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美了千年,醉了流年~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劝学
唐代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赏析:
孟郊早年家境清苦,但他发奋读书,历经三次应试终于登第,但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
即便如此,他依然勤学苦读,孜孜不倦,青春很快会过去,应抓紧时间学习,切莫白白浪费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译文:
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满江红·写怀
宋代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岳飞自古以来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的象征,他的这首《满江红》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
此词发语雄壮,写来气势磅礴,表现了词人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是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译文: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曹操的诗读起来就是气势磅礴,浑然大气,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
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为苏轼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苏轼为朝廷劳苦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到头来次次被贬,他的这份豁达和从容,已经超越了常人所能承受范围。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译文:
意思是海的尽头就是天,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登山登到山顶,我就是最高峰。
出老
清代 林则徐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赏析:
林则徐的这份气概,难怪会成为我们的民族英雄,在这首诗里,全是感慨。
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很大。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译文:
看似寻常的作品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题张司业诗
宋代 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赏析:
不经历风云,难得彩虹。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
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劝学诗
宋代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好的时光选择安逸,到头来必将一无所成。
全诗语言朴实,蕴含哲理,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柏学士茅屋
唐代 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赏析:
此诗意浅白,表达了诗人做学问的态度,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够真正做好学问,常用来激励劝勉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译文:
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光辉,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
古意
宋代 梅尧臣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赏析:
诗人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月缺会再圆,“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青天”;剑折可再铸,仍可“白光纳日月,紫气排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