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法国大兵变到底有多严重,德军为何没有借此机会歼灭法军

北街老酒 2024-09-01 14:23:11

1917 年,世界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俄国革命与美国参战这两件重大事件改变着全球格局,而在西线战场上,法国也遭遇了自大战以来的最大变故——法军约有 50 个师发生兵变,这场兵变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波澜,然而最终却被法国成功平息,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16 年的凡尔登和索姆河两场战役,让双方士兵疲惫至极。长达两年半的自杀式攻击使得士兵们的恐惧和不满情绪累积到了顶点。德军新任指挥官鲁登道夫意识到了这一点,构建了兴登堡防线并采取防御姿态。但法军新任总司令尼韦勒却无视士兵的精神状态,执意要在贵付小径一带发动大规模攻势。

1917 年 4 月 16 日,尼韦勒攻势展开。这场行动很快就让士兵们积压的不满情绪爆发了。在头 5 天的进攻中,尼韦勒损耗了 12 万兵力,却仅将战线推进了 1 至 4 公里。4 月 21 日,法军前线部队的一支非洲军率先喊出“要和平结束战争”的口号,他们放下武器,一起酗酒,拒绝发动进攻。这一事件迅速在法军其他部队中蔓延开来,最终约有 50个师发生兵变。

他们拒绝发动任何进攻,只愿躲在战壕中喝酒。 这场哗变虽使西线法军部队一半处于瘫痪状态,甚至在前线和巴黎之间几乎无部队防守,但法军的这场大兵变性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兵变,更像是一场军事大罢工。士兵们拒绝进攻不是为了推翻政府或投降结束战争,他们只是在拒绝无目的、无意义的死亡,并要求上层给予更好的待遇,如更充足的食物和更多的假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法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他们任命贝当取代尼维勒。贝当在凡尔登战役期间,因坚持不随意浪费士兵生命、不发动无意义的进攻而遭进攻派霞飞罢免,这让他在士兵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贝当接任后,马不停蹄地在一个月内亲自访问了 90 个师,面对面聆听士兵们的问题和抱怨,并承诺一一实现他们的诉求。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贝当给前线士兵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食物和红酒,以及更加频繁的假期。他还在敌军炮火攻击不到的地方为士兵修建了很多休息和娱乐场所。在贝当的政策下,有数万名士兵停止了骚乱并离开战场前去度假。至 7 月中旬,前线的骚乱基本平息。

到了 8 月,贝当在凡尔登一带发动了一场有限的进攻并取得胜利,重建了那里的战线。10 月份,又在安纳河一线发动马尔梅松战役,再次获胜。这两次有限的行动表明法军秩序已恢复并得到重建。 然而,法军的士气却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接下来直到 1918 年的百日攻势前,法军士兵都没有恢复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尼韦勒攻势于 4 月 16 日开始,至 5 月 9 日战斗完全停息时,法军伤亡 18.7 万人,德军伤亡 16.3 万人。法军不仅未取得预期战果,还因大兵变差点让整个部队崩溃。 那么,为何法军在如此大规模的兵变下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呢?

首先,法国政府对法军兵变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除了法国政军界高层,没有人知道兵变的规模和程度到底有多大,甚至连法国最紧密的盟友英军高层也不知详情。在尼韦勒攻势失败后,贝当对盟友隐瞒了法军兵变的真实规模,他希望英军能发动进攻,从而吸引德军的注意力。

其次,贝当接替尼维勒后,除了使用安抚手段外,也对叛乱者进行了有限度的镇压。他逮捕了数千名兵变的魁首,对他们进行审判和处罚。在经过 3427 场军事审判后,有 554 人被判死刑,但最终只有 49 人被执行枪决,其余的人要么被送进监狱,要么被流放到了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再者,参与兵变的士兵只是不愿进攻,并不是不愿防守,这意味着他们不会把国土拱手相让给德国人。

所以,在法军秩序保持基本完好的状态下,德军显然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至于这场兵变为什么会发生,以前的史学家认为是受当时俄国革命的影响。当时在西线法军的部队中,有一支俄罗斯远征军,人数大约有 2 万人。当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这支部队后,这支俄罗斯远征军效仿国内的战友,放下武器拒绝进攻,要求遣返回国。

法国当局把他们隔离在了后方的拉库尔廷营地。但俄国的临时政府也不愿意这批具有革命精神的俄国士兵回国,于是俄国临时政府暗示法国可对其进行镇压。法国让刚到法国不久的俄国临时政府的代表赞科维奇将军率领新抵达法国的俄军第 2 炮兵旅前去对叛乱的俄军进行镇压。

最后,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俄军是被效忠派俄军和督战的法军共同围攻的,甚至俄军出力还要更多一点。被围攻的俄军伤亡其实也不算大,大部分人还是被遣散和流放了。 从俄国远征军的这段经历来看,俄国革命对于法国大兵变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法军的兵变更多是长达两年半的大战所累积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

他们哗变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求得更好的待遇和对生命更多的尊重。 而德国在法国大兵变期间,注意力被俄国革命、意大利危机、美国参战和英国反攻等各种事物所吸引。再加上自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盟友奥匈和奥斯曼不断地喊着让它支援,一系列乱糟糟的事件已经让德国应接不暇。所以,德国很乐意看到西线的法军陷入不愿进攻的意志消沉状态,因为这让它有精力去应付其他战线上的各种事务。

法国在处理这场大兵变时,有着一些有利条件,如足够的粮食、足够的物资、足够的钱和强有力的政府,这些条件能让它更容易满足士兵们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沙俄政府所不具有的。 法国 1917 年的这场兵变,是战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

士兵们在长期的战争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他们的诉求仅仅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更好的待遇。法国政府通过贝当的恩威并施和消息封锁,成功平息了这场危机。然而,这场兵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要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代价。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员的伤亡和物质的损失,更是对人类精神的巨大冲击。法国的这场兵变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士兵们的权益和福祉,让他们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总之,法国 1917 年的兵变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启示性的历史。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追求和平的信念。

6 阅读:1332
评论列表
  • 2024-11-09 13:20

    一战消磨了法国最后一代有血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