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刚需的购房成本为何却在上升?

爱分享创作的机器猫 2021-08-21 20:41:1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人传统观念内,家就要有一个房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房子对于中国的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房子进入商品化时代。从此,买一套房成为了无数青年奋斗的目标,更是一个家庭的目标。

泡沫积聚过多就会带来危机四伏

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它拉动着中国经济迅速地爬升。众所周知,房地产是百业之首,从基建材料水泥沙石,到装修内饰家居家电,几乎涉及到各大工业类别,一业兴则百业兴。过去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政府的财政税收也离不开房地产。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能一直下去嘛,答案是不能,日本的房产泡沫破灭,美国的次贷危机都已经告诉了我们过渡无序的发展,带来的泡沫终将变成危机。

适时政策调转,坚持房住不炒

为了不走别人的老路,也是为了能让我们有序健康地发展下去,19年国家正式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了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让房子回归使用属性,削弱其商品属性,打击炒房者,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往房地产调控可以说年年有,几年宽松,几年紧,一直是这么一个大的宏观规律。但是从19年起,这个政策就一直连贯起来,即便是在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情况下,也没有用房子政策改变刺激经济,而是继续加码,在20年推出了三道红线要求,要求房企控制自己企业的负债比,要求银行控制的房贷相关的放贷比。到了21年,中央还约谈到了各个地方,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坚持房住政策不炒,大力打击违规进入房产,整治学区房乱象。

严控政策下,刚需买房更累了

连续几年的高压政策下,房地产企业肯定是不好受的,以恒大为例,负债累累,融资困难,已经通过变卖资产,自保过渡,小一点房企或许只能倒闭不干了。除了房企外,最累恐怕还是刚需买房者,潜在的说说背后的逻辑。

1、房价降幅没有或者不明显

虽然政策严控,但是各地房价并没有明显的回落,热门城市的房价还在缓慢地上升,房子是没有过去涨那么快了,但是依旧在稳稳上涨,毕竟物价水平也再涨。

2、首付比例上升了,自己要花更多的钱

现在有很多城市,例如深圳就有这样的政策,为了控制房价,引入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有一套二手房,市场定价(或者房东定价)120万,但是政府的指导价只有100万(政府的指导价都是低于市场价),而银行只能根据政府的指导价进行比例放贷,若首付比例30%,银行只能贷款给你70万,剩下50万需要你自己解决,这相交于以往,你的首付需要多付50-36=14万元,购房的门框直接变高了。

3、贷款审批变慢了,要求更高了

受到三道红线政策的影响,银行可用于放给放贷资金边上了,钱少了,需求还是那么多的情况下,银行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审批门框,优先放款给相对优质,还款能力高的用户,普通人的排队时间就延长了,有的贷款半年都还没有审批下来。

4、房贷利率上升,每月月供多交不少钱

国有银行内年多次提高房贷利率,以广州为例,年内房贷利率已经五连涨,购房者每月月供要多还好几千,相较于以往年份,银行的打折利率,刚需真的是伤不起啊。

综上,当下的刚需者买房真的是困难重重,但作为刚需者,可能等着房子结婚,等着房子落户,等着房子上学。若您还有能力,咬咬牙或许就扛过去了;但若您没有,还是考虑暂缓吧,为控制房价,政策上难免在打击炒房者的同时伤及到刚需者,但依旧要相信政策,会以时间换空间,时间慢慢过去,房产泡沫这头灰心牛就会饿瘦,危机也就会过去,最终房子还是会回归到住的属性。

1 阅读:474
评论列表
  • 2021-08-27 22:43

    200万的房年租金1.8万包物业 1000元货款每月还5.9元 房价不增值 还有啥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