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缺乏“信史”,为何却有那么多的史书,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博速遥河 2024-07-26 07:26:45

谈到中、西文明的“信史”,也就是出现详实可信的史书,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二者差距不大。

中国在商朝时期就有了甲骨文和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便诞生了《春秋》、《国语》等史书。

而西方也不逊色,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闻名世界的《荷马史诗》,后面的古罗马更是产生了一大把内容详实、逻辑严谨、时间线清晰、事件分明、细节拉满的长篇史书,所以在西方看来,西方的信史比古中国更加全面,甚至是早于中国。

但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西方都不具备创作信史的条件,也很难产生详实可信的史书,从以下三点就能说明问题。

“历”的问题

历史中的“历”,其实就是准确的时间线,真实的信史的第一要素,便是纪事开头的年份。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就会让历史处在混沌状态,这样关公也能和秦琼大战三百回合。

纵观中国古代的历法,时间秩序稳定,内容丰富多彩,根据考古证实,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可以“观象授时”,并由此确定了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此外还有根据推算朔望、安置闰月、日月食以及行星位置来计算时间等。据统计,有名可考的古代历法共有115种。

比如在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周厉王三十七年,《竹书纪年》记载的庚申年,这一年,西周百姓向天子发难,将厉王驱逐,朝中由召穆公和周定公两位相国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不过就从现在的证据来看,西方在公元前并没有准确的“历”。

在凯撒发明“儒略历”之前,全国的历法始终没有统一,每个地方都有一套自己的纪年方法,其中以太阴历居多。

罗马人用的太阴历,每个月是29天或30天,它的一年会比回归年少十一天,所以每两年就得加上一个闰月来矫正时间。

然而,闰月的添加是由罗马的神官们任意设定,一旦处在战争年代,或者是宗教活动荒废的时间,就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指定哪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变得越发不准确。

而且因为古代的交通不发达,那些远离城邦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神官有没有发布通告,这就让许多地方的历法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

公元前46年,凯撒为了修正历法,便发明了《儒略历》,并在次年正式颁布。

不过,儒略历也有一个问题,随着年份的递进,这套历法的误差会不断扩大,大约每过133.3天,就会累计1天的误差,而西方又不经常修历,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这套历法在西方各地的使用情况那是相当混乱,时间秩序乱成一团。

而且,有关于“儒略历”的发明时间、精确度,似乎也没有确切的说明。

一直到1582年,罗马的教皇格利高里用上了意大利人Aloysius Lilius的格雷历,这才让时间线得到了修缮,而格雷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

清朝覆灭后,民国为了和国际接轨,便在民国纪年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公历,所以才出现了公历和农历共用的情况。

从中我们就能看出,西方产生历年次序观念的时间比较晚,而由此产生的信史的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

文字的问题

记录史实,关键在于文字,然而西方的希伯来文、拉丁文还有希腊文这些古老语种,都不太支持信史的记叙或翻译。

希伯来语来自于亚非语系的闪语族,是犹太民族的语言,也是世界上较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左右。

不过,在历史上,犹太民族长年四处流散,从而让希伯来语逐渐成为了只能被用在宗教和书面的语言,丧失了日常交流的功能,甚至走到了绝迹的地步,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有了重新复苏的迹象。

罗马帝国建成初期,罗马的文字(拉丁文)其实并不健全,因为它原本只是意大利中部地区的一种方言,因罗马帝国势力发源于此,于是就将拉丁语在帝国境内广泛流传,并将其定为官方语言。

直到5世纪之后,罗马文字才一步步走向完善。

在3000多年前,希腊民族便创造了希腊语,可以说,希腊语是西方文明的第一种伟大语言,它结构清楚,概念清晰,表达方式千变万化,既适合有才华的作家的创作,又符合严谨的思想家的需求。

不过问题是,这种被认为是所有语言中最有效、最值得尊敬的交际工具,为何却没有影响到整个西方,几千年来也没有衍生出多少优秀的语言,单说一个拉丁文,它就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才终于走向了常规化。

反之,如果说西方文字早已成熟的话,也不会让拉丁文流行一千多年。

当然了,文字基础欠缺只是一方面,更让人震撼的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上,不乏有长达几百万个字,甚至上千万字的“巨作”,涵盖的内容从经济、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到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只要你想问什么,它就会告诉你什么。

比如说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这位老哥的《希波战争史》就是包罗万象的历史著作。

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写几个人的书,上可观天文,下可知地理,前晓过往,后通未来,对战争略知一二,所作的哲理诗也是独领风骚数百年。

如果说所有的史书都成立的话,那就意味着当时的文字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了,以至于走到近现代,都能完美地、清晰地、万无一失地将这些上千年的古文翻译出来,但这显然和西方的文字历史相矛盾。

纪事的真实性

在古代中国,虽然说皇权高于一切,但关于记叙历史这件事,其决定权却不在皇帝一人手上,还在于史官和人民,除了忽略历史的元朝,和实行文字狱的清朝外,历朝历代都有诸多不受皇权干扰而纪实的文献存在。

不过,在西方世界,除了百姓和统治阶层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外,还有一个团体对信史的影响巨大,那就是宗教。

比如在1478年,西班牙天主教成立宗教裁判所,以维护其正统地位,同时用残忍的手段惩罚异端。从1483年到1820年,一共有38万人被判定为异端,被处以极刑的人数超10万人。

在当时,西方的大量史书都倾向于宗教的统治,那些违背宗教意志的文献和文字,要么被焚毁,要么被篡改,不过这样一来,大量事件也将和史实相违背。

而在宗教团体兴起的前期,它们也会用大量带有神话性质的故事来阐述历史,同时扭曲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比如说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皇帝尼禄,据说他是一个杀妻弑母,献身给奴隶的暴君,这就有可能是受到基督教渲染后得到的结果。

通过时间、文字和社会性质这三点来看,西方进入信史时代的时间应该比中国晚,至少没有层出不穷的史学巨作存在,就像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的:“我们这个国家,实际上没有历史,没有众多的、丰富多彩的事件来为下一代的监管和榜样提供材料。”

所以说,神圣的罗马帝国好像也没有那么神圣。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4-07-26 14:10

    口口相传的《荷马史诗》也能当真?

  • 2024-08-10 11:49

    其实儒略历才是农历,中国现在说的农历是海洋历。

  • 2024-08-10 21:10

    西方无史,神权需要灭史,儒教不仅灭史,一直编屎。漫长母系社会没有留下她们的伟大,三大宗教不约而同贬低女性,巧合?西罗马灭亡与南北朝同期,五代十国与伊斯兰崛起同期,巧合?春秋翻版。

    盲目自卑是种病 回复:
    一看儒教就知道你是一个串子,[无奈吐舌]
  • 2024-08-10 12:58

    荷马史诗算历史的话,封神演义也算,而且封神演义更符合。 此外,拼音文字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次生文明没有相应的底蕴去创造文字,只能借用原生文明的东西去弄拼音文字,能说能记就好,成熟不成熟只能一笑,印度英语、美式英语的变化说明其只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