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因为中国军工技术的不断突破,许多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其中有一款反坦克导弹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它虽然体积小巧,但却具备极强的战斗力,其设计和性能在全球反坦克导弹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款导弹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且其出口量突破了20万发。
在多个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成功背后,竟然与我们的邻国越南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款导弹的巨大成功?为什么越南的贡献会如此重要?
红箭-8的诞生与挑战
红箭-8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其背后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意识到,面对苏联等国家的先进坦克。
现有的反坦克武器已经无法应对,尤其是在珍宝岛战役后,中国军队明确认识到单兵反坦克武器的不足,与其依赖传统的地雷,集火炮击等方式,似乎有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可是问题随之而来,我国当时不仅缺乏相关技术,甚至连参考物资都匮乏,导致研发之路异常艰难。
面对如此困境,科研人员不断寻找突破口,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决定将目光投向苏联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
仿制并非易事,虽然我国已经能够获得一些技术资料,但由于技术封锁和自身研发水平的限制,红箭-73的研发成功并未能满足中国对于更强反坦克能力的迫切需求。
毕竟世界各国的坦克技术在不断进步,此时中国决定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研发更先进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这就是后来成型的红箭-8。
红箭-8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填补装备空白,更是要面对来自全球强敌的威胁,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坦克,红箭-8需要具备超越传统导弹的射程,精度以及破甲能力。
尤其是要具备更加智能化的目标跟踪系统,这一切都需要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实现,许多研发团队感到前景黯淡,但正是在这时,一份来自越南的“意外馈赠”改变了这一局面。
越南的意外馈赠与技术突破
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历史上有过多次交织,红箭-8的成功与越南的贡献息息相关,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越南战争期间。
当时美军为了对抗苏联的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推出了多款反坦克导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陶式反坦克导弹。
这款导弹由美国研制,专门针对苏式坦克设计,具有射程远火力强,命中精度高等优点,成为西方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越南战争初期,陶式反坦克导弹还未完全成熟,导致实战中偶尔出现“哑炮”的现象,但尽管如此,这款武器仍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越南在战后并没有能力独立使用这些先进武器,由于国内缺乏完善的工业基础和生产能力,这些战利品对于越南来说更像是“纪念品”而非战略资源。
和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较为友好的状态,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双方早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将从美军手中缴获的陶式反坦克导弹送给中国,导弹被运送到中国后,中国的科研人员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绘,迅速掌握了陶式导弹的设计原理。
对于红箭-8的研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陶式导弹的分析,中国不仅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瓶颈,还发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创新点。
最为关键的是陶式导弹的红外跟踪和自动制导系统让中国的科研人员意识到,未来的反坦克导弹应该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这些新获得的技术数据,红箭-8的设计方案得以快速确定,中国科研人员决定采用类似陶式导弹的红外跟踪系统,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了有线传输指令,目标自动识别等新技术。
使得红箭-8在射程和命中率上远超之前的红箭-73,同时由于红箭-8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它能够被步兵携带并进行灵活使用,这在当时的军事环境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所以越南的初衷并非直接帮助中国研发反坦克导弹,但他们的无意之举却为红箭-8的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越南的这份“馈赠”。
中国的反坦克导弹可能会走得更慢,甚至错过了当时迅速发展的技术浪潮,这份特殊的帮助,也成为红箭-8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
战场表现与国际影响
作为中国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它不仅仅在国内服役,发挥着巨大的战斗力,也在国际战场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从1987年正式定型服役以来,红箭-8的战斗力和出色表现迅速赢得了全球的关注,最初它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它在国际防务展览上亮相,才逐渐成为各国军方的目标。
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的复杂战斗环境和坦克集群常常是双方争夺的焦点,红箭-8的加入无疑填补了这一战术空缺。
第二年红箭-8的一次出场即让世人惊叹,这款导弹在实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性能,在多次中东冲突中,成功击毁了大量敌方的主战坦克。
波黑战争期间,红箭-8的表现堪称惊艳,凭借着强大的破甲能力,成功击穿了敌方T-72改进型坦克的装甲,这一战果不仅赢得了使用国的高度赞誉,也让全球军事观察家刮目相看。
上世纪90年代,红箭-8进入了中东的多个国家,成为了这些国家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巴基斯坦是最早购买红箭-8的国家之一。
他是为了应对印度的T-72坦克群以及阿富汗战场上的苏联装甲部队,选择了这款性价比极高的反坦克导弹。
随着红箭-8出口量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它的优势,甚至在远离战火的地区,红箭-8都成为了军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箭-8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军工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全球军事市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走出了国门,还成为了许多国家装备的重要一环。
一些没有高端技术研发能力的国家,红箭-8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作战效能,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中国通过这一导弹的出口,获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可以知道红箭-8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战场表现,更多的在于它代表了中国在反坦克导弹领域技术的飞跃,红箭-8的设计思路不仅参考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还充分结合了中国的战术需求。
加入了许多自主创新的元素,红箭-8采用的半自动红外制导系统,不仅提升了导弹的精确度,还大大简化了操控人员的操作难度。
相比传统的手动控制系统,红箭-8的这一创新设计使得射手可以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的情况下,依靠瞄准镜和自动系统进行锁定与击发。
此外红箭-8在轻量化设计上也做了大量的创新,使得这款导弹不仅适合步兵携带,还可以通过装甲车,直升机等平台发射。
多平台适应性使得红箭-8能够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中迅速部署,极大增强了其在不同战术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结语
红箭-8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军工技术进步的象征,它的研发历程展示了中国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创新精神。
从技术封锁到战场表现,红箭-8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挑战,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优秀代表,红箭-8不仅是我们国家实力的体现,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参考资料
法制复兴号2017年1月18日《“红箭”-8 中国“终极坦克杀手”》报道
深蓝航迹2021年1月7日《面对技术封锁红箭-8研发不易,出口量达20万发,还曾荣获特等奖》报道
环球网2013年7月23日《俄媒:中国造超3万套红箭8导弹 出口并不乐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