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富汗前副外长斯塔内克扎伊拖着行李箱现身迪拜机场时,这场被外媒称为“塔利班版《纸牌屋》”的权斗大戏,终于撕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这个曾经铁板一块的极端组织,正在上演着比美剧更狗血的剧情——最高领袖追杀叛徒,军头大佬暗中较劲,派系斗争刀光剑影。
而这场千里之外的权力地震,已经让中国西大门的警报灯疯狂闪烁。
2025年2月的最后一周,巴尔赫省省长瓦法突然甩出一纸诉状,要求军事审判“叛国者”斯塔内克扎伊。
这个看似寻常的司法动作,实则是阿洪扎达清洗异己的致命杀招。
据内部文件显示,这位最高领袖甚至动用了情报部门的“黑手套”,誓要将流亡者从阿联酋抓回喀布尔处决。
但戏剧性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国防部长雅库布、内政部长哈卡尼两大军头突然联手施压,硬生生从死刑令下抢人。
这场“三巨头VS一把手”的较量,暴露了塔利班权力结构的致命裂痕:阿洪扎达手握教法大旗,却调不动一兵一卒;军头们掌控枪杆子,却在国际舞台寸步难行。
深挖这场逃亡风波,本质是喀布尔派与坎大哈派的终极对决。
以斯塔内克扎伊为代表的改革派,正在赌上性命推动“有限开放”:允许女孩读书、接纳外资进入、甚至考虑参加国际反恐会议。
这些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举措,却触动了保守派最敏感的神经——他们害怕丢失农村基本盘,更恐惧失去“圣战”金字招牌。
耐人寻味的是,改革派的大本营竟设在首都政府大楼,而保守派却盘踞在坎大哈的宗教法庭。
这种地理分隔造就了荒诞的政治奇观:外交部发言人在喀布尔承诺保障妇女权益,同一时间坎大哈的宗教警察却在街头鞭打没穿罩袍的女性。
追溯塔利班领导层更迭史,活脱脱一部“权力的游戏”续集。
2016年曼苏尔遭美军无人机“斩首”后,雅库布(创始人之子)与哈卡尼(恐怖网络教父)本是呼声最高的接班人。
谁料半路杀出“和事佬”阿洪扎达,这个精研教法的神职人员,靠着左右逢源坐上了头把交椅。
如今权力天平再次倾斜:阿洪扎达试图绕过军方直接指挥前线部队,雅库布则被曝在坎大哈秘密训练“总统卫队”。
更劲爆的是,瓦罕走廊驻军近日突然换防,这支扼守中阿边境74公里战略要冲的精锐,已悄然划入哈卡尼派系麾下。
当塔利班内斗进入白热化,瓦罕走廊这个地理名词突然冲上中国热搜。
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边境通道,既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也可能成为极端势力的渗透捷径。
有迹象显示,东伊运分子正试图利用塔利班权力真空期,在边境地区重建训练营。
更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合作项目的安全困局。
2025年1月中国工程师遇袭事件余波未平,2月又传出中资铜矿项目遭武装分子勒索。
尽管塔利班表面承诺加强安保,但内部文件显示,不同派系控制区呈现“治安割据”状态——在雅库布势力范围尚能正常施工,到了哈卡尼地盘就得交“保护费”。
面对这个“分裂的塔利班”,全球外交官都在重新评估策略:
俄罗斯悄悄恢复坎大哈领事馆,被指押注保守派;巴基斯坦军方正与哈卡尼网络秘密接触;伊朗则在边境集结民兵,防范极端势力外溢;中国采取“双轨策略”:既参与阿富汗重建,又强化新疆反恐联演。
而美国智库最新报告揭露惊人数据:塔利班内部已有7个派系建立海外联络点,从迪拜到伊斯兰堡,从德黑兰到莫斯科,这些流亡势力正在编织新的国际关系网。
当阿洪扎达在坎大哈清真寺诵读古兰经时,1500公里外的迪拜五星级酒店里,斯塔内克扎伊正接受西方媒体专访。
这两个昔日战友,如今隔着波斯湾上演着“两个阿富汗”的平行叙事。
对于中国等邻国而言,这场权斗早已超出阿富汗国界——它关乎整个中亚的地缘安全,更考验着各国在乱局中精准下注的战略智慧。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