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拿我们跟ofo做对比……最近业界的很多言论已经明显不是正常的舆论监督了……”
入冬之后,斗鱼、趣店、知乎、锤子、ofo等挨个成为业界“招黑”的主角,而最近的一个月以来,话题之王的称号则当之无愧的封给了瑞幸咖啡。
“瑞幸9个月亏损8.57亿”“将成为下一个ofo”等消息在业内迅速传播之后,广大吃瓜群众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在过去一年间所向披靡的新零售行业独角兽,刚刚宣布新轮融资完成,估值创下新高的同时,为什么突然急转直下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幕后到底有什么玄机呢?到底又为什么突然频频招黑了呢?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枪打出头鸟?
这年头,不过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圈子的公司了。
他们有的发不出工资,有的裁员,还有更惨的,直接倒闭。但就在大家都蜷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时,瑞幸咖啡这个“异类”却逆势站了出来。
去年双十一,瑞幸咖啡举办了首届“luckin狂欢节”,推出充1赠2活动。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11月6日活动开始当天,瑞幸咖啡售出饮品数就超过515万杯。为期7天的狂欢节,总销量达到1820万杯。换算下来,平均每30秒就卖出一杯饮品。而2019年1月3日瑞幸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卖出8968万杯咖啡,拥有了1254万名用户,到今年底将再开2500家门店,凭借4500家全国门店的数量和销售的咖啡杯数,一举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官方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2亿美元。本轮融资距离A轮融资不到半年,估值翻了一倍多。都是腰间盘,就瑞幸咖啡最突出。寒冬之中能够逆势融资,并且金额在数亿美元级别的创业公司,寥寥无几。
圣诞节,瑞幸咖啡再次成为业内外关注焦点,旗下第2000家门店正式开门营业,年度开店计划提前一周完成。百度指数提供的数据,12月25日瑞幸咖啡媒体指数为19,星巴克仅为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红得这么快,不遭恨也不太正常了。
“我们的舆情监控系统显示,超过28%的负面攻击内容来自海外IP,基本都是没有开通过瑞幸服务和门店的地区,这明显是有人在幕后操纵”瑞幸高层在媒体沟通会上这样表示。
“不合群”属性凸显,本着“枪打出头鸟”的惯例,瑞幸咖啡就此成为这个冬天最遭人恨的那个。可以想象到,应该有不少网友,搜集各种优惠券之后点一杯瑞幸咖啡,一边喝着一边敲出,“瑞幸咖啡到底是下一个星巴克?还是下一个ofo?”
在业界风云汇看来,首先,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内核有着本质差异,必定不会长成下一个星巴克。其次,是否会成为下一个ofo,资本市场已经给出答案,瑞幸投入的真金白银,其实比任何的分析都来得更有说服力。“我们又没有让用户交押金,补贴是我们自己出钱,用户不吃亏,跟ofo有什么可比性?”
亏损活该被黑?
论证“为什么瑞幸咖啡吃枣药丸”时,大家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亏损。
尤其是瑞幸咖啡的运营数据披露之后,唱衰者说话又多了几分底气。此前人们都知道瑞幸咖啡在持续亏损,但并没有具体数字。空口无凭,谁会相信瑞幸咖啡每个月都要亏损将近一亿?
12月21日晚,金融求职与培训服务商CareerIn宣称获得瑞幸咖啡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今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累计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4.33亿元,净亏损8.57亿元。
“喜大普奔”,消息很快传遍全网。随后,瑞幸咖啡官方承认亏损事实,表示全年的亏损要远大于8.57亿元。并补充道:亏损符合预期。即便如此,多数人仍然只盯着巨额亏损,选择性忽略更重要的后半句。
昨日瑞幸CMO杨飞正面回应了这个说法,称补贴策略是瑞幸的一贯策略,未来3-5年依然会持续下去,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至少还需要等到5年后了。
通常情况下,亏损确实与质疑如影随形。很简单的道理,整天对外宣传自己多么强大,又经常出现在在新闻头条、微博热搜,但实际上却一直在亏钱。这之间就形成一个明显的心理落差,给人以“装X失败”、“活该被黑”的感觉。
锤子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18年锤子有值得称赞的创新,也有饱受诟病的品控问题。而产品之外,锤子科技的资金链危机似乎正越来越严重。回看锤子科技去年拿到10亿融资时,罗永浩所说的那番话,锤子科技手里大约有19个亿的运作现金,2018年将会像正规手机厂商一样,推出5-6款产品。
事后来看,罗永浩并没做到自己预期的成绩,大话却说在了前面,市场上的质疑声音也就越来越多。违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注定是要付出代价。
回到瑞幸咖啡,要注意的是,刚进入行业时,其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就曾公开宣布,要拿出10亿人民币来教育市场。本次的回应中瑞幸咖啡也明确提到,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其既定战略。
从头至尾,瑞幸咖啡就没有计划今年实现盈利。那试问,外界咬住亏损不放,这波质疑是否还站得住脚?
