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白茶中茶色素含量与白茶原料等级呈负相关

安心存茶 2024-03-04 05:17:46

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早期较为小众,但近年来我国白茶产业发展迅猛,创制于福建,着“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的美誉。其制作工艺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故称“白茶”。根据鲜叶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白茶加工工艺仅有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其中长时间的萎调(是白茶独特风味品质和保健功效形成的关键加工工序。

白茶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多酚类(包含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黄酮及黄酮糖苷类、酚酸类等)、咖啡碱、氨基酸、茶色素、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EPSF)成分等。

茶叶加工过程中能形成多种色素类物质,主要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

茶色素具有诸多药理功能,研究表明:

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心血管、慢性炎症、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神经性混乱等疾病的功效;

茶红素具有抗癌、抗氧化、消炎和抑菌等作用;茶褐素在降脂减肥、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白茶中茶色素占其干重的2.0%-8.9%。茶色素类作为茶多酚氧化聚合反应生成的一类水溶性酚性色素产物,在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均表现为含量增加,其中茶黄素增加37.5%-89.2%,茶红素增加14.3%-28.1%,茶褐素增加53.7%-55.4%,但经高温蒸汽压制的白茶饼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会下降,茶褐素含量上升。

不同种类白茶中茶色素含量与白茶原料等级呈负相关;寿眉和白茶饼中的4种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白毫银针。

成品白茶在贮藏过程中会持续进行着缓慢的氧化反应,然而茶来藏团队发现在年份白茶中上述4种茶黄素的含量却随贮藏年份的增加而缓慢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茶黄素在贮藏过程中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茶色素。

而一款优质白茶的形成离不开优质原料、精湛工艺、科学仓储这三大要素,好的仓储条件能促使白茶的风味品质逐渐得到改善。

随着产业发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步意识到白茶存放过程中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白茶品质变化的影响,开始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对白茶存放条件进行调控,形成了现代化专业数据化智养茶仓:通过严格控制茶仓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条件,从而控制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实现茶叶保质增值目的。

为了使白茶感官风味品质及营养保健价值朝良性方向发展,探明贮藏关键因子与白茶品质形成的内在关联机制,建立科学贮藏用标准数据及贮藏实践体系。

有效监控贮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定期对贮藏的白茶产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感官审评。并对仓储关键因子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存档,建立感官与生化品质转化程度和监控品质指标,最终实现专业化科学仓储和数字化数据智养茶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