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莎翁小镇——历史文化小镇的开发、保护以及IP的打造!

鹤弘评国际 2023-02-25 03:19:02

莎士比亚是英国享誉世界的戏剧家和文学巨匠,在英国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可以说,莎士比亚不仅仅是英国的骄傲,更是英国的文化象征。而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德,则以其秀丽的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气质而入选英格兰小镇前十名。

莎士比亚以及故居

由于加拿大、美国各有一处名为斯特拉福德的小镇,这两个小镇就仅仅是因为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同名,小镇也洋溢着莎士比亚的文化气息,可见莎士比亚在西方的影响力之广。因此,为了区别,一般以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徳(Stratford Upon Avon)称呼莎士比亚的故乡。如今的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徳小镇已经是世界历史名人特色小镇的典范,英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出生地

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徳小镇人口约3万人,位于英格兰中部沃里克郡,坐落在埃文河(Avon)畔,距离伦敦180km,距离伯明翰33km。小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公路、铁路和飞机一应俱全。从伦敦、牛津、伯明翰等知名城市都有火车线路,从伦敦前往需要三个半小时,从牛津前往需要一个多小时,从伯明翰前往需要约半小时。市内交通接驳也相当方便,走出火车站,有红色双层观光巴士等待在侧,带领游客去往小镇的各个景点。

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徳小镇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大街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结婚生子后,他前往伦敦,开启了戏剧创作的黄金时期。人生的最后几年,莎士比亚又回到斯特拉特福,在小镇上,莎士比亚完成了《辛白林》《暴风雨》等名作。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此病逝,被葬于圣三一教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也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称号。正因为如此,作为莎士比亚故乡的斯特拉福德也被爱好文学的人士视为文学圣地。

纪念公园上的一组雕塑

莎翁雕像

走进小镇,发现这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相映生辉,城镇繁华整洁,埃文河环镇而过,清幽静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公园上的一组雕塑:公园正中间,真人大小的莎翁雕像安然端坐在高大的纪念柱顶,目光深邃,微笑着眺望远方,平静的注视着往来的游人。以莎翁雕像为中心,四周围绕着他的分别是霍尔王子、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以及福斯塔夫。哈姆雷特雕像托着头沉思生存还是毁灭的答案 ;李尔王雕像高举王冠彰显自己的王权 ;身披斗篷的麦克白夫人雕像,仿佛行走在风雨之中,与女巫进行罪恶的交易 ;福斯塔夫雕像是四座角色雕像中唯一一个喜剧人物,他腆着肚子,笑容满面,憨态可掬。这四组雕像分别象征莎士比亚戏剧的4个基本类别:历史剧、哲理剧、悲剧和喜剧。

小镇有很多和莎士比亚有关的景点,其中必须造访的景点包括:莎翁故居(Shakeapeare‘s Birthplace)、安妮·海瑟薇小屋(Anne Hathaway’s Cottage)、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赫尔农庄(Hall’s Croft)、 纳什小屋和新居(Nash’s House & New Place)。

莎翁故居(Shakeapeare‘s Birthplace)

莎翁故居(Shakeapeare‘s Birthplace)

位于小镇中心亨利街北侧,有一栋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是游人最多的地方,这就是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的父亲买下这栋楼的时候,是一栋混合了传统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都铎式建筑,有着木结构的房屋框架,暗红色的斜坡瓦顶,以及黄泥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木廊。后来,负责管理和保护这栋小楼的“莎士比亚旧居托管和保护委员会”对房子进行了整理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故居的原貌。

走进这座二层带阁楼的房子,随处可见16世纪70年代的装饰,这些装饰虽然不是莎士比亚使用过的,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英格兰典型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缩影。

莎士比亚故居一层是家庭起居室、餐厅和莎翁父亲的皮革工作坊。一层的厨房里,放着长长的木制餐桌 ;白色的桌布上,摆着丰盛的晚餐。莎士比亚的父亲是做皮革手套和羊毛买卖生意的,因在镇上小有名气,属于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这里还保留着莎士比亚父亲皮革工作坊原来的样子。二楼是莎士比亚诞生的主卧室,是一间与底楼客厅位置对应的房间,约30平米,所铺的橡木地板据说是400年前的原物。卧室隔壁的儿童房除了一张单人床,还有一个烧木柴用的壁炉 ;铺着被褥的床上,放着一件鹿皮小褂。有趣的是,二楼有一间专设的展室,展出了几位与莎翁同时代文学家的作品,最显眼的,就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

