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尽》:当我五十岁时,暮色将“近”,我要在凋零中绽放

辉公子没有故事 2025-04-02 19:09:25

辉巷拾光

“生命是条宽阔多彩的河流……死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还能够体会这一切时,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你是否正值暮年,你是否正走向暮年,当暮色将近,你可曾害怕,可曾彷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我遥望暮色,我读到了这本书《暮色将尽》,它教会我坦然面对衰老,勇敢拥抱最后的绚烂。

一、凋零的哲学:衰老不是深渊,而是河流的转弯

戴安娜·阿西尔在89岁时写下《暮色将尽》,以“凋零手记”的姿态,将衰老与死亡从黑色深渊的隐喻中解放,重构为一条“宽阔多彩的河流”。她坦言,身体的衰退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精神的自洽却能超越肉体的局限。正如她所说:“死亡是为曾享受过的生活付出的代价”。

我在奔五的年纪,在职场中挣扎30多年,深感“努力无奔头”的疲惫。阿西尔的经历如一道光照进颓败的人生。79岁退休后才成为真正的写作者,90岁仍能提笔记录生命的褶皱。她让我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并非由职位或年龄定义,而在于能否在每一个阶段找到“生命的支点”。衰老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可能性的起点。

二、女性的困境与突围:房子、金钱与自我

阿西尔一生未婚未育,经济拮据,甚至未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她坦言,作为出版社创始人之一,却因“羞于争取”而长期忍受低薪,这映射了女性在职场中的普遍困境:“我们以男性目光审视自己,甚至削弱了正当的愤怒”。

女人穷困的原因很多,抛却社会、家庭和不可抗力,以下也是:一是自身没有赚钱的能力,更没有事业上的野心,二是不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希望放在男人身上,三对金钱没有过多的欲望,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一种就像阿西尔一般,在事业上有自己的能力,有知识,有才干,却甘于忍受不公平的薪资待遇。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一个女人想要写小说(这里可以衍生为想做任何想做的事),必须拥有金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我曾庆幸自己20岁便拥有房产,避免了“游离失所”的窘迫。但阿西尔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房子”的隐喻: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庇护,更是女性经济独立与精神自主的象征。她揭示了女性贫困的根源——不仅是能力或野心的缺乏,更是社会结构中对女性价值的系统性贬低。而我的幸运,或许恰恰掩盖了这种结构性不公的残酷性。

三、与衰老共处:从“照顾者”到“自我”的平衡术

阿西尔70岁时,不得不在照顾92岁母亲与工作间疲于奔命。她描述与老人同住的压抑:“你必须以她为中心,纵容她沉浸于自我”。这种“时间与精力的双重剥夺”,恰似中国式家庭养老的缩影。

我的父母年过七旬,虽未至需要全天照护的阶段,但已能预见未来可能的拉扯。阿西尔的解决之道是“轮换制”与“边界感”——与姐姐分担责任,同时坚持自己的写作与园艺。这启示我:孝道不应以牺牲自我为代价,而是需要在“责任”与“自洽”间找到动态平衡。

四、性、自由与性别枷锁:身体的诗学与政治的困境

阿西尔对性的坦率令人震撼。她指出,女性在性行为中承担着“构建生命”的天然责任,即便避孕药技术化解放了身体,精神桎梏却难以消弭:“女性的自我常泯灭于性活动中”。她一生情史丰富,却拒绝婚姻与母职,以实践证明“独处时的完整”。

作为中国女性,我成长于“贤妻良母”规训与市场经济解放的双重语境。阿西尔的“离经叛道”让我既钦佩又不安:她挑战了传统性别角色,却也暴露了个人主义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或许,真正的女性自由不在于选择婚姻或独身,而在于能否在每一段关系中保持“主体的在场性”。

五、死亡的祛魅:从恐惧到诗意的凝视

阿西尔将死亡想象为“漂向黑夜之海的小舟”,充满“奢华的危险气息”。她的松弛源于对生命的全然接纳:“我因一切而深怀感激”。这种态度与东方文化中的“向死而生”不谋而合,却又多了一份英式的冷幽默。

我曾恐惧父母的衰老,更恐惧自己的暮年。但阿西尔的故事让我重新理解: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其完整性的证明。正如她哥哥临终前对航海生活的眷恋,真正的悲哀恰是“曾美好活过的证据”。或许,当我们学会以“河流”的视角看待生命,便能将焦虑转化为对当下的珍视。

六、写作作为救赎:在文字中抵抗时间的熵增

阿西尔76岁开始写作,晚年出版多部作品。她将写作视为“从未有过的愉悦”,并以此抵御衰老的虚无。这让我想起中国文人“立言”的传统——文字成为对抗遗忘的墓碑。

读完此书,我喟然而叹,未来仍很漫长,还好我有文学。阿西尔证明,写作并非天才的专利,而是普通人重构生命意义的工具。即使未来受困于病痛,文字仍能成为“精神的助听器”,让个体经验在他人心中共振。

结语:在凋零的季节,做自己的园丁

《暮色将尽》不是一本答案之书,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对衰老的恐惧与渴望。阿西尔用一生诠释:真正的优雅,不是维持青春的面具,而是与时间达成和解的智慧。

50岁的我,终于懂得:人生的“奔头”不必是职场的阶梯,而可以是阳台花盆里一株亲手栽种的玫瑰,或是书页间一行诚实的自白。正如阿西尔在凋零中绽放,我们亦可在各自的暮色里,点燃一盏不灭的灯。

“生命是条宽阔多彩的河流……死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还能够体会这一切时,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50岁,或许是职业青春的结束,或许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不如放下功利心,抛却得失心,悄悄退出职场的中心舞台,把聚光灯打在年轻人的身上,作他们的助演,为他们喝彩,挺举他们走得更高更稳,这世界会更精彩。

声明:作者原创,已接入全网原创监测系统,未经授权搬运将自动触发维权流程。

喜欢加关注,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阅读:1

辉公子没有故事

简介:一个文字爱好者的恰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