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12年前,一位 29 岁的美国男子以一己之力解开了自由美利坚背后那可笑的真相。
并且将美国的高级机密直接公之于众。
随后他便被美国相关机构通缉,为了生存,他只好逃往俄罗斯。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他过得怎么样,这份高级机密又是什么?

2008年,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份绝密文件。
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大佬们悄无声息地通过了它,普通民众连这份文件的名字都没听过。直到几年后人们才知道,它叫“棱镜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简单粗暴:美国政府要监控所有人。

威瑞森公司美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之一,被要求定期上交用户的通话记录:谁给谁打了电话、打了多久、什么时候打的,只要你在美国用手机,你的信息就会被记录。
谷歌、微软、苹果这些科技巨头也没能逃过一劫,用户发的每一条消息、传的每一张照片,甚至视频聊天的内容,都可能被实时传送到白宫的服务器里。
“反恐?当然是为了反恐!”面对后来的质疑,美国政府理直气壮。
但问题在于,他们监控的不仅是恐怖分子嫌疑人,而是每一个普通人。

你昨晚和闺蜜吐槽老板的聊天记录,你周末和家人的视频通话,都可能被系统自动扫描、分析、存档。
更讽刺的是,那些天天喊着“自由民主”的政客们,亲手给全民套上了一张隐形的数字枷锁。
而揭开美国这个“遮羞布”的人竟是一位29岁的年轻人。
此人名叫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

2013年,29岁的他在防务公司博思艾伦当探员,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暗地里替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干活。
他曾经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像电影里的特工,躲在暗处守护国家的安全。
“那些坏人肯定不知道,我正盯着他们呢!”他一度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直到他真正接触到“棱镜计划”的机密。

一开始,他只是按上级指示分析数据,从海量信息里挑出“可疑目标”。但渐渐地,他发现不对劲了:为什么连普通老太太的买菜电话都要记录?为什么科技公司会乖乖把用户隐私双手奉上?
某天,他翻到一份内部文件,上面明确写着:威瑞森公司必须上交所有用户的通话记录,没有例外。
“这和我想的不一样……”斯诺登后来回忆时苦笑。他以为自己在追捕罪犯,结果发现自己成了帮政府监视同胞的工具。

更让他崩溃的是,当他向同事提出质疑时,对方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无动于衷。
那段时间,他整夜失眠。继续干下去?他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这份薪资来养家,每天回到家他都会坐在沙发上思考,非常煎熬。
升职加薪不是问题,但良心上过不去。揭发黑幕?轻则丢工作,重则进监狱。
这个爱打游戏、吃汉堡的普通年轻人,突然被推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2013年5月的一个凌晨,斯诺登在电脑前坐了整整六个小时。屏幕上是整理好的机密文件:政府密令、监控日志、企业合作协议……最后,他把手指放在发送键上,深吸一口气。
邮件地址栏里写着《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的编辑邮箱,点击发送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彻底完了。

几天后,全美国的报纸头条炸了锅。《华盛顿邮报》曝出威瑞森公司长期向政府提供用户数据,《卫报》则甩出谷歌、苹果“配合监控”的铁证。
民众的愤怒像野火一样蔓延,纷纷来到政府门口进行抗议,一时间美国乱成了一片。
白宫的回应来得很快。奥巴马一脸严肃地开新闻发布会,说这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但老百姓不买账有人翻出宪法第四修正案(禁止无理搜查),有人举着“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牌子游行。
面对着民众的反抗,此时白宫的面子一文不值,里面的政客们非常生气,下令一定调查并抓出这个泄露“秘密”的人!
斯诺登早料到自己会被追杀。泄密前,他买了张去香港的机票,因为这里“离美国够远,法律够复杂”。
躲进酒店后,他拉上所有窗帘,用毛巾堵住门缝,连叫外卖都让服务员放门口。即便如此,他还是发现酒店楼下多了几辆可疑的黑车。

“美国特工比电影里还难缠。”他后来对记者说。在香港的十几天里,他靠反侦察技巧和运气周旋:频繁换手机卡、用加密软件联系外界、甚至把文件藏在微波炉里。
直到某天,一位俄罗斯人找到了他,不知道俄罗斯人说了什么,斯诺登心甘情愿的的跟着走了出去。

2013年6月23日,斯诺登登上飞往莫斯科的航班。飞机起飞时,他看了一眼窗外,知道自己可能永远回不来了。
俄罗斯给他的第一份“礼物”是一年期的暂住证。为了不惹毛美国,普京政府一开始很低调,但明眼人都懂收留斯诺登,等于打了美国一耳光。

果然,美国气得跳脚,骂俄罗斯“包庇罪犯”,但也就止步于骂骂而已。毕竟,没人想为一个小职员引发大国战争。
如今的斯诺登,住在莫斯科郊区的一栋普通公寓里。早上九点挤地铁上班,下午五点去超市买菜,周末陪老婆孩子逛公园,如果不提过去,他和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2022年,他正式拿到俄罗斯护照,成为了一名俄罗斯人,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因为美国无时无刻想要将这个“叛徒”抓回国内,如今有了这个身份相当于有了个“保护伞”。
不过,有些事始终绕不开。即便这样,美国至今仍认定他是“叛国贼”,时不时的公开批判他。

社交媒体上,总有人为他的对错吵翻天:有人认为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就是国家的叛徒泄露国家秘密。
面对争议,斯诺登自己倒很平静。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后不后悔,他笑了笑:“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按下那个发送键。”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