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了几位刚踏入职场的校友跟我吐槽说,明明自己学历在同事中算可以的了,但是经常被老同事、前辈甚至领导当面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想求教我怎么办才好。
说这个之前,我相信有一个词80后和90后应该很熟悉,这个词叫“高分低能”,或者衍生出来一些更有指向性的东西,比如“成绩好不等于能力强”“成绩高的好学生动手能力弱”“学习好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然后再配上一些鲜活生动的例子,比如好学生不会洗袜子、不会洗毛巾一类缺乏生活常识的例子,总会引起特别多的社会共鸣。
十来年过去了,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长大,走进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原本这些“高分低能”的词语也随着时间“成长”起来,变成了大家更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学历不等于能力”,甚至很多人大喊道“学历越高能力越差”“书呆子只有理论知识”“学霸不会搞业务”等等。
说实话,“学历不等于能力”乍一听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从过去到现在喊“高分低能”和“学历不等于能力”的是哪些人?是不是你同学里学习比较差的那些人?是不是单位里学历不是名校毕业的那些人?是不是公司里年纪较大但连正经本科都没有读过的人?换言之,从头到尾在为“学历不等于能力”摇旗呐喊的从来都是一波人,也就是学习不好、学历不高的人。只是他们从学生变成了同事,从学长学姐学叔学婶变成了上级而已。
1.他们为什么要说“学历不等于能力”?
都说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头,这句话正确无比。所以,大多数时候“学历不等于能力”这句话出自同事或者上级之口,不用怀疑,他们是在打压你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打压呢?我随便梳理了几个典型的情景:
情景1:名校新毕业的毕业生来到一个大国企,按照大国企的惯例,端茶倒水、做卫生、换水桶、打印材料、跑腿这些大堆杂事都必须给新来的做,哪怕清北毕业、各种证书“黄袍加身”也不例外。但实际的情况是,越是能力强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到的落差越大,越不屑于干这种事情,越有抵触情绪(参考此前人大毕业女硕士)。这个时候,有经验的领导会怎么说?对,学历不等于能力,年轻人还要多历练历练嘛。
情景2:公司内部就剩下一个团队主管名额,队伍里一直资历最老、业务能力最强的是985名校硕士毕业,在外人看来,他上台已经稳了。但结果(咱们不论中间发生了什么),上面安排了一个二本硕士空降成了团队主管。这个时候,另一个没当上主管的自然就很尴尬了,可是新主管也要处处维护自己的权威,最好的说辞是什么?对,学历不等于能力。
情景3:公司最近招了一个名牌大学硕士,被安排到业务团队里,跟之前两个老同事同一级别,但是年轻很多。老同事熬了这么多年才到这个位置,但却跟比自己小5、6岁的年轻人一样的级别和工资,心里多少有些不满。这个时候打压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抓住他刚来公司不适应容易出错,找出点问题,然后说,学历不等于能力。
上面只是随便举得几个例子,实际情况肯定会多很多。我们可以反向地思考,一个大国企同一个部门里,几年招的几个同事年纪相仿,工作岗位相似,学历最高、学校最好、证书最多的人会是混得最好的吗?答案很多时候是否定的。因为同样的岗位招学历低、学校差、证书少的人,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他们是某某领导的亲戚,或者说是“关系户”,第二他们是某某企业老总的亲戚,或者说是“资源户”。反正就是在其他方面更为突出,所以才能得到相似的工作岗位。这些人能得到领导从上到下的打招呼,关怀照顾备至,反而那些学历高的人,领导会给一句“学历不等于能力,多承担一些,好好历练”。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历、证书都远优于其领导,遇到心胸开阔的领导还好一点,遇到小心眼的领导反而第一考虑是怎么约束下属,怎么让下属乖乖听话。这种情况下,只要领导刷一点小手段,绝大部分人受制于体制、规则,在公司里翻不出什么水花,领导也不允许出彩,久而久之公司内部就会形成这么一种印象——“某人学历那么高,干得也不怎么样”。
2.学历等于不等于能力?自己心里要有数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他们要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来说的,所以我们大可以不必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我们需要客观地来看,学历和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先列举几个数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一些国家的官方数字,咱们国家人口大约是将近14亿,这里面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人数约5000万人,占比不足4%。也就是说,只要正儿八经地读完大学,学历就已经在全国前95%的水平了。虽然近年来本科录取比率大大提高,但在庞大的基数面前,大学生学历仍然是稀有的,更不用提名校人群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面前,如果你过五关斩六将站在了入学的顶端,要说能力弱那我真的不信。
那为什么学历不等于能力论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呢?这一点我想稍微解释一下,首先任何学历或者证书,都只是一张纸,一张反映过去经历的纸,它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根据西方的信号理论,这释放出了这个人很厉害的信号,周围的人也都是这么预期的,这也是为什么招聘会把学历设置为筛选条件的原因。因为具有这样的学历能力强的概率就很大了。
但是也正是这种预期“害了”高学历们,因为有的时候大家的预期是不切实际的,是很虚妄的。就比如说,很多单位50来岁的领导,面对着25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修自己的电脑,然后修不好就摇摇头“哎,学历高的大学生怎么这么没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论学历高地,在同一批人里面总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弱的,但是社会大众对同类人的预期都是一致的。但由于社会对高学历的预期很高,这就导致一旦出现几个能力不是很强的,大家就整天盯着那些能力不足几个大作文章。进而用几个以偏盖全的案例中,在舆论上占领压倒性优势(比如下面这个图就算给大家解释了)。
所以说,学历虽然不等于能力,学历高也不必然就是能力高,但是学历高的通常能力都不差。我就举一个例子,假如要一个会计人员,一个二本会计专业毕业的手上只有初级会计资格,和一个名校会计专业毕业的考过注册会计师,公司招聘要哪个,哪个技术水平更高一点?这个不用我多说吧。
3.被领导、同事这么说了以后该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放平心态。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以恶意来说的,千万不要把恶人的话放在心上,把自己搞抑郁了,那反而中了他们的下怀。现在时代不同,机遇和挑战不同,以前经济形势好,岗位机会多,很多人其实水平很一般但是熬年头或者拼关系走到了单位中层。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虚伪奉承、得过且过的居多,而真正保有一颗上进的心,想为企业推进改革做出贡献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是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时代与我们现在也大不相同了,即使才高八斗,也得先小心翼翼地在这个大环境里活着。
其次要低调行事。现在社会大家都不傻,没有哪个普通人随随便便地会去得罪同事。敢这么说的人,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关系户”。如果是领导,那么低调行事总不是坏事,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要不是太过分,听听就罢了。如果是同事,十有八九是关系户才敢这么横,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可以不必理会。一个连学生的本份都没有尽到的人,嘴上逞强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安心搞我们的业务,提高我们的能力,该跟上面走关系走关系,该考证的考证,等到提拔竞聘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学历、我们高含金量的证书甩他脸上。
第三放下优越感,继续学习。《陋室铭》里有一句话说的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过去古人对此可以引以为傲,只是如今学历再高在网络面前也不能肆无忌惮,必须学会放下优越感。同时,现在这个社会经济形势压力很大,学历再高、能力再强也并不能完全地发挥出对应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否定学历的价值,也无需妄自菲薄。
最后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关系户”和“资源户”。因为客观地说,社会关系和资源能给一个人带来的,远远比一纸学历要多得多。越是在这种环境里,越需要把握住自己,不要盲目的羡慕和迁怒。勇敢地正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带来的巨大鸿沟,正视别人的起点,摆正心态,稳步向前,未来肯定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