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故事(五):缅甸是如何成为一个佛教国家的

访枫看国际 2023-08-21 08:00:01

如今的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但佛教并非起源于缅甸。自古以来缅甸就深受中、印两大邻邦影响: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和中国的汉族、藏族一样起源于古羌族,所以今天的缅甸语也属于汉藏语系。除了缅族之外缅甸的果敢族、掸族、克钦族、佤族、德昂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等民族均与中国境内的民族存在亲缘关系。在缅甸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也曾深受另一个邻邦印度影响。

大约在公元8世纪一支生活在如今四川、西藏结交地带的古羌人南迁到伊洛瓦底江中游流域与当地的骠族、孟族融合形成了如今的缅族。一开始缅族人信奉原始的氏族部落图腾崇拜,后来逐渐接受了从古印度传来的婆罗门教、佛教。经过200来年的发展后缅族蒲甘城邦的统治者阿奴律陀开创了缅甸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阿奴律陀统治时期缅甸充斥着各种教派:有早年从印度传来的婆罗门教,也有改革后的印度教,有从南诏传来的大乘佛教......

还有一些缅甸人仍执着信奉着原始的部落图腾鬼神崇拜。当时在缅甸流传最广的是由南诏传入的藏传佛教分支阿利教。阿利教和密教中的欢喜佛一样提倡纵欲。阿利教虽说是藏传佛教的分支之一,但阿利教徒几乎从不遵守佛教戒律。他们不仅饮酒食肉、娶妻生子,而且还以神谕的名义招摇撞骗。当时缅甸乡村甚至有这样一种风俗:村中但凡有女子出嫁必须先送入寺庙由阿利教僧人为其破处。

阿奴律陀的父母都是阿利教信徒,但阿奴律陀本人却看不惯阿利教。他反感的不仅是阿利教徒不遵戒律的放浪行为,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阿利教已在缅甸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阿利教通过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干预朝政。阿利教当时不仅在缅甸民间拥有众多信众,而且王族、官员中也不乏阿利教信徒。阿奴律陀不能接受自己身处阿利教大臣的包围中,因为这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挑战。

阿奴律陀首先以行政命令强制打压阿利教:他强行解散了阿利教僧侣集团,把阿利教徒赶进深山老林。同时他在缅甸全境大搞移风易俗:他指出以往百姓把自家女儿供奉给阿利教僧侣是必须革除的陋习,随即下令百姓从此不必再奉献子女的“初夜权”。阿奴律陀认为光靠打压还不行,而是需要找到一种代替阿利教的精神信仰。阿奴律陀在征服南方的孟族部落时开始接触到小乘佛教。

阿奴律陀在与孟族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小乘佛教僧人善阿罗汉。阿奴律陀在与这个俘虏的交谈中加深了对小乘佛教的了解。阿奴律陀深为佩服善阿罗汉的学识,于是将其提拔为国师。阿奴律陀意识到小乘佛教的经书更纯粹,而小乘佛教的信徒也更加清心寡欲,因此这种新的意识形态更利于自己的统治。阿奴律陀为弘扬小乘佛教下令用几十头大象从孟族城邦勃固、直通两地驮回13部完整经藏与大量佛迹带回蒲甘。

与这些佛经佛迹一同带回蒲甘城的还有500多名孟族高僧及几万名能工巧匠。从此蒲甘城开始广建佛寺。当然要改变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阿奴律陀从孟族城邦引入的小乘佛教很快与蒲甘城原本的阿利教信仰发生了冲突。两派之间爆发了长期的斗争,但小乘佛教得到了蒲甘王朝统治者的支持。阿奴律陀的后代们继承了他对小乘佛教的拥护和扶持。善阿罗汉先后侍奉了四位蒲甘国王。

