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开始,伊拉克便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混乱之中:干旱、战争、饥饿,仿佛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伊拉克并非是一个“穷国”,在这片土地下,藏着约占全球十分之一的石油储量。
凭借着如此庞大的自然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萨达姆当权期间,伊拉克就已经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分配住房等福利。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的伊拉克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份辉煌只持续了二十年,便迈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人均收入5500美元的“黄金岁月”,家家有房有车伊拉克坐落于两河流域,这里是人类文明起源,也曾是世界史上最耀眼的明珠。
自1958年建国起,便赶上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火热,国内石油工业顺势发展起来。
当时伊拉克境内有着大量极易开采的油田,在世界各主要产油国当中,石油开采成本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谁能拥有最低的成本,谁就能够取得市场上更大的主动权。
而伊拉克的成本仅为10.7美元,是同时期美国的1/3,中国的1/5,可以说哪怕伊拉克人躺着什么也不干,也能够看见钞票哗哗如潮水般向自己涌来。
上世纪80年代萨达姆上任时期,伊拉克GDP飙升至526亿美元,用22年时间翻了30余倍。
这一时期堪称黄金时期,大量外汇不断涌入,不但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更盘活了社会各个行业,医疗、教育、卫生,均得到空前发展,人均收入更是突破了5500美元大关。
张召忠曾经讲述过自己在1979年公派去伊拉克的往事:
当时他认为,在国内每月工资52元人民币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到了伊拉克却惊讶发现,这里的年轻小伙子几乎随随便便都能够拿到每天十几第纳尔的工资,相当于一百元人民币。
当时萨达姆政府还喊过口号,要让每一个伊拉克人,只需要花费一头羊的钱,便能够买上一辆小轿车。
虽然现实情况没有那么夸张,但在当时普通的伊拉克民众也的确能够花费几个月工资,买到一辆相当不错的小轿车,加着10美分一升的油到处旅游,这就是那个年代伊拉克的真实写照。
而这还仅仅只是纸面收入,其他的隐藏公民福利更是数不胜数。
80年代伊拉克还实行了两个免费制度。
(1)免费教育
最底层的平民孩子,能不花一分钱就上完大学,政府还大量资助出国留学,至于奖学金、助学款更是数不胜数,往往几年学下来,学生还能够赚一笔不菲的奖金。
当时的伊拉克是全球第三世界国家当中,唯一一个完成全民扫盲的国家,小学普及率高达100%,大学入学率也高达55%。
除此之外,还大量投资了国内高等教育,兴建各类大学。伊拉克迅速聚集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教授学者,学术科研能力直线提高。
(2)免费医疗
虽然伊拉克医疗产业并不突出,但由于握有大量外汇,政府经常大规模“扫购”欧美医疗物资,这使得整个伊拉克政府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堪称海量,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每一个伊拉克人能够得到妥善照顾。
除此之外,还有着各种养老政策,每位老人由国家按月发放养老金,甚至还会派专人进行护理,堪称无微不至。
而至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也有自己的福利,只要年轻人愿意创业或参加工作,政府就会提供极低利息的贷款。
在住房方面:政府新建大量出租社区,只需花费一笔小钱,便能够在国内任何大城市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在生活开销方面:除了面包蔬菜基本食物以外,甚至就连肉类和牛奶都会有政府津贴,吃穿住行,政府全包。
对比同时期的世界各国,哪怕是欧美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如此全面的福利。
地上有着数不尽的现代资源,地下有着挖不竭的石油,无论从任何角度上来看,伊拉克都将由此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另一新秀。
然而,危机的萌芽,在这时却悄然露头。
2、伊拉克:被战争打没的“国运”作为一个以石油出口为主要产业的国家,最大的诉求应当是追求国际秩序稳定。
只要工业文明正常运转,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不管苏美谁吃肉,伊拉克总少不了自己的一碗汤。
伊拉克毕竟是个小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左右逢源,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然而,萨达姆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平静的人。
其上台第2年便悍然发动两伊战争,对邻国伊朗宣战。
与伊拉克相比,伊朗有着极其漫长的海岸线,其地缘上处于压制伊拉克的状态,现如今萨达姆上台,在先后争取到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后,对于伊朗的军事行动便排上了日程。
开战之初,萨达姆对于这场战争抱有极大信心。
首先,彼时伊拉克经济条件要比伊朗高出不少,这些年来所采购的先进武器更是数不胜数,无论从装备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要远超伊朗。
而相反,伊朗不但刚经历政权更迭,在武器装备上也是参差不齐,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
然而伊朗即便是再孱弱,也是一个拥有四千万人口的大国,这四千万人有着相同的信仰,并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勇气。
其次,伊拉克军队自身素养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多年以来,伊拉克军队盲目追求购买美苏最贵的装备,对于如何驾驭这些装备,却并不关心。
买来的飞机不会开,坦克坏了又不会修,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有美军观察员在参观完伊拉克军营后,曾感叹:“伊拉克军队,简直是拿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在打一场最原始的仗!”
