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是蒙古瓦剌部首领,北元时期蒙古四分五裂,他的父亲脱欢大举征讨其他部落,从形式上统一蒙古,也使瓦剌成为蒙古最强大的部落。
也先继位之后,继承父亲遗志,以过人的能力带领北元走向强大,不断征服周边部落,巅峰时期连明朝也不放在眼里。
1449年,也先以不到三万兵力,在土木堡之变中击败明朝五十万大军,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451年,也先击败北元大汗脱脱不花后自立为北元大汗,他的这一举动,打破了蒙古非黄金家族后裔不能称汗的传统,是蒙古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大汗。
可以说,在蒙古历史上,已经一百多年没有出过也先这样的豪杰人物了,他的出现让蒙古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让明朝感到胆寒。
但是,也先以一种十分憋屈的方式死去,死后瓦剌开始走向衰落,北元也再次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分裂当中。
那么,也先是个怎样的人物,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一、也先的野心
瓦剌,也被译作卫拉特,是明朝对卫拉特蒙古诸部的统称。
作为蒙古草原众多部落中的一个,瓦剌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归顺,当时它并不强大,只有四千户,被安置在贝加尔湖畔附近居住。
此后,蒙古历经大蒙古国和元朝,由于瓦剌不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地位不高,所以没有参加血雨腥风的战争,而是躲在大后方默默发展,根本没人注意到它。
明朝建立后,北元在明朝的打击下逐渐势微,蒙古传统豪强部落也开始没落,瓦剌趁机大力发展自身,成为蒙古诸部中一支强大的部落,并开始参与北元的权力角逐。
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北元分裂成为三方势力,一方黄金家族控制的鞑靼,也称东蒙古;另外两方是西蒙古的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历经洪武、永乐两朝,蒙古在无休止的权力角逐中,也先的祖父马哈木拥立阿里不哥的后裔为汗,而阿鲁台则拥立忽必烈的后裔为汗,两部相互厮杀,最终阿鲁台投降明朝,而瓦剌则被明朝视为敌人。
为了打击瓦剌,明成祖朱棣曾多次率军征讨,瓦剌损失惨重,阿鲁台趁势崛起,明朝为了平衡蒙古各方势力,又转而扶持瓦剌,让脱欢承袭了顺宁王位。
脱欢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位期间整合蒙古各部,并扶持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继位,以脱脱不花的名义东征西讨,最终击败阿鲁台及其拥立的阿岱汗等各方敌对势力,从而统一蒙古。
但是,这对明朝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马哈木也好,脱欢也罢,都对明朝充满敌意,曾不止一次率部袭扰明朝边境,大有恢复元朝之志。
正统四年(1439年),也先继位为太师,他虽然是北元掌握实权的人物,但当时的蒙古并不那么铁板一块,因为许多部落只是表面臣服,实际上却效忠明朝,比如位于西北的蒙古诸卫和东北的兀良哈三卫,它们就是明朝用来牵制瓦剌的。
也先志在逐鹿中原,自然不甘心被明朝牵着鼻子走,于是采取“联合东西,巩固两翼”的策略,他通过封赏、联姻和武力征讨等方式,成功收复西北诸卫、兀良哈三卫等蒙古部落,从而迫使明朝转攻为守,明朝开始在军事上处在被动局面。
在成功安定内部之后,瓦剌的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拥兵数十万(包含臣服瓦剌的部落在内),史书说“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瓦剌的崛起,引起了明朝的重视,明朝君臣都知道,与蒙古迟早有一大战,但当时明朝对蒙古的策略以招抚为主,这是明宣宗时期定下的国策。
明宣宗为了安抚瓦剌等蒙古诸部,每年都要赏赐给瓦剌大量财物,这些财物是通过瓦剌以派遣使者到明朝纳贡,明朝以回赐的方式按人头计算的,而明朝的回赐往往要比瓦剌的纳贡多得多。
由于明朝不再使用武力征讨蒙古,致使瓦剌做大做强,而明军则因为长期不征战,所以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此消彼长之间,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倾斜。
到了明英宗时期,这一政策得到继续,而这一时期恰恰是也先整合蒙古的时间,也先在取得蒙古诸部的绝对控制权之后,开始将目光瞄准明朝,他想消灭明朝,从而成为中原霸主。
二、土木之变
1449年7月,也先率三路大军征讨明朝,一路由脱脱不花大汗率领,进攻辽东;一路由也先的心腹重臣阿剌知院率领,进攻宣府;一路由也先本人率领,人数大约三万,进攻大同。三路大军总兵力十万左右。
也先之所以进攻明朝,表面上看是因为朝贡贸易矛盾和请求明朝赐婚不成所导致的,实际上是他的扩张野心所导致的。
在此之前,也先经常将北元称为“北朝”,将明朝称为“南朝”,表现出与明朝对立的姿态,并且一直在积极为进攻明朝做准备,是蓄谋已久的一次行动。
而也先之所以敢进攻明朝,还在于早在脱欢时期,蒙古就对明朝进行了渗透,并且明朝边将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不愿意打仗,明君整体武备不修、战斗力下降严重。
也先入侵明朝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在权宦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并带走了绝大多数武将。
事实上,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即便明军战斗力已经下降,瓦剌也不是对手,但明朝却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这是为何?