蒲甘王朝统治的200多年间在都城方圆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修建了一千多座佛塔、一万多间寺庙以及三千多所佛学院。这吸引了众多来自斯里兰卡、高棉、暹罗、兰纳、澜沧等地的僧侣和信众。到了13世纪缅甸已成为东南亚小乘佛教的中心。阿奴律陀之后的江喜陀、阿隆悉都两位统治者都是缅甸历史上的有为之君。从阿奴律陀到阿隆悉都三代统治者在位时期缅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阿隆悉都本身就是缅族和孟族混血。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民族团结:一方面给予少数民族更多优待,另一方面对那些不服从的死硬分子坚决镇压。阿隆悉都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成功驯服了此前反复叛变的孟族部落。阿隆悉都在阿奴律陀、江喜陀两代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他统一了缅甸全国的度量衡制度,颁布了名为《阿隆悉都判卷》的法典。阿隆悉都也继承了阿奴律陀对佛教的弘扬。

阿隆悉都在位期间兴建了他冰瑜等宏伟壮丽的佛塔。阿隆悉都还以佛教为媒介与邻国展开广泛的文化交流:他本人亲自访问过印度、锡兰、马来亚等地,还曾两次遣使出访中国宋朝。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使缅甸得以同近邻各国在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展开贸易文化交往。蒲甘王朝200余年的统治可谓成也佛教败也佛教:蒲甘王朝强盛时大力弘扬佛法,但这个王朝后来的衰败也与佛教脱不开干系。

缅甸人所信奉的小乘佛教并不追求普渡众生这样的宏大目标,而更多是追求个人的解脱和涅槃。缅甸人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坏人诚心改过也能成佛,而是理解为一个哪怕坏事做尽的人只要一放下屠刀就能成佛。缅甸的官场其实是相当腐败的。很多贪腐官员一生坏事做尽,但却在晚年四处布施广修佛塔。如今的缅甸因为佛塔林立而被誉为“千塔之国”。可这么多佛塔是怎样建起来的呢?

在缅甸人的信仰中修佛塔是一件大功德。因此有些平生坏事做尽的人就在晚年建佛塔希望抵消从前的罪过。事实上这样的行为根本不会真正有利于社会民生,反而是把大量资源都消耗在修佛塔这件事上了。在缅甸历史上皇室内部兄弟阋墙、父子仇杀的事件层出不穷。那些通过非正常手段上位的统治者在登基后无一例外都大兴土木建造佛塔。因此出现了一种吊诡的现象就是在缅甸最热衷于建佛塔的人往往是罪孽深重的人。

信佛并没使缅甸的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反而让那些罪孽深重的人找到了为自我开脱的借口。在专制王权统治下什么样的人罪孽最为深重呢?答案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土匪强盗用刀剑杀人的数量毕竟有限,可统治者用苛政杀人却能荼毒全国。因此在那时的缅甸最需要通过佛教寻求心理解脱的就是王族高官们。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对寺庙的土地免征税收。这在王朝统治者眼中又是一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大功德。

从此以后蒲甘王朝的王公贵族们纷纷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庙从而借以规避朝廷的税收。到了王朝晚期全国将近2/3的土地已归寺庙所有。这样一来朝廷的税收自然严重缩水。因此朝廷就没多余的钱兴修水利设施、救济灾民穷人。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因此下降。这时什么样的人生活最为优越呢?自然是被全国从官方到民间都顶礼膜拜的僧人。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逃避朝廷税负就选择出家为僧。

久而久之农田无人耕种了,军队也征召不到足够的兵丁了。蒲甘王朝最后一位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在位时期国家已是内忧外患:曾经的附属国纷纷起兵反抗蒲甘王朝的统治。公元1254年蒲甘王朝北方邻邦大理国被南下的蒙古大军征服。从此蒲甘直接与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帝国接壤。那罗梯诃波帝无视这种种危机仍继续着铺张奢侈的生活:他一顿饭就要上300多道菜。蒲甘王朝的命运已是可想而知了。

1 阅读:257
评论列表
  • 2023-09-04 13:23

    割肉饲鹰,噶腰子给客户

访枫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