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花园)

在莎士比亚故居的后门,有一座小花园,种着莎翁作品中提到过的各种花卉。庭院院内还有一个露天小剧场,莎翁的戏剧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定时在这里表演一些剧作片段。对于游客而言,在莎翁故居的庭院内欣赏莎翁戏剧,是体验莎士比亚文化最好的方式。

从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楼上看亨利街

由于是莎士比亚故居的所在地,亨利街也成为莎士比亚文化街。街道两侧几乎全部都是莎士比亚有关的书店、餐馆、酒吧和商店,商店里的商铺,如画册、唱片、衣服、玩具、巧克力、茶叶等无不与莎士比亚有关,莎士比亚的名字和头像遍布这些商品的包装。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亨利街

安妮·海瑟薇小屋(Anne Hathaway’s Cottage) 是莎士比亚的妻子安妮·海瑟薇结婚前的旧居,距离莎翁故居步行约1.5公里。这座坐落在绿树丛旁的优雅山房,仍保持着当年的风貌,有着高耸的烟囱,它的屋顶上全部都是用麦秆铺成,因此屋内常年温度适宜。黄泥夯筑外墙,墙壁上的装饰是黑白相间的样子,屋内陈设还原了当年的景象。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英国古典农舍,如今这种房子在英国很少见,能保留下来的都在于比较偏远的乡村地带,非常具有英伦乡村特色,因此也经常刊载在一些杂志报刊上,英国人把这个作为其人居环境的样板。

安妮海瑟薇的小屋

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既是莎翁出生受洗礼的地方,也是他和爱妻的长眠之地。紧靠河边的教堂始建于 13 世纪,是斯特拉特福的标志性建筑,有着高高的尖顶,雕花窗户和漂亮的彩绘,外表披着一层深厚的苔藓,似乎彰显着岁月的沧桑。莎翁出生不久,就是在这座教堂受洗,开启人生的旅途 ;死去之后,他被安葬在教堂圣坛,划下人生的句号。

圣三一教堂,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沿着教堂中轴线穿过正堂,就来到了莎翁最后的埋骨之所——圣堂。圣堂是小镇的一处公共墓地,分成好几个区域,莎翁和他的家人在此长眠。莎士比亚墓碑是用汉白玉做的方形高台,墓碑上刻着“看在耶稣的份上,朋友,切莫动底下这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Good frend for Iesvs sake forbeare,To digg the dvst encloased heare.Bleste be ye man yt spares thes stones,And cvrst be he yt moves my bones.)北墙根底下,摆放着一个 15 世纪保留至今的圣水盆,据说这就是莎翁受洗时用的圣水盆。每年莎翁的诞辰暨忌日,圣三一教堂都会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届时,不仅小镇的居民会来此纪念,还有来自英国、欧洲乃至全球的文学戏剧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悼念这位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

Shakespeare's Cathedral 莎翁最后的埋骨之所——圣堂

赫尔农庄属于莎士比亚的女儿苏珊娜和她的医生丈夫约翰霍尔所拥有。里面布置并展示了很多都铎王朝时期的家具和绘画,这栋房子的后花园面积很大,其中园内的桑树据说已经有300多年的“高龄”,园内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非常和谐地衬托着这栋古老的建筑。这栋精美的伊丽莎白式城镇住宅主要展示了博士霍尔的财富和地位,包括相关医学设备和书籍以及花园里种植的草药。

莎士比亚女儿的故居

纳什小屋和新居位于教堂街。纳什故居是莎士比亚孙女伊丽莎白居住的地方,以她第一任丈夫Thomas Nash来命名。这栋房子如今是斯特拉福德的历史文物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雅各宾式和都铎式家具,展示了小镇从建立之初到莎士比亚时期的历史。隔壁的新居是莎士比亚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地方,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暴风雨》就在此完成,1616年莎士比亚在那里与世长辞。新居在1759年被拆除,后来在原地基处建成了一个花园,用以纪念该地的重要意义。

