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是乌龙茶的终极形态,单丛也就是香气唬人。"在茶友群里看到这句话时,我正捧着潮州朋友寄来的蜜兰香单丛。橙黄透亮的茶汤里浮沉着兰花香,却被一句轻飘飘的"鄙视链"搅得泛起苦涩。

乌龙茶
这个夏天,乌龙茶圈上演着荒诞的"三国杀"。武夷山茶商在直播间高举"岩骨花香"的旗帜,潮州茶人用"茶中香水"的标签反击,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安溪铁观音,竟在年轻人中沦落为"父辈的老古董"。这场混战背后,是资本运作的暗流涌动:某头部茶企主推岩茶后,岩茶市价三年翻五倍;网红茶室力捧单丛冷泡法,让原本小众的凤凰单丛突然出圈;铁观音则因早年过度开发透支口碑,在流量时代败下阵来。
在武夷山访茶时,茶农老陈向我展示炭焙工艺,焙笼里的茶叶在炭火中涅槃,他说"真正的岩茶要有火功香"。而潮州茶人阿林教我闻香识单丛,同样的鸭屎香,不同海拔竟能幻化出十几种香型。当我走进安溪茶厂,老师傅摩挲着铁观音特有的"蜻蜓头",喃喃道:"现在年轻人都不懂传统正味的好了。"

乌龙茶
这让我想起咖啡圈曾争论"手冲是否高人一等",葡萄酒界对"新世界酒"的偏见。茶叶鄙视链的本质,是商业利益裹挟下的身份焦虑。当我们用"山场""树龄""非遗工艺"来给茶分三六九等时,是否忘记了喝茶最原始的快乐?办公室白领用马克杯泡的四季春奶茶,工地大叔保温杯里的浓酽铁观音,本质上都是生活滋味的延伸。

乌龙茶
前些天参加茶会,有人炫耀万元级牛栏坑肉桂,我默默泡开朋友送的"口粮茶"清香型铁观音。当兰花香在席间漫开时,那位岩茶拥趸突然说:"这香气,倒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喝观音的感觉。"那一刻我们忽然明白,茶本无贵贱,执着于鄙视链的人,反而喝不出茶的真味。
茶桌上的江湖纷争永远不会停歇,但真正懂茶的人知道:用紫砂壶泡的古法岩茶,与玻璃杯里浮沉的冷泡单丛,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当我们放下对"茶中贵族"的执念,或许能在铁观音的兰花香里喝到儿时记忆,在单丛的蜜韵中品出潮汕风情,在岩茶的岩骨里触摸武夷山的千年风霜。这大概就是中国茶最迷人的地方——一叶茶里,自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