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掌控全球供应链

短平快说读 2024-08-23 14:56:40
为了确保经济增长,中国正在扩大对战略和新兴技术领域全球供应链的控制。 从去年到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名词。而很多人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都是云里雾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最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是现今的新兴行业。虽然当前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但资本对于新兴行业的关注和热情并没有消退。也正因为这样,新兴行业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依旧能保持非常高的社会关注度。 其实,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全球战略变化的一环。面对欧美国家的贸易封锁,中国正在寻求新的破局之法。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的突破点。 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新三”——电动汽车(EV)、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光伏(PV)。这些行业仍处于新兴阶段,但已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这三个行业主要由中国公司控制。展望未来,中国希望扩大对这些和其他战略供应链的控制。 掌控全球供应链(现状) 中国已经是“新三国”无可争议的全球冠军。例如,该国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一半以上。在中国销售的大多数电动汽车都是由国内生产商设计和制造的,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往往优于西方替代品。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小鹏、上汽、蔚来、吉利等品牌正迅速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据估计,中国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激增。 中国控制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对电动汽车一个关键部件的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更为严格:锂离子电池。宁德时代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其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占全球总电池产量的三分之一。总体而言,按产能计算,中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总电池产量的四分之三。由于美国和欧盟为建立国内电池供应链投入大量资金,这一份额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尽管如此,预计到2030年,中国仍将继续满足全球至少三分之二的需求。除了锂离子技术外,中国还迅速成为钠离子电池等替代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导者。 电池和其他电子行业所需的关键矿物也基本由中国控制。中国公司控制着锂、钴、镍、石墨和锰的大部分开采和精炼过程,这些都是锂离子电池所必需的。中国还控制着90%稀土元素的供应,甚至超过95%的稀土磁铁,而稀土磁铁对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许多其他绿色能源技术至关重要。 太阳能光伏是新三大能源中的第三大能源,它正越来越多地为全球电网提供电力。到2030年代初,太阳能有望取代燃煤发电厂成为最大的电力来源。再过十年,它甚至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整体能源。中国将在这一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目前控制着整个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80%以上,前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全部来自中国。在光伏晶圆生产方面,其市场份额达到95%。 “新三产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几乎是可以保证的,因为它们是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必需品。此外,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还包括风能、水能和原子分裂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 中国企业占全球风能装机容量市场的60%。中国每年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还要多,目前三分之二的风电在中国建设中。全球 15 家最大的风力涡轮机供应商中有10家是中国企业。中国前三大企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能源)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生产国,其水电行业参与了许多国际大坝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BRI) 的一部分。中国也已成为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核能生产国,并且已经是全球核反应堆的主要供应国。 这些绿色能源技术占中国GDP的9%,占2023年GDP增长的40%。然而,中国在尖端技术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不仅限于绿色技术及其所需的关键矿物。根据ASPI关键技术追踪器,中国已经在44项跟踪的关键技术中的37项中领先世界。除上述内容外,这些还包括人工智能(AI)、通信技术、先进材料制造、生物技术、高超音速发动机、先进机器人、自主无人机以及量子通信和传感器。 在这些新兴技术中,目前全球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导地位。根据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中国现在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是最大的商业贡献者。中国现在还培养了全球大约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尽管出于安全考虑,中国供应商已被许多西方市场拒之门外,但中国仍然是通信技术的全球领先者。华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华为采用5G。 中国也在迅速扩大其北斗卫星系统,作为GPS的替代品和商业卫星连接。2024年初,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6G卫星。虽然6G的全球标准尚未达成一致,但中国公司可能会推进自己的标准,因为预计2030年中国将实现6G的商业化。 除了尖端技术外,中国还继续在重要的重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中国占全球造船厂产量的50%以上。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仍然是全球基础设施的重要提供者,中国还控制着相关的供应链。中国占全球55%的钢铁、51%的水泥和59%的铝产量。这些传统的、以原材料为中心的行业是新技术全面占据供应链主导地位的支柱。 确保对未来的控制权(理论上) 这里给出的例子证明了中国目前对战略供应链的控制权,但中国也坚定地着眼于确保未来的技术。2024年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其他六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发展“未来产业”的路线图。其中包括下一代通信技术、量子技术、新能源和存储、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深海采矿和航空航天技术。 为此,中国正在建立孵化器网络,并积极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研发。该路线图包括一个雄心勃勃的时间表,预计到2025年将全面投入运营,并预计到2027年将取得相关技术突破。 这份路线图并非全新的,而是长期由国家主导的创新动力的延续。早在2010年,中国就推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后来与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合并。新兴产业计划重点关注七个未来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和节能——换句话说,就是“新三项”。 为了培育新的战略产业,中国有现有和新的大型资助计划,包括“小巨人”计划,该计划确定了数千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中小企业。这些公司获得补贴和补助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并帮助他们扩张。中国许多最成功的“新三项”公司已经从这种国家支持中受益匪浅。 然而,这种国家主导的举措在未来会取得多大成功仍有待观察。过去三年来,中国越来越多地干预其科技巨头的工作。这种严厉的做法可能最终会阻碍他们的长期创新实力。此外,中国对战略产业的慷慨国家支持政策导致美国和欧盟征收高额关税,随着中国加倍补贴,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外国投资也基本枯竭。2023年,外国直接投资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到年底甚至变为负值。此外,虽然中国顶尖大学在应用研究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但许多国际大学和研究机构因担心中国政府的干预而与中国同行断绝了联系。因此,在中国仍然依赖外国技术的领域(如尖端半导体制造)取得科学突破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还在努力解决国内所谓的“内卷化”问题,即国内竞争过热导致产业相互蚕食。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行业都是生产商众多的行业的典范,似乎需要进行市场整合。太阳能光伏的价格已经跌到谷底,利润率已经消失,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公司因激烈的竞争而破产。在这两种情况下,大型全国性冠军企业可能会从众多小企业的废墟中崛起,这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的增长更加不均衡,就业机会大大减少。这与政府想要实现的目标完全相反。 最后,虽然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尖端产业确实具有高价值,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但它们所需的工人也比传统重工业少得多。考虑到中国已经非常不平等的财富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政策的恶化,人们可能会想知道,这些高价值、尖端的产业最终会如何惠及他人。
1 阅读:162

短平快说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