据记载,明英宗从下达御驾亲征的命令到出发,仅仅几天而已,粮草都还没准备好,明军就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出征,这本来就是兵家大忌。
出征途中,明军遭遇了连续大雨,数万将士因为缺衣少食而饿死,等抵达大同的时候,军心早已荡然无存。
而在明军抵达大同之前,明朝边军已经开始与也先作战,但毫无例外战败,而且损失惨重。
在大同,明军在王振的瞎指挥下,又数次败给也先,王振感到害怕,便下令明军撤退,但也先却从俘虏的明军口中得知了明军的动向,于是一路尾随。
后来,明军驻扎在缺水的土木堡,也先得知情况后,先是占据河流,控制住水源,然后派兵包围土木堡,并派人与明英宗谈判。
也先十分狡猾,他谎称要和谈并下令撤退,将水源交给明军,却在明军喝水的时候发起突袭。
经过一番大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多名勋贵大臣或被杀或战死,明英宗也被俘虏。
这是明朝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耻辱,也是对北元作战损失最大的一次,而取得胜利的也先,其野心则被进一步放大。
按道理说,明朝出了这么大乱子,本该慌作一团才对,但在孙太后和兵部尚书于谦的运筹下,拥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敌,并积极备战,并不以朱祁镇被俘而受制于也先。
也先原打算带着朱祁镇要挟各处明军,但在于谦的命令下,各地明君并不给他面子,恼羞成怒地他带着大军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北京。
但是,在于谦的组织下,明朝军民万众一心,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也先见北京难以攻克,便撤军而还。
对于如何处理朱祁镇,也先思考了很长时间,起初他打算杀掉朱祁镇,但这么做没什么好处,还会惹恼明朝,不值得;后来,他又打算以朱祁镇向明朝进行敲诈勒索,但明朝根本不搭理他。
时间长了,也先意识到,朱祁镇虽然被俘,但依然是太上皇,在明朝有着超高的政治地位,放在自己手上啥用没有,但如果放回去,可能就是一颗定制炸弹,随时会让明朝产生内讧。
于是,也先开始善待朱祁镇,好吃好喝伺候着,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几个月后又将朱祁镇给送了回去。
在此期间,也先还与明朝议和,双方再次实现和平。
从也先入侵明朝到议和达成,他虽然没有实现消灭明朝的目标,而且先胜后败,自身也有损失,但总体上是胜利的一方,明朝在他身上明显吃了大亏。
此后,由于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力,让也先意识到消灭明朝非一时之功,也先不再继续与明朝敌对,而是转而实现自己另外一个野心,即成为北元大汗。
三、篡夺北元江山
前文提到过,北元大汗脱脱不花是也先的父亲脱欢拥立的,但脱脱不花却对脱欢、也先父子十分忌惮,因为他想要夺回权力,成为一位真正的大汗。
也先也知道脱脱不花的心思,所以对其十分防备,名义上将其奉为大汗,实际上独断朝纲,几乎将其架空。
也先攻明不成返回蒙古之后,开始策划篡夺大汗之位,这件事不能急,继续徐徐图之。
当时的情况是,脱脱不花虽然被架空,但作为蒙古大汗,他是拥有一部分直属子民和军队的,拥有一定实力,不是那么容易任人宰割的。
当时,脱脱不花的嫡妻是也先的姐姐,也先打算将姐姐的儿子也先猛可拥立为太子,从而加强自身权势。
1451年,也先与脱脱不花会盟,商讨立太子之事,脱脱不花拒绝立也先猛可为太子,而是打算立另外一个妃子所生的儿子为太子。
因为意见不合,两人不欢而散,脱脱不花认为也先蛮横已久,现在又得寸进尺,于是率军发兵攻打也先,但被也先击败。
后来,也先怀疑脱脱不花准备联合一些部落反对自己,这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放弃了步步为营的打算,而是准备以强权夺取汗位。
也先十分狡猾,尽管他可以出兵一举击败脱脱不花,但那样自己也是有损失的,所以他以汗位作为诱饵,诱使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巴尔济带着部署投靠自己,致使脱脱不花实力大减。
后来,也先与阿噶巴尔济合兵一处,一起攻打脱脱不花,最终将脱脱不花击败,俘虏了脱脱不花的妻儿老小。
脱脱不花则在逃到科尔沁之后,被他的岳父郭尔罗斯部首领沙不丹所杀,首级被送给也先。
脱脱不花死后,部众和财产都被也先私吞,也先趁势胁迫各个部落,主要是东蒙古的封建主势力,不到两年时间,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都臣属于也先,瓦剌的实力也由此达到鼎盛。
1453年,也先干了一件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竟然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成为了北元的大汗,取代了黄金家族二百多年来对蒙古的统治地位。
在蒙古人心目中,非黄金家族成员不能称汗,即便是黄金家族成员,也不一定被认为是正统,因为蒙古人认为只有忽必烈这一系才最具备当大汗的资格。
也先虽然是蒙古贵族,却不是黄金家族成员,他以强权成为北大汗,自然是篡夺汗位之举了。
只不过,当时黄金家族在遭受瓦剌数次屠杀之后,剩下的子孙寥寥无几,黄金家族的威望也是一落千丈。
因此,也先自称大汗的时候,支持的人还是挺多的,反对的人虽然也不少,但都敢怒不敢言。
也先称汗之举,是瓦剌历史上的辉煌壮举,他替自己的祖父马哈木、父亲脱欢完成了夙愿,一个全新的蒙古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憋屈而死
蒙古自成吉思汗之后,就开启了长期内斗的历史,围绕权力的争夺,导致兄弟阋墙、叔侄反目、君臣厮杀,在没有外部矛盾的情况下,内斗一直是蒙古的主旋律。
元朝为何灭亡?
