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北京举行了一场关于新疆水资源的战略研讨会。其中,有专家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想法,即“引渤入疆”,即通过从渤海抽取海水并将其运送超过千公里到达新疆,以期将新疆的大片沙漠变成肥沃的绿洲。
然而,在提出这一想法时,遭到了十几名科学家的强烈反对。他们指出,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降水量极为有限,年均降水量仅约150毫米左右。虽然新疆的国土面积广阔,约为440万平方公里,但总水资源量却只有约500亿立方米。这种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限制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
尽管新疆境内有众多河流,但大多数属于外流河,如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它们的水流最终流向其他地方,而无法为新疆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这使得新疆的可用水资源更加有限。
然而,新疆拥有广大的沙漠和戈壁地区,如果能够获得充足的水资源供应,这些地区本可以开发成绿洲和肥沃的耕地。例如,仅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拥有7亿亩可用土地,远远超过全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种潜力的实现将有助于新疆的经济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专家在2010年提出了“引渤入疆”的计划,即从渤海抽取海水,通过多个省区的管道输送到新疆,以填充罗布泊等咸水湖泊,改善气候环境。这一计划涉及到新疆、内蒙古、河北等多个省区,分为内外两条线路,总长度达到3000-5000公里,总投资高达3000亿元。
如果这一工程完成,将改善新疆的气候环境,将沙漠转化为绿洲,类似于“南水北调”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渤海的污染。然而,这一设想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争论。尽管被认为可以解决新疆的用水困境,但这种跨省区的巨大水利工程是否真的可行,尚存在诸多技术和成本难题。
这个计划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在可行性方面,专家学者发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海水淡化技术的问题和高昂的成本是其中之一。目前的海水淡化技术,如反渗透和多效蒸发,都需要大量电力,成本极高。此外,运输方面的挑战也很大,无论是内线还是外线方案,从渤海到新疆的管道都需要超过5000公里,地形和地貌复杂,而且需要巨额资金和大规模的搬迁。
此外,该计划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渤海地区排放的工业废水已经严重污染了海洋,其中包含大量超标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物质难以被去除。一旦进入新疆,将对当地的农牧业产生毁灭性影响。新疆已经存在盐渍化问题,引入海水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
最后,这个方案也不符合气候系统的基本规律。仅仅增加水汽量并不足以显著增加新疆的降水量,因为新疆的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此,即使将海水引入新疆,也不一定能改变其干旱气候。
总之,尽管“引渤入疆”计划有着美好的愿景,但在目前条件下,由于技术、成本和环境等各种问题,它难以实施。这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新疆的水资源问题。
计划3000亿,实施30万亿也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