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般怎么处理被患者投诉的医护呢?有些医院的医务科会将患者的投诉纳入医护的绩效考核,导致绩效评定不合格;有些医院则直接扣钱,少则 50 元,多则上百,一不小心工资就大打折扣。
如果是医疗事故导致的患者投诉,那么对涉事医护进行处罚也合情合理;但也有些爱「较真」的患者,总喜欢把投诉挂在嘴边。
我们医院就曾有过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投诉。一位患者住院前做了感染性疾病筛查,发现了乙肝,好巧不巧的是,这位患者的儿子在和我们医院的护士谈恋爱。诊断结果被那位护士知道了,又刚好情侣之间出现了其他问题,于是就分手了。
不曾想,这位患者居然去医务科投诉了做感染性疾病筛查的那位医生,说是他导致他们家儿子婚姻不成功。
医务科了解后,并没有盲目对医生做出处罚,而是向患者说明首先没有证据表明是当事医生泄露的病情,其次疾病筛查也是住院规定。
固然,医护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要照顾到患者的感受,但医务人员却无法做到事事都按患者的心意来。所以,这也就是一些医生对投诉处罚机制十分反感的原因,明明我是按规矩诊疗,怎么反而要被扣钱了呢?
针对某些「无理取闹」的投诉,也有医院出台了新规定,只要医护的工作内容符合医院规章制度,则对患者情绪化的投诉持「只受理、不反馈、不处理」的解决方案。甚至有医院对恶意投诉的处理方式是——发钱!
儿科接到投诉,
医院给发「安慰金」、「受气钱」
在医院工作过的同行都知道,儿科的投诉率不能说是全院第一,但也毫无疑问地排在前三。
来儿科就诊的小朋友们,很多都因为生病而情绪不稳定、大吵大闹,并且往往都有一群心急如焚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将火气撒到医护人员身上。
近期,一名吉林的临床医生分享了他们医院儿科出台的被投诉后的新政策——「投诉安慰金」,儿科的医生或护士每收到一个投诉,就有 0.5 元的安慰金,每月上限 150 元,作为补助全部给到医护人员。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内只要收到 300 个以内的投诉,不仅不扣钱,反而能发钱;但是,如果多于 300 个投诉,每多一个就要扣掉 1 块钱的安慰金,直至清零。不过,正常的诊疗过程很难有 300 个投诉吧!
图源:网络
评论区也有医生说,自己单位的儿科直接发「受气钱」,年终奖比别的科室都多一些,最多能多拿 6 万块钱。
虽然拿得多,但其他科室也不敢抱怨,毕竟儿科医生的苦和累,整个医院都有目共睹。
就诊黑名单,
医生也有权「双向选择」了
早在 2017 年,江苏省就出台了《江苏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了患者「黑名单」制。
部分医院还对劣迹患者的网上挂号进行了限制,不欢迎该患者来医院就诊;不过,这种黑名单机制一般只限制网上挂号,现场排队还是可以挂的,「不欢迎」并非「禁止」。
有医生反馈,自己所在医院对黑名单做了细分,有蓝榜和红榜,蓝榜是不能挂某个医生的号,红榜是全院哪个医生的号都不能挂;医生个人可以把某个患者拉入蓝榜,红榜则需要医务部出马。
最高纪录保持者是一位 50 多岁的患者,有 14 条蓝榜记录,也就是说有 14 个不同科室的医生都把他拉黑了。
受到谩骂仍坚守岗位,
奖励 200 元
除了投诉,还有些患者会动辄对医护进行谩骂、甚至殴打。这对这种情况,江苏的一位医生分享了自己单位的处理办法,为医护颁发「委屈奖」,每次发 200 元。
去年这位医生收治了一位被人打伤的患者,患者家属来到医院的时候十分冲动,在病区里就大吼大叫,要立马见医生、立马安排床位。后来住院后,又嚷嚷着要回家洗澡,家属又是对医护开始谩骂,还报了警。
不过,这样的闹事自然是不会有结果的,该医生反而因为受到谩骂坚守岗位而获得了「委屈奖」。
图源:丁香人才粉丝提供
虽然医院针对患者的恶意谩骂甚至殴打,选择站在了员工这边,但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医护还是会选择能躲就躲,毕竟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很重要。
受到投诉,
该奖还是该罚?
3 月 26 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将科室投诉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将医务人员投诉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定期考核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图源: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投诉不需要成本,有网友说,医生眼睛大小,也可能成为投诉理由。一名麻醉科医生眼睛小,被患者投诉「故意眯眼打麻药、不负责任」;而医生眼睛太大,则被投诉「瞪人、凶、不尊重患者」。
如果是被这样的投诉影响了绩效和晋升,难免会伤了医务人员的心;所以,受到投诉该奖还是该罚,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判断投诉的合理性之后再做奖惩。不核实就处罚,也是纵容胡搅蛮缠、影响正常诊疗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