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如果要追寻它的根源,那么它的存在,应该是从原始时代开始的。中国文化的起源于长江、黄河,到了原始社会,就有了炎黄两大部族。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炎黄子孙”,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战争和团结。这两个部族的额子民,都是中原的一部分,但种族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从那时候开始,周围的少数民族就和中原人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们被称为胡人或者蛮人。
我们被称为“中华”,这个名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赋予了什么意义?这与“民族融合”是分不开的,自封建社会以来,南北朝与隋唐两个国家的大整合是分不开的。
1.“胡人内迁”与两晋动荡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西晋南北朝的民族整合既是消极的,又是中原传统文化的衰落。早期的西晋社会,刚刚经历了三足鼎立的时代,在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了吴国,才重新恢复了统一。
晋惠帝继位后,因为智力问题,一直没有太大的成就,除了被人取笑“何不吃肉烂”,甚至还让皇位落入了皇后的手中,惹得其他皇室的不满,八王党的纷争,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这一战,本质上是一场内战,长达七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所有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一战,陷入混乱的西晋王朝,对周围的少数民族失去了控制,造成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势力的迅速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边境的贫瘠,眼看着司马一族陷入了困境,各族终于将目光投向了中原的富饶之地,于是五大少数民族纷纷向外进犯,而此时的西晋,却是再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最后被一股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匈奴给剿灭了。
到了元朝覆灭的时候,各大少数民族都在自己的领地上占了一席之地,成为了自己的皇帝。到了这个时候,国家的统一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人口远不如中原,所以他们一边发展自己的国家,一边和汉人生活在一起,一边利用汉人的劳动力。
在西晋覆灭后的第二年,司马氏贵族在门阀的帮助下,成立了东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门阀与皇权共同统治的时代,这为民族政治的发展、民族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胡人”对汉族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如北魏的孝文帝,就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国家统一的力量。
他提倡鲜卑人从衣着、语言、风俗等各方面进行汉化,提倡与汉族结合,其它少数民族也都以此为榜样,在民族融合的大环境下诞生了“中华”。
2.“中华”早期的涵义和演变
中华一词最初用于划分地域,是由于两晋南北朝有“胡入中华”的说法,也就是将各民族融合到中原。
现在的中华,就是中原,是东晋时期的一种说法,“入”字代表着侵略和歧视,中华也有一种自我吹嘘的味道。
随着晋国与各大少数民族的实力平衡,这种优越感终于消失了,中华这个词,也就不再被中原人用来称呼。所谓的中华,成为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一种称谓,同时也是对中原的先进体制的膜拜。
它的意义也很深远,它不仅是中原人,也是中原人,而“中华”这个词,则是异族人的最好写照。
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最终从长期的敌对与战争中逐步融为一体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思想上的统一,更是体制上的学习与生活上的交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都是中原人和中原人的代名词,象征着和平,也是一种早期的民族划分,但区别却是一视同仁,而所谓的区别,就是中原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
1.隋唐太平盛世
把前两晋南北朝的战争民族融合看作是一种消极的战争,隋唐时期则是一种积极的、以和平为主的交往方式。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繁荣和发达,它的发展,除了国内的稳定的经济以外,最主要的是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从隋代来看,尽管是短暂的两代,但在国家统一上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隋文帝杨坚执政期间,也实行了与各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政策,以求昌盛。
首先,是要承认有一个民族的政权,以避免发生战争。另外,他还让几个少数民族的领袖进入朝堂,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隋文帝对相对较弱的少数民族采取了“扶助”的方针。就拿隋文帝来说,自从和突厥人交好之后,他就给了他们大量的粮食,并且派出了官员,在技术上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关系,为两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隋文帝推行的各项政策,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原的认同,有利于“胡入中华”,促进了后来的民族融合,从而使杨坚在少数民族中享有“圣人可汗”的称号。
唐代,除杨坚外,另一名大汗即为“天可汗”,即唐太宗李世民。在他执政的这段时间里,他对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他们的先祖都是“鲜卑族”,李世民对他们的民族政策也是非常重视的。
“恩威并施”,即武力与和平并存,早期的大唐开国之初,不管是对中原的统治,还是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略,都实行了以力破巧的手段,以求一统。
李世民就是靠着他出色的指挥和指挥,才把中原的反抗军打得落花流水,让周围的少数民族都为之忌惮。自从他登基为帝之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凡是投靠大唐的人,都会以和平的方式交流,而那些反抗的人,则会被他以武力驱逐。
在这一点上,唐太宗还是很在行的,比如“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是为了和平相处而入藏,然后又有不少公主出嫁,当然,也有一些态度比较强硬,甚至是不友好的,大唐立刻反击。
就拿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情来说,就是他向松赞干布提亲,并且威胁说如果他不娶,他就会入侵大唐,这让李世民不得不远征,最后松赞干布亲自入朝道歉,得到了皇帝的赦免,这门亲事才得以保全。
2.“中华”一词的起伏
胡汉融合与东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华”词义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