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来,媒体不断报道日本流行“食人菌”,致多少人感染,多少人死亡的消息。
有的报道甚至宣称“食人菌席卷日本”。
“食人菌致日本5名孕产妇死亡”,是这类新闻的最新版本:
日本媒体12日报道,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的链球菌患者数量在日本持续增加。截至6月30日,日本今年已确认1144例“食人菌”感染症病例。另据日本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日本已有5名孕产妇因此死亡。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败血性休克,感染途径一般为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的接触传播。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且致死率高达30%,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从上述报道我们可以读出,今年上半年全日本一共确诊了1144例由链球菌感染造成的中毒休克综合征。
一个1.25亿人口的国家,半年确诊1144个病例,发病率为0.9例/10万人口,高吗?
这分明妥妥的罕见病嘛,媒体怎么敢表述为“席卷日本”?
最新“食人菌致日本5名孕产妇死亡”,指的是“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日本已有5名孕产妇因此死亡”,就是说,大半年的时间内,全日本有5名孕妇死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可以说是极其罕见。
“食人菌”就是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就是食人菌?从上述以及此前的同类报道,我们似乎还可以读出“食人菌”就是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就是食人菌。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不然!
“食人菌”并不是医学术语,而是一个俗称,也不是单一的一种细菌,而是泛指感染后可以导致“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包括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或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
当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溶血链球菌。
可见,通常说的“食人菌”,包括但不限于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是食人菌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食人菌”,绝大多数坏死性筋膜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者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的。
坏死性筋膜炎与“食肉菌”由上可知,简单来说,凡是感染可以导致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都可以称为“食人菌”。
那么,坏死性筋膜炎又是个什么鬼呢?
坏死性筋膜炎是通常由皮肤细菌感染,主要侵犯人体皮下组织和筋膜,以及周围的脂肪、神经血管,甚至肌肉骨骼,导致受累组织坏死的疾病。
我们知道,健康的人体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预防、遏制和“治愈”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控制的效力最高,即便是感染了,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将感染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为局灶性化脓形成“脓肿”。
皮肤毛囊感染引起的粉刺“白头”,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微小脓肿。
但是,在某些人,特别是免疫系统存在缺陷的人,某些细菌感染后,感染灶不被局限而是快速蔓延,造成大量组织坏死,
最终甚至导致可以导致四肢缺损,死亡或毁容。
因此,在以往国外通俗媒体的报道中,经常通常将可以引发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称为“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杀人虫”(Killer Bug)或 “食肉虫”(flesh-eatingbug)。
国内媒体使用的“食人菌”似乎没有被使用过。
我此前写过有关“食肉菌”的文章,其中介绍过发生在印度的一例导致严重毁容的病例,状况极其惨烈。为了避免引起读者的不适,就不放图了。
总之,不管叫“食人菌”,还是“食肉菌”,感染后可以引发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是坏死性筋膜炎,而不是新闻中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少数情况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仅可以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更广泛的扩散,特别是引起血液感染,就会产生脓毒血症,
进而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和多器官衰竭,称为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具有极高的致命性,即使接受良好的治疗,死亡率也达到30%。
链球菌感染就一定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或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当然不是。
事实上,链球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包括鼻咽部、皮肤和肠道内)的一大类细菌,存在多种免疫原类型,其中对人体致病性最强的,也是引发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严重致命性疾病的是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streptococcus,简称GAS)。
依据其细胞壁M蛋白质免疫原性,GAS又分为很多菌株,感染后引发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猩红热、丹毒、链球菌性咽炎等。
由于有的菌株M蛋白与人体心脏瓣膜、关节组织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免疫原性,因此感染后可以引发风湿热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小球肾炎等,这才是这类细菌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的最大原因。
总体上讲,链球菌感染人体可以导致从轻到严重甚至致死的系列疾病,其中绝大多数疾病表现轻微,不产生实质性危害。
能够引发“风湿热”的就已经是很少数,可以造成坏死性筋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更是极其罕见。
“食肉菌”为什么如此恶毒?溶血性链球菌,特别是可以引发坏死性筋膜炎或中毒感染休克的链球菌之所以有如此恶毒,源自于它坐拥下列几种超级武器:
1 逃逸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围剿的“隐身术”。有的GAS菌株可以隐匿细胞壁M蛋白的免疫原性,逃避免疫细胞和补体的识别,从而逃逸自然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灭。
2 主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围剿的杀手锏。研究发现,最危险的“食肉菌”菌株都可以大量产生一种被称为SpyCEP的蛋白酶,它可以分解人体免疫反应中主要炎症介质之一-白细胞介素8(IL-8)。IL-8主要的作用是为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导航”。SpyCEP通过分解灭活IL-8而阻止中性粒细胞穿过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即对细菌的吞噬杀灭。
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敲除SpyCEP后,这些GAS菌株轻易会被人类中性粒细胞杀死。当将这些细菌注射到实验小鼠皮下时,就不再产生侵袭性的感染。
3 产生破坏人体组织的“销尸水”。GAS可以产生多种酶,包括链激酶(临床上已经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溶血酶(因为有它才被称为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这些酶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销尸水”,能够分解血凝块、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和DNA,破坏组织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GAS的局限限制。因此,GAS感染的脓液是稀薄的,感染不容易被局限而是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在组织间迅速蔓延,并容易进入血液造成败血症。
4 毒素。有的GAS还分泌外毒素,具有致热源性引发高热和其他毒性作用,增强致病性和侵袭性。
“食肉菌”是日本独有的吗?当然不是。
如上所述,溶血性链球菌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细菌,极少数情况下,感染后才会造成坏死性筋膜炎或中毒休克综合征等严重疾病。
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在有人的地方都可能发生。
媒体一直关注“日本食人菌”,是因为日本医学界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数出现了不断增加的情况。
据称,2022年日本共报告这种病例941例,是自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而到2024年6月初,感染病例超过上述纪录,达到了977例;到6月底更是增加到了1144例。
多国都曾报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增加可见,媒体有关“日本食肉菌”的报道,反映的是日本医学界对最近两年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造成严重疾病增加的关注。
然而,发现溶血性感染增加的并不止日本一家。
早在2022年12月,包括法国、爱尔兰、荷兰、瑞典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等5个欧洲国家就向WHO报告,自2021年开始,侵袭性A组链球菌病和猩红热病例增加的情况。感染主要侵犯10岁以下儿童,造成了部分儿童的死亡。
其中,仅英格兰就报告了6例儿童死亡。
美国CDC也发表声明称,早已关注到本国出现的侵袭性链球菌感染增加的情况,并正在致力于发病率和原因的调查。
为什么出现侵袭性链球菌感染增加?又是新冠惹的祸?为什么全球多地都发生了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的增加呢?
科学家迄今尚无法确定这种感染上升的原因。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这种增加开始于新冠大流行防疫管控放松或取消后。
科学家给出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大流行期间采取的包括戴口罩、社会距离等非药物防疫措施遏制了这种细菌的传播。
到防疫管控措施取消后,像其他一些病原性微生物感染一样,出现高于常年的“反扑”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其中,更具体地原因无非已经被反复讨论,仍存在争议的,或由大流行造成的“免疫债”;或新冠病毒感染直接破坏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