印第安人通婚,后来,这群有着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双重血统的人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而存在,即墨西哥人。
再后来,实力更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了北美十三州,而后不断蚕食墨西哥领土,并逐渐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但是美国的强大是建立在不断有移民涌入的基础上的,墨西哥裔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移民群体不断进入美国,尽管这个群体在美国饱受歧视,尽管他们从事的往往是最低端的体力劳动,但是墨西哥裔以时间换空间,通过不断的移民和在美国开枝散叶,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第二大族裔,而且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远强于美国白人,几十年内,他们就有机会取代白人成为美国的主体民族。
历史的因果律,用数百年的时间,让几乎被赶尽杀绝的印第安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到自己的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