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确实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她的成就不可忽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众多人才。经济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位 15 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对大唐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常纳谏、善待人才,这一点符合历史的潮流,也为后世所肯定。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从其上位历程来看,手段颇为残酷。为当皇后,残害唐宗氏子弟,甚至包括自己的子女。在后宫争权夺利中,先后打击萧淑妃和王皇后,还配合李治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与子争权更是备受诟病,太子李弘之死存在争议,李贤也遭其猜忌被除掉。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议论二张而死,也与她脱不了干系。她对亲情的淡薄令人咋舌。为当皇帝,启用酷吏,对反对者毫不手软,李姓宗室几乎诛杀殆尽。晚年又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所处的时代背景复杂。在男权社会中,她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她的一些行为或许也是为了稳固统治。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因为她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复杂性,而这也正是她作为传奇女帝的魅力所在。
二、褒扬之声(一)唐代前期的肯定在唐代前期,武则天的评价多为正面。彼时皇帝多是她的子孙,儒家正统观念还未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社会思想较为多元和开明。武则天首创科举考试的 “殿试” 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她大力推行科举,选拔寒门子弟为官,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如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中兴名臣,都是在她的提拔下得以施展才华。唐隆元年,武则天被改为天后;景云元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这些封号多为 “圣”“顺” 等含义很好的字,足见当时对她功绩的肯定。
(二)后世的部分认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兴起,虽仍有对武则天的批判之声,但也有一些正面评价。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在她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 “贞观遗风” 的美誉,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她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她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促进经济发展。武则天的殿试制度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经过她大力推行之后,科举制成为一个无法动摇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绵延千年的世家体系,终于开始彻底走向没落。她开通了寒门上升通道,打破了儒家士族门阀等第制度,为中下层劳动人民打开了一条通往上流社会的阳光大道。
三、贬斥之音(一)儒学影响下的批判北宋时期,儒学地位空前发展,程朱理学兴起,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更加苛刻。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武则天自然成为批判的对象。
武则天身为唐高宗的臣妾,在高宗去世后废太子继承皇位,这在儒家看来是灭人伦之举。她作为皇后,本应照顾高宗留下的孩子,却杀了不少李唐宗室和高宗的儿子,不符合女德要求。而且,她作为李治的妻子和母后,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反而对孩子残忍。此外,武则天曾为唐太宗的妃嫔,后又嫁给李治,两次嫁于父子二人,没有守孝,违反了传统礼教。程朱理学提倡 “存天理,灭人欲”,而武则天登基为帝后豢养男宠,如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这与理学思想大相违背。因此,宋代及后世的儒家学者对武则天进行了严厉批判。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评价武则天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二)负面行为遭诟病武则天主政初期,大兴告密之风。她鼓励朝野上下告密,被告密之人无论是否冤屈,都难免遭受折磨,而告密者不论所言真假,皆获重奖提拔。一时间,民间告密文化盛行,很多人开始监视身边之人。同时,武则天重用酷吏,如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这些酷吏发明了各种残忍的刑具,让犯人身心备受折磨,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许多官员清晨去上朝,都要与家人诀别,散朝后回家庆贺又多活了一天。
此外,武则天拥有男宠也为史书所诟病。她的男宠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武则天为了让他能合理出入后宫,将他送进白马寺出家并改名赐姓。薛怀义督建明堂立功后,变得骄横跋扈,最终因火烧明堂被杀。御医沈南璆因温和细心被武则天喜欢,但正史对他记载甚少。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被太平公主引荐给武则天后,深得武则天恩宠,他们专权跋扈,朝政百官无不惧之。直到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发动政变处死了张氏兄弟。这些不学无术的男宠不仅没有帮助武则天发展事业,还成了绊脚石,豢养男宠也成为后世对武则天人生最大的诟病之一。
四、争议缘由解析(一)历史时期思想观念差异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差异是导致对武则天评价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前期,社会思想较为多元和开明,对女性的束缚相对较少。武则天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崭露头角,其功绩也得到了认可。例如,她开创殿试、选拔寒门子弟为官等举措,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然而,到了北宋时期,儒学地位空前发展,程朱理学兴起,对女性的要求更加苛刻。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武则天的行为自然成为批判的对象。她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废太子、杀宗室、养男宠等行为,都与程朱理学的思想观念相悖。因此,宋代及后世的儒家学者对武则天进行了严厉批判。
(二)政治目的影响史书记载政治目的也对史书记载产生了影响,进而导致对武则天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中国古代一直有当代为前朝修史的惯例,不同朝代的史学家在撰写史书时,往往会受到当时政治目的的影响。
例如,在唐代,武则天的子孙为帝,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和维护家族统治的需要,对武则天的评价多为正面。而到了宋代,为了确立和宣传儒家思想观念,史学家们将武则天作为批判的对象,以凸显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此外,史书的记载也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不同的史学家在撰写史书时,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进行选择和评价,这也导致了对武则天的评价存在差异。
从我个人角度分析,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历史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她:
政治家与改革者: 武则天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进科举制度,提拔有才能的官员,而不是仅仅依赖世袭贵族。她还推行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权力的追求者: 她对权力的追求几乎是无情的。通过巧妙地处理宫廷政治,消除政敌,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手段有时显得残酷,对反对者进行打压。文化与宗教的推动者: 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她本人热爱文学,鼓励文人创作,使得文学艺术在她的统治下繁荣。同时,她也利用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女性权力的象征: 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武则天的崛起本身就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巨大挑战。她的统治证明了女性同样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为后世女性争取权力提供了先例。争议与评价: 武则天的评价历来争议很大。一方面,她被赞扬为一位英明的统治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她也被批评为专制和残忍,对权力的追求导致了许多无辜者的死亡。个人生活: 关于她的个人生活,历史记载中有一些负面的描述,如她与男宠的关系等,但这些记载可能受到了后世史官的偏见影响。遗产与影响: 武则天的遗产复杂而深远。她的统治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政策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差异和政治目的影响史书记载,是导致对武则天评价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复杂性,这也正是她成为历史争议人物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