与其说是管理出了问题,不如说是内斗造成的,不到百年的历史,竟然出了15位皇帝,而且许多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
而北元的衰落,一方面是明朝的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内斗造成的,与元朝的内斗主要发生在皇族内部不同的是,北元的内斗更多时候是君臣之间,以及部落之间为争夺大汗的控制权所导致的。
也先成为北元大汗的时候,与明朝和谐相处,没有外部矛盾,内部矛盾也随之爆发。
在也先夺取北元大汗的过程中,阿剌知院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是瓦剌右翼诸部的控制者,位高权重,实力强大。
也先称大汗之后,阿剌知院的野心也被激发,请求也先封他为太师,但被也先拒绝。
太师这个职务在蒙古很不一般,有点类似于中原王朝的丞相,主管北元军政大权,也先祖孙三代都当过太师。
也先之所以不愿意阿刺知院当太师,是担心未来有一天阿剌知院像自己一样,在掌权之后篡夺大汗之位。
事实上,也先自从登上汗位之后,就没打算立太师,就像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一样,他也想将太师扔进历史的垃圾桶。
但是,阿剌知院自认为功勋卓越,理应得到奖赏,成为北元太师,也先拒绝他之后,他感到十分怨恨,开始密谋推翻也先。
也先何其聪明,他看出了阿刺知院的野心,便开始想办法对付阿刺知院。
有一次,也先派遣自己大儿子博罗纳哈勒到西番镇守,让阿刺知院的两个儿子随行,半路上却派人毒死阿刺知院的次子,之后又让两个弟弟秘密杀掉阿刺知院的长子,导致阿刺知院子嗣断绝。
阿刺知院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凶手是也先了,他由此对也先恨之入骨,于是带领三万兵力袭击也先,也先准备不足,最终战败撤退。
也先虽然是瓦剌首领、北元大汗,但负责管理瓦剌的人主要是阿刺知院,阿刺知院能力强,在瓦剌很得人心,很多人效忠于他,这些人之中有一些就在也先身边效力。
也先战败之后,阿刺知院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派人潜入也先大营,与一些在也先身边效力的瓦剌将士取得联系,让他们帮助自己刺杀也先。
也先虽然是个豪杰人物,但身上有着许多蒙古贵族的坏习气,自他成为北元大汗之后,整日沉迷酒色,荒废政务,恃强益骄,许多人对他感到失望,有些人甚至离他而去。
阿刺知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果断实施离间计的,而这一计策无疑是成功的,也先身边的许多人被他收买,答应帮他杀掉也先。
1454年的一天,也先正在大帐中与弟弟伯颜帖木儿商议征讨阿刺知院之事,阿刺知院原来的部将卜剌秃、秃革帖儿、阿麻火者突然带兵闯入大帐,将也先及其亲信杀死。
而根据《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伯颜帖木儿也参与了这一刺杀行动,正是因为他的内应,卜剌秃等人才能成功杀掉也先。
可以说,也先死的是十分憋屈的,连自己的弟弟都参与了刺杀计划,可见他当时已经很不得人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刺杀也先的行动,其实明朝也间接参与其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与北元虽然进入和平期,但并未放弃对北元实施打击,只不过这种打击不是使用武力,而是使用政治、经济等手段,实施离间计,让其从内部瓦解。
比如,也先之所以会与脱脱不花矛盾加剧,就是因为明朝故意加厚对脱脱不花的“赏赐”,导致了也先的不满,再加上太子之争,两人最终兵戎相见。
也先称大汗之后,明朝对蒙古的渗透一直都没有停止,使用各种手段拉拢蒙古诸部,将瓦剌孤立起来,并在瓦剌内部挑起矛盾,最终导致也先与将士们离心离德,也最终导致了也先与阿刺知院的战争。
可见,也先的死亡,从根本上来讲是明朝在背后作用的结果,玩阴谋诡计,蒙古人是永远比不上中原人的,如果也先知道事情的真相,恐怕不会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