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世界上除中国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经常被西方称为“下一个中国”,这也让印度特别喜欢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较量。
为此,印度甚至还对华加征了巨额关税,以此来保护本国企业,从而推动自身制造业的发展。
可是,长期的保护政策却并没有令印度国内的制造业有所起色,而与此同时,在美国的压力下,印度又不得不放宽对美国的关税壁垒,这就让印度经济陷入到巨大危机之中。
面对这样的危险局面,莫迪当局不得不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北方邻国”身上……
惨淡的“印度制造”
“印度制造”计划是印度政府近年来力推的核心战略,希望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目标是让印度成为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
但这一计划在实际推进中遇到了多重困难,经济现实与预期差距明显。
像印度从2020年开始实施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承诺向电子制造、汽车、医药等关键行业的企业发放260亿美元补贴,但实际效果远不如预期。
许多企业发现,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稳定,港口和公路运输效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此外,印度政府政策反复调整,突然提高进口关税或修改补贴规则,让投资者信心受挫。
官方数据显示,原本计划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到25%,结果反而从15%下滑到14%,手机等目标产业的本土化率至今不足20%。
印度股市从2024年9月开始暴跌,中小型企业股票跌幅超过20%,外资加速撤离,仅2025年前三个月就有165亿美元撤出。
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也在上涨,洋葱、食用油等基础食品价格飙升,通货膨胀率一度突破7.5%。
与此同时,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进口成本增加,进一步推高了制造业的原材料价格。
这些连锁反应让许多本土企业难以维持,例如印度最大的钢铁制造商曾公开抱怨,政府补贴迟迟不到位,而中国进口的钢材价格更低,导致本土产品失去竞争力。
莫迪政府最终不得不承认,单靠补贴和关税壁垒无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而与中国合作获得设备、技术就逐渐成为了印度的选择。
同时,对于印度当局来说,面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大规模变动,也令印度方面压力倍增……
美国的战略压力
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压力主要源于其遏制中国崛起的全球布局,但印度在应对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的风险,并开始调整策略转向务实合作。
特朗普政府计划从2025年4月起对印度钢铁、铝等关键出口商品加征对等关税,这对印度制造业和外贸造成巨大压力。
此前,印度为讨好美国高价采购F-35战斗机等军备,却未获得关税豁免,反而面临更严厉制裁,导致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这种“既要印度出力对抗中国,又不愿让利”的做法自然让印度感到十分不满。
此外,美国要求印度加入QUAD等遏华机制,甚至施压印度放弃伊朗油气合作、延缓恰巴哈尔港建设,导致印度失去战略自主权。
有印度学者甚至就此警告,若继续充当美国附庸,可能沦为“亚洲版乌克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种担忧促使莫迪政府重新评估外交路线,拒绝完全站队美国,并通过改善对华关系争取更多回旋空间。
再者,美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主要为了廉价劳动力,而非技术转移,这使印度难以培育本土科技巨头。
相较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60%全球专利占比,印度不足1%。
莫迪政府意识到,只有通过与中国合作引入设备和技术,才能弥补产业链短板,例如放宽对华投资限制吸引新能源和电子产业投资。
面对这样的窘境,莫迪政府不得不通过缓和边境冲突、重启对华对话释放善意,同时加强与俄罗斯、欧洲的合作,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
但问题是,尽管中印之间确实存在着“龙象共舞”的声音,可想要真正实现这样的局面,又面临着怎样的难题呢?
“龙象共舞”的不确定性
尽管印度近期开始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但由于印度内部的巨大问题,却让这一措施的前景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一方面,印度国内对华态度并不统一,外长苏杰生等官员公开主张“以实力对话”,要求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单方面让步,这种声音常被媒体炒作成“爱国”姿态,给政府政策调整制造阻力。
同时,印度过去几年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资企业,比如突然下架200多款中国手机应用、扣押小米公司48亿元资产,这类政策反复让中国企业心有余悸,担心即便现在放宽限制,未来也可能再次变卦。
另一方面,印度一边从中国引进新能源设备和技术,另一边却配合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摇摆让合作难以深入。
而且,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外来企业常常遭到“卸磨杀驴”的境地。
今年以来,德国大众、韩国三星等公司斗遭到了印度方面要求补缴税款的要求,如此恶劣的营商环境,自然很难让中国企业能够安心的在印度生产。
结语
短期来看,印度在经济现实与地缘政治夹缝中的转向,或许能为中印关系带来一定缓和空间。
但若无法解决政策反复、营商环境恶化等结构性问题,所谓的“龙象共舞”恐将止步于权宜之计。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印度想和中国改善关系?BBC:这5点值得观察》2025年3月25日
观察者网:《中国驻印大使:欢迎更多印度企业通过“投资中国”增强“印度制造”》2025年3月19日
观察者网:《“印度打算放宽对华贸易和投资限制,向美国发出信号以对冲关税压力”》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