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30年的《梨园春》,倪宝铎离开后,为何庞晓戈玩不转?

鲁老诗分享 2024-10-11 17:50:01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承,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如此。

即使地域不同、习惯不同,但中国人似乎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同爱好:听唱戏曲。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因此各个地方的代表性剧种各不相同。

除了京剧之外,豫剧、川剧、黄梅戏、秦腔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剧种。

这些剧种不仅在自己的发源地“混的”风生水起,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就拿豫剧来说,它的发源地虽然在河南,但在河北、湖北尤其是安徽都有较大影响力。

提到豫剧大家能想到什么?

估计不少人都会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一档豫剧节目《梨园春》,而提到《梨园春》大家又会想到从这个舞台上大红大紫的常香玉等人。

除此之外,倪宝铎和庞晓戈这一对黄金搭档也让人印象深刻。

《梨园春》这个舞台为推广豫剧、推广全国各个剧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梨园春》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节目现在也逐步走向没落。

有人说倪宝铎的离开预示着《梨园春》的盛极而衰,也有人说是何庞晓的主持风格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变化。

但无论怎样,《梨园春》的没落不是单一原因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一、《梨园春》和河南豫剧

在介绍《梨园春》之前我们首先对河南豫剧有一个简单了解。

河南身处中原腹地,有“天地之中”的称号。

作为中国数千年文化见证者,河南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传承了许多文化遗产,豫剧就是典型代表。

豫剧的发源地可不是现在的省会城市郑州而是开封,又因为河南简称“豫”,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豫剧。

豫剧的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前后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原本的豫剧是河南梆子,之后当地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

豫剧表演力非常强,这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剧种的显著特征。

观赏豫剧我们经常被演员们铿锵大气、抑扬有度的唱腔所吸引。尤其是听到豫剧名人常香玉等演唱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真切。

因为河南人数众多、豫剧传承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等原因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河南豫剧团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民间艺术团,这也充分说明豫剧强大的生命力。

和豫剧紧密相连的那就是《梨园春》,作为一档戏曲节目在登上荧幕之初就大受欢迎。

1994年1月1日《梨园春》开始定期每周六晚上九点十五分在河南卫视开播。

《梨园春》以豫剧为主题,同时还涵盖了全国各剧种。

《梨园春》自开播以来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在电视剧还未普及的上世纪有多少人都挤在一个屋子里等待着节目开始。

《梨园春》的走红也是有迹可循的,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首先,以传统戏剧文化的电视节目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喜好,这是大家(特别是中老年人)喜欢看的节目类型。

戏曲文化流传已久且深入人心,现在能够在电视上一睹大家同台竞技风采谁会不喜欢看?因此满足群众喜好是这个节目爆火的原因之一。

其次,地方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广是关键。

《梨园春》节目自开办以来,无论是演出场地、邀请名门大家以及其他节目赞助等等都受到地方的大力支持。

豫剧作为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之一,在大力的宣传推广下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度,《梨园春》节目也大受欢迎。

《梨园春》火起来的同时,主持该节目的倪宝铎和庞晓戈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两人沉稳的台风,对舞台精准的把控让人惊叹不已。

许多人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梨园春》就是为了在欣赏戏剧节目之余能够听倪宝铎和庞晓戈的支持。

这就像是现在我们看到成龙有新电影上映的时候,无论什么题材电影我们都会去看一样。

这就是优秀的主持人所带来的的影响,倪宝铎、庞晓戈和《梨园春》自然也没让观众失望。

在一场场节目、一次次主持中人们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感受到了《梨园春》舞台的魅力。

不过即使是黄金搭档也有“分手”的那一天,他们当中任何一人也不会一直待在《梨园春》的主持位上。

后来倪宝铎离开了《梨园春》的舞台,庞晓戈只能自己一人挑起大梁。

二、为何庞晓戈玩不转《梨园春》?

可能是倪宝铎的离开使得庞晓戈不太适应,也可能是大家对她个人的期待过高,有许多人都会将倪宝铎离开前后的《梨园春》进行对比。

有的人则更直接,将《梨园春》逐步走向衰落归结为庞晓戈一个人的身上。

其实《梨园春》逐步从辉煌走向衰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因为少了黄金搭档就变味,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其问“为何庞晓戈玩不转《梨园春》”,倒不如问“为何《梨园春》走向衰落”。

1.节目质量有所下滑

“盛极而衰”是世界万物的普遍真理,没有任何事物是长盛不衰的。

一档节目亦是如此,就像是《梨园春》一样在经历过大紫大红之后必定会逐渐回归常态。

但是难道因为“盛极而衰”使得节目关注度下滑之外就没有其他原因吗?当然还是要从自身找起。

节目质量有所下降就是原因之一,这也是新老观众不买账的地方。

这也很好理解,随着节目越做越红火人们对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但是要求变高的同时,节目质量却并没有回应观众的期待。

戏曲类节目不像现在的真人秀,有的嘉宾情商智商双高就能有好的节目效果。

戏曲讲究的是基本功,考验的是自身能力,但全国有这样基础的人也是有限的。

因此在每周一档的节目中又要策划、又要录制剪辑,这无疑会影响到后续节目质量,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2.人们娱乐方式多样化

如果说节目本身质量下降在所难免,那社会发展在客观上也使得诸如《梨园春》类的戏剧节目被分流。

《梨园春》这档节目热度的下降也可被看做是电视节目热度下降,更进一步讲是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的热度、实用度在下降。

现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多样化无疑是“罪魁祸首”,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电视已经不是唯一选择。

智能手机等现代新媒体传播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使用电视的次数直线下降。

大伙可以想想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看过电视?

在电视使用频率逐渐下降的基础上,依托电视节目而存在的《梨园春》的受欢迎程度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这一点是客观因素影响和庞晓戈、倪宝铎不同主持风格没有关系。

再者,人们在接受新事物时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

就像是一部电视剧如果中间换主角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从倪宝铎和庞晓戈黄金搭档到庞晓戈单人主持的变化也使得很多人一时间转变不过来。

老观众适应不了新风格,新观众感受不到新风格,这也是《梨园春》渐渐不火的原因。

三、脚踏实地推广戏曲文化

现在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大,中国戏曲文化也在趁着这股东风逐渐壮大。

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能看到戏曲文化推广,无论是戏曲还是戏中演员都深度参与其中。

这种借助新媒体进行文化推广的行为也值得借鉴学习。

推广戏曲文化不在于一朝一夕,应当脚踏实地走好文化传承之路。

类似于《梨园春》等这类节目我们应该多多举办并且大力宣传,在弘扬优秀文化基础上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当然我们在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要练就一双慧眼,充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戏曲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来不断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戏曲文化的长盛不衰、延绵不绝。

结语

中华文化多样性不是一句空话,以戏曲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最好例证。

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给予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梨园春》作为豫剧更好传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舞台,它的节目策划风格是值得推广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梨园春》成功创办经验,学习倪宝铎和庞晓戈这对黄金搭档的主持经验,在此基础上创办出越来越多类似《梨园春》一样的节目。

当然我们要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能固步自封。

《梨园春》的发展教训告诉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够使传统节目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 阅读:30

鲁老诗分享

简介:环球望远镜,探索未知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