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鬼谷信
在职场这片复杂而微妙的舞台上,有两种人最为幼稚:一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仿佛单位的一切都离不开自己。另一种则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总想挑战权威。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企业不是你个人的,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薪水有多丰厚,本质上你仍然只是一个打工人。用鬼谷子的话来说,你只是个“愚蠢的工具人”。
当然,为老板效力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毕竟,你们的关系本就是相互利用的寄生关系。
但作为“工具人”,就必须守好自己的本分,尤其是不要轻易触碰深受老板重视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踢出局。
在现实职场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那些人品高尚、业绩突出的精英,却因为失去了领导的信任而黯然退场。或许,他们并非做错了什么,只是在职场游戏中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而已。
有一个常识,职场人的位置爬得越高,就越要放低自己的姿态。汉代名将卫青便是深谙此道的典范。有一次,卫青手下的将领苏建和赵信在与匈奴作战中惨败。结果赵信直接投降,苏建只身逃回汉军大营。
此时,卫青的参谋们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是以周霸为首,主张严惩苏建以彰显卫青的威名。另一种是以任安为首,认为苏建虽败犹荣,若严惩他,日后将领们战败后可能会直接投降。
在这种局势下,如果卫青自作主张,无论选择哪一方的方案,都可能犯错。所以,只听他对众人解释:卫青只是个外戚,虽为大将军,但一个臣子何需威名?我虽有权力裁决,但我的想法未必与天子一致。不如将苏建押送至天子面前,由天子裁决。
这便是高手的智慧。反之,如果卫青擅自做主,无论结果如何,都会让汉武帝感到自己被忽视,感到权力被架空。或许,卫青也难逃被质疑的命运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卫青一样懂得自知之明。北宋名将狄青便是反面教材。当年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是北宋王朝为数不多的将星。后来,果然被皇帝赏识,被提拔为枢密使。
于是,狄青和他的部下却因此有些得意忘形了。狄青变得傲慢,袒护亲信,士兵们也将他视为衣食父母。或许,狄青并没有想太多,但是在皇帝眼中,这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于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在文彦博的运作下,狄青被明升暗降,调离京城。
狄青不服,追问原因。文彦博意味深长地说:“太祖皇帝当年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只因得到军心,便黄袍加身。”
狄青仍旧不服,文彦博冷冷地回应:“没有原因,无非是皇上不信任你罢了。”
话音刚落,狄青被吓的连连后退几步。随后的日子里就一直在惊恐中活着。半年后,他就在惶恐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职场如棋,一步走错则满盘皆输。哪怕你是老板的亲信,业绩卓越,甚至得到了充分授权,也不可掉以轻心。在现实的职场中,老板的话不能全部当真。
他们的承诺,或许只是试探,或许只是说说而已。哪怕他说的是真心话,那也是以前说的,以后也未必就算数。
作为职场人,我们要明白,昨日的宠幸,可能因一时疏忽而化为泡影。昔日的功绩,也可能因一次越矩而付诸东流。毕竟,世无常贵。
也正因如此,鬼谷子才说,人在职场,要懂得“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的道理。
作为职场人,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真正了解清楚自身的优缺点,能力边界,性格特质等个体特征,才能更好地明察世事,洞察人心。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守好本分,不越雷池半步。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这是一种知人的聪明,更是一种自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