另外,完成初期的教育工作之后,对于接下来的烧钱计划,瑞幸咖啡也将作出适当调整。但是让利用户的原则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补贴仍将继续。与锤子科技一样,都是把话说在了前面。但不同的是,瑞幸咖啡做到了“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置之死地而后生?
瑞幸咖啡会不会加入“萝卜蹲”游戏?回答这个终极问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从瑞幸咖啡自身来看,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有没有形成护城河。对此外界争议颇多,有分析称,瑞幸咖啡就是在烧钱做营销,根本没有护城河可谈。如果新的品牌出现,找到更有钱的金主,完全可以再造一个瑞幸咖啡。
确实,烧钱营销不算护城河。但不可否认,其存在“烧”出护城河的可能性。
首单免费、老带新优惠、双十一促销、明星跨界营销,瑞幸咖啡用一年的亏损,换来全国超过2000家门店,完成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500米范围内的100%覆盖。
这意味着,下单后如果选择自提,用户仅需步行5分钟,就能找到1家瑞幸咖啡门店。若选择外卖,瑞幸咖啡与顺丰之间的深度合作,在不断地把配送时间压缩,每单平均配送时间已经稳定在16分钟上下,配送延迟率低至0.4%。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瑞幸咖啡应用端日活已经达到14.66万,配送服务用户满意度达到99.6%。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还换来1254万用户,8968万杯的销量,成为国内市场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业界风云汇实地体验,北京青年路达美广场店,下午4点左右,小票单数达到550号。据店员透露,知名度上来和市场打开之后,现在整体订单较几个月前要有明显提升,到店自提的用户也逐渐多了起来。
店内等候的几位顺丰配送人员,共计取走15份外卖,此外还有10份自提订单。其中有经常消费的顾客表示,门店工作人员的效率很高。因为就在写字楼和电影院附近,所以人流量很大。但是手机下单之后,到店就能直接取走,基本无需排队。
对于其他品牌而言,烧钱谁都会烧,效果却无法复制。跑马圈地阶段,这些已经打下的市场和用户基础,不正是瑞幸咖啡的护城河?
往前回顾,当年的滴滴、美团等玩家,又有谁不是靠着烧钱起家。竞争对手同样在烧钱,但现今市场活跃着的只有一个滴滴,只有一个美团,也只有一个瑞幸咖啡。
今年9月20日,美团在香港敲锣上市。按69港元的IPO定价计算,市值为483亿美元。招股书显示,美团2017年亏损约为29亿元。见智通过数据分析给出乐观预测,未来五年,美团的毛利润将突破700亿元,2019年美团极有可能开始盈利。
这也足以证明:不能以烧钱和亏损去否认某一企业的护城河及价值所在。
在新零售方面,瑞幸咖啡的护城河也已经够宽够深。星巴克想要从传统零售转向新零售,无论外卖业务还是线上营销都屡屡失利,也在映证着咖啡新零售之不易。
从行业角度来看,国内咖啡市场目前尚是一片蓝海。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8咖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咖啡品牌兴起后,国内咖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世界咖啡消费最先进的美国已达到3万亿。相比之下,国内咖啡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瑞幸咖啡进入之前,星巴克一家独大。而以新零售咖啡供应商的定位切入之后,给星巴克造成了精准有力的冲击,2018年星巴克也作出了改变,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外卖服务。
方向选择的正确性是支撑瑞幸咖啡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出于认同,瑞幸咖啡收获了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补给和用户口碑方面的满意度。
综上,瑞幸咖啡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人红是非多,招黑也就在所难免。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争议,瑞幸其实最需要做的是修炼好自己的内功,而至于那些非理性质疑的声音,内心深处只要信奉着“”凡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的座右铭,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