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直升机到底有多少秘密?引进我国40年,为什么至今无法仿制?

微笑温暖岁月 2024-12-12 14:36:15

全球产量超过4500架,服务于20多个国家的军队,被誉为“万金油”直升机黑鹰到底有多神秘?让我国在引进40年后,仍然无法仿制!

究竟是“黑鹰”太先进,还是我国航空技术始终慢人一步?

直-20的问世是否能打破“黑鹰”的神话呢?

黑鹰直升机的传奇诞生

1965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期间美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直升机作战,向前线运送弹药,营救跳伞的飞行员、对陷入重围的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在战略要地进行机降作战等等等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直升机战争”。

尽管当时美军占尽了优势,但苏联的跃跃欲试以及世界冷战复杂格局依旧让美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更何况美越战争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人输了。

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为了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军事需求,老美启动了“通用战术运输机系统”项目,旨在研制一款全新的、多用途的战术直升机。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后,美国主要直升机制造商之一西科斯基公司脱颖而出,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代号为S-70,正是日后享誉全球的“黑鹰”直升机。

1974年,S-70原型机成功首飞,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出色的设计,最终获得了美军的认可,但认可到完全成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所以直到5年后,也就是1979年,首批UH-60A“黑鹰”直升机才正式交付美军,也是从此刻开始,“黑鹰”的神秘和强大正式走进各国视野,并成为竞相追捧的存在。

那么“黑鹰”究竟有多全能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 “黑鹰”直升机的设计初衷,就是成为一款坚固耐用、性能卓越的通用直升机,基于这些前提它采用了先进的单旋翼、尾桨布局,机身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提高了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同时发动机则选用了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0涡轴发动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

此外,黑鹰还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自卫设备,具备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生存和作战的能力,种种加持下能使它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飞行,最大航程达到2220公里,无论是在炎热的沙漠,还是在寒冷的高原,都能稳定运行。

可刀快不快,只有实战才能出真章,于是美军开始频繁出动“黑鹰”,用于运输、侦察、救援等多种任务,并在随后发生的多次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格林纳达入侵行动、“沙漠风暴”行动等。

很显然,“黑鹰”无疑是成功的,可光内部人员知道成功有什么用,必须得让全世界都看到“美国雄鹰”!

于是西科斯基公司开始大力宣传,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还推出了多种出口型号,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求购,据统计,截止到目前,黑鹰直升机的总产量已超过4500架,服务于全球20多个国家的军队,而其中这些求购的国家,就包括我国!

中国与黑鹰的深厚缘分

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和技术水平都有待提升,尤其在军事和航空领域,急需先进的装备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传统的直升机难以胜任运输和救援等任务。

于是在1983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在国际市场上引进一型能适应青藏高原恶劣气候环境的先进运输直升机

有趣的是,当时摆在我国面前的有很多种类的机型,并都被逐个空运到拉萨贡嘎机场进行高原性能试飞,结果,只有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符合当时我国高原地区的所有属性,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价格太贵。

可贵也得买啊,谁让当时我们急缺呢,最终经过多次协商和谈判,1984年,中美双方签订了购买24架S-70C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黑鹰”落地我国后,是归空军部署的,但考虑到用于高原地区的初衷,在1986年的时候,“黑鹰”直升机转入到了陆军航空兵的队列中。

此后的日子里,黑鹰直升机一直盘旋在西藏、新疆等高原地区,承担着运输、救援、巡逻等多重任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之翼”。

然而,这段佳话并未能够持续太久,1989年,由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我国实施了武器禁运,原计划继续采购黑鹰直升机的项目被迫中止,连同备件和技术支持也一并被切断,这对于依赖黑鹰执行关键任务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短暂的依靠可以有,长期的依赖要不得,我国深知,美国人就是想通过技术封锁以及外交压力,让我国不得不长久的依赖他们。

可他们忘了,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中国工程师们开始了对"黑鹰"长达30年的深入研究。

仿制从来不是最终目的,超越才是!

上面我们说到为了摆脱美国的钳制,我国开始了对“黑鹰”的特别研究,可研着研着,我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首先,黑鹰直升机的核心技术高度保密,涉及发动机、航电系统、材料工艺等多个领域,而这也是美国最严格的限制,哪怕在中美关系友好的时期,也未曾向我国开放其核心技术。

这使得中国在获取发动机技术方面陷入困境,无法自行生产同等性能的动力系统。

其次,鹰直升机大量使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和特种合金,提高了机体强度和耐腐蚀性,同时减轻了重量。例如,其旋翼叶片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的特性,而这些新型材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都是美国的核心机密,只有少数国家掌握,所以哪怕我国把“黑鹰”的零部件都研究个底朝天,缺乏关键材料,照样难以复制出性能相同的部件。

更为关键的是,黑鹰直升机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凝聚了西科斯基公司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创新,这种全方位的技术优势,不是简单依靠逆向工程就能复制的,

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和产业配套才能实现。

很显然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技术,还达不到那种高度。

那怎么办呢?前有虎后有狼,难道“黑鹰”真的就无法仿制吗?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非要仿制呢?以我国如今的技术早一款比“黑鹰”还先进的直升机完全不成问题。

没错,话是这样说没错,可你=当年的我们并没有“如今的技术”,所以只能研究、失败,在研究,直至正式确定启动直-10和直-20等直升机的研发项目,试图通过自主创新来弥补技术差距。

然而,研发一款先进的中型通用直升机,绝非易事。在缺乏关键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研制过程困难重重,进展缓慢。

在此期间,我国也曾尝试从其他途径获取技术支持,例如,与欧洲的飞机制造商进行合作,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直升机型号和技术,但最终都由于政治和商业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能达成合作。

在全球唱衰,各国看热闹的背景下,直-20项目颤颤巍巍的起步了,而这一研发就是10之久。

2013年,直-20直升机首飞,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6架直-20飞过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告:中国在中型通用直升机领域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当大家目光聚焦直-20的时候,一些个疑问也随之而来:直-20的外形是不是与黑鹰有些相似。

实际上,在外形上,直-20与黑鹰确实有着几分相似,但其内在却是完全不同的自主创新成果,要知道直-20的诞生是为了适应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任务需求,所以不管是材料上还是机身结构,都做了多想改进。

相较于“黑鹰”的T700-GE-700涡轴发动机,直-20则配备了国产的涡轴发动机,兼具着高原性能好、油耗低、可靠性强等特点,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快速更换不同的任务模块,实现运输、救援、侦察、反潜等多种功能的切换。

而在人员运输方面,直-20可以搭载11至1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满足快速机动和部署的需求,甚至在救援任务中,直-20还可以安装绞车、担架等救援设备,执行高难度的空中救援任务等等。

从各个方面来讲,直-20较之“黑鹰”完全是同类型但不同规格的两种多用途直升机。

所以并不是我国无法仿制“黑鹰”,而是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航天航空技术完全可以自主创新!当然,你说我们有没有眼红过“黑鹰”的核心技术,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正是这份眼红成为了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动力!

参考资料:

「武器库」UH-1通用直升机:美军越战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直-20化身“武直”,运兵员打坦克两不误

中国“黑鹰”传奇20多年 坠4架还剩20架仍在飞

中国“黑鹰”直-20首次公开亮相 弥补通用战术直升机缺口_南方网

1 阅读: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