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大王”潜伏中国31年,一年赚取上千亿,却被误认是国企

棠棣说社会 2025-04-23 20:02:51

德国一家企业靠卖螺丝钉,在中国赚了上千亿?

据德媒报道,被誉为“螺丝大王”的伍尔特集团掌门人莱恩·伍尔特,在执掌企业75年后正式宣布退休,将接力棒交到孙子本杰明手中。

你可能没听过莱恩·伍尔特这个名字,但他家的产品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 关。

从汽车制造的关键螺丝到建筑工程的精密连接件,再到工业所需的维修设备,全球80%以上的高端制造领域都在使用伍尔特的核心产品。

经过近30年的深耕,伍尔特集团在中国市场已经构建起完整的运营体系:设立7家全资子公司,组建约1200人的专业化团队,建成辐射全国百余个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

这家以螺丝制造起家的企业,能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着实令人惊叹。

伍尔特与中国的渊源开始于1994年。

90年代初,中国经济刚刚迈入正轨,制造业、工业正处于兴起阶段。外资企业瞅准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争相来华投资建厂。

伍尔特也不例外,带着他的螺丝和工具就闯进了中国市场。

起初,伍尔特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区设立子公司,逐步建立起销售网络。

他们做生意的方式很特别,不靠花里胡哨的广告宣传,而是派专业的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教客户怎么用好他们的产品。

这种“老派”的服务方式显然与当时市场的经营理念格格不入,但伍尔特始终坚持以专业赢得人心。

据了解,伍尔特的销售很善于经营用户关系,每周都要上门拜访客户一次,以便第一时间捕捉客户的需求。

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实打实的服务,伍尔特在汽车领域特别“吃香”。很多车企和4S店都抢着跟他们合作,这也让伍尔特在中国市场越做越稳。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伍尔特还早早布局电商。线上渠道包括网上商店和伍尔特App。能够方便客户了解公司产品、下单订货以及查询库存。

不仅如此,伍尔特还为客户提供一套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和储存自己的产品。

随着电商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伍尔特在疫情期间也并未陷入业务停滞,反倒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业务的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伍尔特全球销售达到199.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52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1.2%。

近年来,该集团年销售额稳定保持在千亿人民币以上。中国作为伍尔特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为其全球业绩增长贡献了显著的份额。

为了进一步拓展线上业务,伍尔特持续发力电商领域。

今年3月,伍尔特与京东工业达成合作,将在京东开设旗舰店,主营密封件、手动工具等产品,并实现“京东物流+211配送”。

在电商版图拓展的同时,伍尔特也同步构建了强大的物流网。

早在2015年10月,伍尔特与中国政府在浙江省海盐签约,投资5000万欧元建设亚洲供应链中心。该项目2016年投运后,大幅提升华东地区物流的配送效率。

2022年,伍尔特与天津港保税区签署战略升级合作,投资扩建智能化分拨中心,这使得华北地区的物流速度也得到提升。

完善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巩固了伍尔特在中国市场的规模。

虽然伍尔特品牌在中国并非家喻户晓,但其精心布局的全国性业务网络已然成为德企在华发展的成功案例。

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始终未成为伍尔特最重要的市场。

在螺丝领域,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为此,自20世纪60年代起,伍尔特便通过并购与联盟战略不断拓展产品线,以此来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统计显示,1960年至今,伍尔特已通过并购整合将业务拓展至全球80多个国家。

其中,欧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以德国本土为核心,辐射周边国家,贡献了约60%的份额,北美紧随其后,而亚洲市场目前占比相对较小。

截至目前,伍尔特拥有400多家分公司,产品线从单一的螺丝扩充到工具、电气自动化、化工等多个领域。产品种类高达125000多种,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伍尔特之所以能从一家不起眼的小作坊蜕变为全球螺丝巨头,除了得益于其精准的并购战略外,更离不开其独特的经营之道。

伍尔特首席执行官Stevens曾在采访中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因素是倾听客户需求,当客户需要改进时,我们全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永远感恩客户的信任。”

在中国,伍尔特也将“用户至上”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次,天津销售代表拜访顾客时,得知客户急需9000件螺丝,他立即通过集团内部数字化系统核查库存,并协调德国总部空运货物,确保客户紧急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除了以客户为中心,在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制造环节,伍尔特也始终秉持高要求。

无论是筛选合作伙伴还是自主生产,企业均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

据业内传闻,为强化质量意识,伍尔特专门设立了“螺丝监狱”用来封存不合格的产品,以此警示全员恪守质量红线。

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已成为伍尔特集团核心的经营理念。

除此之外,伍尔特还坚持走高端定位,拒绝参与“价格战”。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伍尔特成为奔驰、宝马等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旗下汽车养护系产品也成为保时捷、兰博基尼等4S店的指定用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伍尔特始终保持科技创新。

截至2023年,伍尔特累计获得3300项有效专利和实用型专利,完成1350个注册设计和8270个活跃品牌。

与此同时,公司还组建25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至此,伍尔特集团不仅成功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更加确立了其在全球螺丝与装配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作为螺丝制造与消费的大国,面对伍尔特这样具备完善体系的领军企业,该如何汲取其战略经验,以强化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螺丝行业也保持稳定地增长。

市场研究显示,2025年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675.19亿元,约8%的年均增速领跑全球市场。

尽管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保持全球领先的增速,但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失衡:高端市场仍被进口产品主导,而低端领域则陷入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我国紧固件产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困境。

目前我国紧固件生产和贸易的企业有近万家,但整体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晋亿实业作为国内螺丝行业的龙头企业,2023年紧固件业务收入为19.67亿元,同比下降12.4%。

飞沃科技专注于高端紧固件研发与制造,2023年紧固件业务收入为14.18亿元,同比增长20.04%。

数据对比显示,飞沃科技专注高端紧固件实现逆势增长,其优异业绩印证了高端转型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因此,中国螺丝产业要想实现国际竞争力的跃升,必须加快推进高端化转型。

而伍尔特集团在高端螺丝领域,已建立起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市场优势,其发展路径值得国内企业重点研究与借鉴。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仍存在连一颗高品质螺丝,都难以自主生产的困境。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已创造诸多成功的案例。

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换道超车”战略,从跟跑者升级为全球领跑者;大飞机C919的研制成功,更是打破了西方在航空制造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创新驱动、聚焦高端突破,中国制造完全有能力在高端螺丝领域实现从“落后”到“领先”的突破。

-END-

参考资料:

1.亿邦动力:《从一颗螺丝到一条供应链:伍尔特何以成为福布斯全球制造业首富》

2.新质汇:《百年巨头伍尔特,中企为何难以逾越?》

3.每日经济新闻:《德企伍尔特中国CEO谈在华25年:感受到巨大的市场 也遇到聪明的竞争者》

4.智研咨询:《紧固件制造产业现状、上下游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5.紧固件工业网:《探秘我国紧固件行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前景分析》

作者:卓卓

编辑:歌

0 阅读:96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