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缺芯问题已持续将近半年时间,而且这场芯片危机目前非但没有停止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根据知名分析机构HIS给出的报告,全球性缺芯问题最快解决也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在此背景下,不少厂商都未雨绸缪,开始囤积芯片。
其实市场之所以会如此缺芯,根本原因在于芯片供应链厂商错判了市场回暖时间,导致芯片供应和需求很早之前就脱节。
之后,随着各个行业相继复苏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芯片需求量和市场供应能力不对等的情况开始恶化。受此影响,厂商开始囤积芯片,这也让问题变得更不可控。
目前,小米、OPPO、苹果等知名消费者电子巨头都在全球疯狂扫货。韩国屏幕和芯片巨头三星、海力士等企业订单都已经排到明年,产品供不应求。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全球性短货危机的出现,对于国内芯片制造和屏幕制造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机遇。要知道,中国屏幕制造商京东方、 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虽然技术不如韩国巨头三星,但技术放眼全球也能排进第一梯队。
在市场空缺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京东方和中芯国际有望接到不少加急订单,公司营收和利润都在今年创下新高。
最重要的是,国内相关厂商可以通过这次合作机会,让更多企业认识自己,并尝试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也能放缓竞争对手的前进脚步。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厂商对国内供应商给出了订单,国内知名手机设计公司闻泰科技副总裁吴有文曾表示,这次全球性的缺芯问题会对国产替代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很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都有望在此期间脱颖而出,取代海外供应厂商的地位。
而且,国内屏幕、芯片巨头不仅获得国内厂商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例如,京东方就被三星看中,成为了三星中端机的屏幕供应商。
而且最近很多媒体都传出消息,称京东方将会为iPhone13提供屏幕。
综合来看,全球性芯片危机或将成为全球芯片市场、屏幕市场重新洗牌的一个导火索。你认为经此事件后,全球芯片市场格局会发生改变吗?
文/JING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