纳什故居,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玛丽·雅顿的农场(Mary Arden’s Farm)是莎士比亚母亲的故居,距离小镇中心9公里,需要坐火车或观光巴士前往,每年仅在3月17号到11月2号对游人开放。如今,农场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见到不少英国近代时期典型的绵羊,猪和奶牛等牲畜品种,亲身体验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农活和手工艺,还可以观看身着历史服装的工作人员制作面包,编织篮子,打理花园,喂养动物、训鹰表演等活动。农场内有礼品店,咖啡厅和儿童游乐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玛丽·雅顿的农场(Mary Arden’s Farm)

玛丽·雅顿 (Mary Arden) 的农场庭院

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 Theatres)是全世界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最好的剧场,也是斯特拉特福的文化地标。

莎士比亚剧院

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879 年,哥特式风格的莎士比亚纪念剧院,比成立于 1932年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历史还久远。最初的建筑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仅存的哥特式门廊在新剧院设计建造时被保留下来,作为陈设艺术照片的画廊。2010 年 11 月,重建后的剧院正式启用,改名为“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亲自参加了剧院开幕的剪彩仪式。

莎士比亚剧院

红墙白顶、尖圆塔楼,是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最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特征。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剧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经费最足、演出水准最高的职业剧团之一。它在莎翁剧演出方面的历史性及权威性,也是举世公认的。该剧团每周都会上演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容纳1500人的剧场全年座无虚席。如《Love’s Labour’s Lost》(空爱一场)、《Love’s Labour’s Won》(爱得其所)、《The Shoemaker’s Holiday》(鞋匠的节日)、《Henry V》(亨利五世)等。此外,小镇除了莎士比亚剧团外,还有“天鹅”(The Swan)和“另一处”(The Other Place)两大剧院。

如今,莎士比亚的文化遗产由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管理。19世纪中期,查尔斯·狄更斯发起拯救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地文化遗产行动。在1847年,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由公众出资成立、购买古迹并独立运营的基金会,基金会独立运营,但地方议会负责人都是基金会董事会成员,这样可以保证基金会运营符合公众利益。

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当年,莎士比亚故居由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以 3,000 英镑的价格在拍卖会上购买。之后,与莎士比亚的其他几处历史建筑,也相继被基金会收购。基金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慈善机构,通过访客、捐赠者、志愿者和朋友的支持产生收入,另外还包括纪念品出售、门票出售等获得收入。2018 年 4 月,它首次获得了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国家投资组合资助,从而推进新的发展计划。

除了遗产保护和运营以外,基金会还致力于传播莎士比亚文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电影放映、戏剧展示、组织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竞赛等活动,培养粉丝群和潜在的爱好者。比如,基金会曾经发起“60分钟60个问题,与莎士比亚在一起”的活动,邀请查尔斯王储等知名人士,让他们每人谈论1分钟莎士比亚,然后将这些访谈在网络上传播,与网友互动。除此之外,基金会还通过与中国、西班牙等国家合作,推进文化交流,促进莎士比亚以及戏剧文化的传播。

案例总结与思考:

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徳小镇依托莎士比亚这个文化名人超级IP,通过遗产地参观、戏剧文化体验、主题街区塑造、主题景观小品建设以及IP的传播等方式,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小镇。通过这个案例,也带给我们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启示:

一、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小镇的整体风格较为统一,以莎士比亚生活的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建筑物为主,不少是十七八世纪保留至今的老房子,银行、快餐店、商铺等外立面或是修旧如旧,或是尽量做到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冲突。莎士比亚有关的5处故居建筑周边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文化主题的商业也主要分布在亨利街。这种“克制”的开发方式与国内大兴土木相比,更加凸显了小镇的原汁原味。

二、注重IP的传播,塑造世界影响力。莎士比亚尽管已经是世界级名人,但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在线及线下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文化交流,以宣传和推广莎士比亚及其所承载的英国文化。这种文化传播的精神和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完)

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冒犯,请及时联系,会立即处理。

乡村集结号:北京城乡策略研究院自办媒体。肩负“破解乡村振兴之惑,探索产业融合之道,塑造乡土田园之美”使命,深耕乡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传播世界乡村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创新讲台、乡村产业舞台,宣传推介展台。为致力乡村发展的建设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服务,实现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乡相融的美好愿景。

视频加载中...

0 阅读:2

鹤弘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