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今天咱们继续围绕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展开分析。
话说西北叛军被年羹尧收拾得服服帖帖,雍正自感外部危机解除,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于是,雍正便打算领着刘墨林出趟差,到河南、江南这些推行新政的地方实地考察一下。
趁此机会,刘墨林向雍正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雍正能出面,撤去苏舜卿的贱籍身份。
结果,雍正也像当年康熙赏赐张五哥那般,赏了刘墨林一个天大的面子,直接下令将全天下人的贱籍身份全部撤掉了。
向来做事谨慎的雍正,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这么痛快和敞亮呢?难道是他脑子发热,还是另有深意?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剧中的这个细节。
首先,我们得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贱籍?
贱籍这种社会制度,古已有之。
在中国古代,法定的社会等级是“士农工商”。
而贱籍,则是指社会地位低于这个法定社会等级的一部分社会群体,
位列“士农工商”之中的人,能够相对自由地享受就业、婚娶、购置土地、参加科举等一系列社会权利。
与之相对应的贱籍身份的人,则是无法享受以上的种种权利。
而且是世世代代都无法享受!
也就是说,位列贱籍的人们,只能世世代代从事所谓的“贱业”,比如娼妓、乞丐、卖艺等,而且也只能和同为贱籍的人通婚。如果他们和普通民众通婚的话,就是违背了社会礼教,会受到严惩,甚至被处死。
至于说这些人想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哪怕他们想换个职业,继续生活下去,也是不被允许的。
可见,背负贱籍身份的人,其命运往往是非常悲惨的。
雍正继位之初,贱籍在清王朝就已经存在不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山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户、浙江九姓渔船、安徽的伴当、世仆、江苏丐户等。
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比别人低一等。
“贱籍”的产生,往源头讲,皆是政治斗争、王朝变迁、社会更迭的产物。
就拿北京乐户来说,这个“贱籍”的产生,源自于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权后,将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陪酒卖淫,而且世世代代不能翻身,直至清朝。
介绍完贱籍的由来,想必大家会明白,贱籍这种流传多年的社会制度,对老百姓的迫害和压榨是非常巨大的。
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一个群体,沦为贱籍,则预示着他们世世代代都只能在低人一等的社会阶层里挣扎。
咱们再回到《雍正王朝》这部剧中。
雍正在刘墨林和苏舜卿身上,是真切地体会到贱籍制度对于当下他的统治造成的巨大影响。
首先,贱籍制度,使得朝廷选拔人才的空间受到很大影响。大批背负贱籍身份的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被埋没在了尘土之间。
另外,如刘墨林这般,本是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却因为和贱籍之人有了交集,结果大好的人生前途受到影响。
这样的案例绝对不是少数。
彼时雍正最缺的,就是人才。
哪怕是为了拓宽自己选拔人才的渠道,雍正也必须消除贱籍制度。
眼前刘墨林和苏舜卿的遭遇,让雍正最终下定了撤销贱籍的决心。
关于雍正撤贱籍,这并非是《雍正王朝》电视剧随意进行演艺,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据史料记载,雍正登基伊始,从处理山西、陕西乐户的贱籍奏折为起点,掀起了逐渐漫延全国的“贱民脱籍”改革。
《清世宗实录》卷之五十六之五年四月癸丑,谕内阁:“朕以移风易俗为心,凡习俗相沿,不能振拔者,咸与以自新之路。如山西之乐户,浙江之惰民,皆除其贱籍,使为良民,所以励廉耻而广风化也”。
很多贱民对雍正的这一举措感恩戴德,以至于“令之下日,人皆流涕”。
“贱民脱籍”,称得上是雍正在位期间,推行的一项非常了不起的良心新政措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