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稀土王牌失效?法日纷纷开建稀土工厂,外媒:有三大“死穴”!
在全球资源竞争这个大舞台上,稀土那肯定是一枚相当重要的棋子。就在最近,由法国和日本合资的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厂,在法国的拉克小镇开始动工建设啦。这个消息就像一块大石头扔到了平静的湖水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波澜,引得各方都来关注,甚至还有人怀疑中国稀土这张王牌是不是失效了。然而,外媒却纷纷表示:有三大“死穴”藏不住!

法日这次一起合作建的卡雷斯特稀土回收厂,乍一看确实挺厉害的。这个工厂一年能处理 7000 吨废旧磁铁和矿石,还说能产出 1400 吨稀土氧化物。法国总统和日本首相亲自给它奠基,日本政府大晚上就签了长期采购合同,斯特兰蒂斯汽车也着急忙慌地预定产能。
这一连串的举动好像在说中国稀土市场马上就要被分走一大块。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海关的数据给了有力的反驳。2024 年前三季度,稀土出口的均价猛跌 40%,每吨就剩下 0.9 万美元了,比六年前还便宜 6%。这数据背后,不是中国稀土产业不行了,而是体现了中国稀土产业强大的市场调控能力还有深厚的底子。
先瞅瞅中国的硬实力家底。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稀土宝藏库,撑起了全球 36%的稀土储量;南方的离子矿藏着全球 70%的中重稀土。
在高端制造这块,就连 14 纳米光刻机要用的钕铁硼永磁体,中国的产量都占了全球的 92%。就连美国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稀土精矿,98%也得老老实实运到中国来加工。这些数据明明白白地显示,中国在稀土资源的储量、产量还有加工技术这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法日的这一番操作看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却藏着三大死穴:
第一大死穴是成本黑洞。建设这座稀土回收厂,需要1.06亿欧元政府补贴加上1.1亿日企投资,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运营过程中,设备维护、技术研发、人力成本等各项开支都将接踵而至。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能否在长期运营中实现盈利,实在令人怀疑。
第二大死穴是技术不行。中国回收稀土的成本只有欧美的三分之一,这么大的差距背后,是中国多年一直不停地在稀土技术研发上投入和积累。厦门大学的教授林伯强直接就说:“法国的工厂一投产就得亏钱!”这可不是故意吓人的话。在稀土回收技术这块,中国已经弄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技术系统,从废旧稀土材料的收集、处理,到高纯度稀土产品的生产,每个环节都有高效、低成本的好处。可法日在这方面起步晚,技术也不成熟,想在短时间里超过中国,那难度大得很,想想都知道。

第三大死穴是原料出问题。日本从澳洲买的稀土矿,分离技术还得让中国帮忙做。这就很能说明,在稀土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中国还是说了算的。法日说的那种“不要中国”的做法,在原料供应和技术依靠面前,纯粹就是闹笑话。要是没有中国的技术帮忙,他们就算有稀土矿,也没法把它变成价值高的稀土产品。
最扎心的还是美国。F - 35战机每架要用417公斤稀土,核潜艇直接干到4吨。特朗普政府狂砸17亿在格陵兰圈地买矿,结果买回来的稀土98%还得运到中国提纯。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不可撼动。美国虽然在军事、科技等领域拥有强大实力,但在稀土产业上,却不得不依赖中国。

在这场稀土资源博弈中,中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储量、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完整的产业链,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法日合资建设稀土回收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稀土产业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无法改变中国稀土王牌的地位。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在稀土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稀土王牌在全球资源竞争中持续闪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