两伊战争一共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灾难。
根据战后统计,双方共计阵亡人数超过百万,军费以及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极其恐怖的7400亿美元。
战前,伊拉克手上原本还握着超过400亿美元的外汇;战后,萨达姆政府却欠下了700亿美元的各类贷款,小国富裕就此一去不返。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上来看,此时的伊拉克仍有退路,毕竟他们石油还在,只要重新投入生产,并非没有“返富”的可能。
然而,在1990年,萨达姆又再一次发动了对于科威特的入侵,彻底地熄灭了伊拉克“返富”的愿景。
而这一消息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联合国安理会660号决议当中,共计14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几个月后,美国以及多国部队发起了对伊拉克的进攻,海湾战争爆发。
海湾战争这42天时间里,美军共计对伊拉克造成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伊拉克境内绝大多数石油工业、交通设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陆军伤亡近十万人,海军全军覆没。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人均收入锐减至不足四百美元。
从这一时期开始,伊拉克就已经彻底告别昔日辉煌,走向了末路。经济低迷、国内人均收入大幅度缩水,而此前各种医疗教育福利也全部清零,取而代之的是食物配给制:由政府统一分发食物。
此时的伊拉克已经到了赤贫阶段,但面对如此凋敝情景,萨达姆没有丝毫收敛,依然进行着极度奢靡的享受。
根据统计,萨达姆行宫共计170座,这些宫殿从外部设计到内部装修都极尽奢华,不但有着大量镀金装饰,还按照萨达姆喜好定制了数以万计的中古风格家具。
萨达姆多年来的统治消耗的不单单是伊拉克的财富,更是国家的凝聚力。
2003年,当美国再次发动伊拉克战争,昔日伊拉克庞大的军队瞬间一溃千里,萨达姆本人也遭遇了逮捕,沦为阶下囚,此后,伊拉克进入“美占时期”,昔日引以为傲的石油产业,也一夜之间姓了“美”。
根据伊拉克反美武装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开始,美国便通过设立军事基地等手段,在伊拉克各大油井进行非法开采,同时对萨达姆时期所积攒下来的财富大肆掠夺。
美军在伊拉克到底掠夺了多少财富无从统计,但在伊拉克反美武装估算认为,价值总额可能高达20万亿美元。
除了财富的掠夺之外,在伊拉克战争时期还有超过20万名伊拉克平民丧命,难民数量最多时曾经高达70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2011年虽然美军宣布全军撤退,但曾经富裕的伊拉克却也只剩下了满目疮痍。
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次回头看向伊拉克,这里只剩下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废墟。
时间来到2021年,彼时的伊拉克仍有超过20%人口生活在联合国标准贫困线以下。
八十年代发达的医疗教育几乎抹平,青年就业更是无从谈起,四分之一的青年处于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基础设施,这使得重建也困难重重。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给予了伊拉克大量援助,经济却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从世界银行所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伊拉克GDP为1800亿美元,但增速却仅仅只有0.6%。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以2021年为基准,伊拉克石油产量平均日产量可达410.2万桶,全球排名第五,然而其部分就业普通老百姓平均月收入却仅仅只有几百美元。
2022年7月,据伊拉克最大的官方报纸《晨报》等媒体消息,伊拉克政府表示,有意加速提高其国内的原油产量。到2025年底,伊拉克原油日产量将增加到800万桶,升至全球第四。
随着近年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伊拉克经济更是陷入了彻底停滞,可谓是前途未卜。
在我国两千年前的古书《韩非子》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这句话仿佛就是伊拉克的真实写照。
希望和平的白鸽能自由飞翔,带去安宁温馨,希望和平的阳光能普照大地,快乐的歌声永远唱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