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明兰陪外婆坐船回老家时,遭到歹徒偷袭,掉入水中。 被顾二叔所在的漕帮救了。
当明兰看到顾二叔的孩子蓉姐,跟漕帮里的大人们玩耍时,就跟顾二叔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顾二叔听了明兰的建议,把孩子送回京城,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顾二叔说,当时,把蓉姐带在身边,就是为了一直陪伴蓉姐,让她快乐地成长。
顾二叔和明兰结婚后,明兰陪着蓉姐和娴姐写字,读书,教她们查账,管家之道。在一次查账中,蓉姐和娴姐发现账目金额不对时,分别提出疑问。明兰就引导她们,如何才能知道账簿里记载地是否正确。
正是有了明兰的耐心高效陪伴,才让蓉姐和娴姐快乐地长大。

明兰耐心陪伴蓉姐和娴姐长大
在头条问答里,看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正确地陪伴孩子?我只想说,陪伴没有正确不正确,只有高效和无效;陪伴没有时间长和短,只有高效和无效。
一、陪着≠陪伴,不要做无效陪伴
有的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孩子写着作业,他却打着游戏或者刷着视频。还觉得没有声音不过瘾。当孩子问父母问题时,父母也没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只对孩子说:“找你妈/你爸去”。这样的陪伴,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更爱手机,不爱自己,会让孩子觉得被父母忽略了。
所以,陪着≠陪伴,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

陪孩子写作业时看手机是无效陪伴
二、父母需要用心陪伴孩子
有个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事情,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他有个可爱的女儿。有一次,朋友一边看自己的书,一边给女儿听写生字。朋友看一会儿书,就给女儿听写一个生字。过了一会儿,女儿不写了,噘着小嘴生气地说:“爸爸,你还是别给我听写了。“朋友纳闷地问道:“为什么,这不好好的吗?”他女儿说:“我觉得你一点都不想给我听写,你就是在应付我。”
朋友本来觉得自己这是做高效时间管理,两不耽误。可是,孩子却敏感地感觉到,爸爸并不是在用心陪她听写生字。爸爸一点也不想把时间分享给他心爱的女儿。
我们陪伴孩子,需要全身心地参与到陪孩子的事情里,这样才能与孩子有共同的体验。
记得小帅小时候生病,在医院里打点滴。我就陪儿子边打点滴,边玩游戏,儿子总是开心的笑出声来。旁边一个小朋友总是看向这边,他身边有三个大人陪着,要么呼呼大睡,要么面无表情地刷着手机,要么打电话谈笑风生。孩子在这个热闹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孤单。
陪伴孩子,就是要放下手机,放下书本,用心同孩子做一件事情,或是玩耍,或是读书,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而不是陪着他,他依然是一个人呆着。

孩子需要家长用心陪伴
三、陪伴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
很多奶奶都会觉得自己老了,折腾不起了,就躺在沙发上,刷着视频或者自己录视频。
在抖音里看过这样一个奶奶和孙子的视频。这个奶奶和其他奶奶有点不一样。她经常陪着孙子在家里玩游戏,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也不会有太大动作,一个简单的纸箱,或者一个带小球的绳子等等,就可以在家里陪孙子了。她用骰子选个颜色,跟孙子比赛,谁能更快的拿到那个颜色。就这样,一些简单的东西,祖孙俩都可以高兴地玩一上午。
这样有耐心地陪伴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快乐,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了脑子的灵活度。

陪伴不止需要家长的时间,还需要家长的耐心。
小帅一岁多时,我经常带他去游泳。有一段时间,游泳池那里的阿姨,给小帅洗澡时很粗鲁,以至于小帅一碰到水就害怕地大哭。
回到老家,小帅依然很怕水。我就跟婆婆说了一下事情的缘由。婆婆在小帅洗澡时,把玩具放在水里,对儿子说:“宝贝,你试着踢踢它,看看能不能踢到它”
刚开始,儿子不敢下水。我就抱着他,让他用脚踢着水里的玩具。慢慢的,儿子玩开心了,动作放开了一些,两个脚都可以接触水了。婆婆又说:“宝贝,你看能不能抓住玩具?自己进来抓。”儿子抱着我的胳膊,一个手去抓,有的玩具抓住了,有的没抓住。又抓一次,再抓一次,还是有些玩具没抓住。婆婆又说:“你坐下来,看看能不能抓住?”慢慢的,儿子不仅坐在水里了,而且还玩得特别开心。从那以后,我那个喜欢玩水的儿子又回来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不仅要为孩子以后计划,更需要有耐心陪孩子成长。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专业课还是兴趣课。
四、陪伴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碎片时间也可以做到高效陪伴,从孩子的感受出发。
曾经有一个很现实的鸡汤。“孩子,我抱起你就不能工作;拿起工作就抱不起你”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年轻人压力真的很大。但是真正陪孩子的时间,每天20分钟就可以。只要做到全身心陪伴,短时间也可以做到高效陪伴。
无论是打电话,发视频,还是打语音,一定要从孩子的感受开始,去关心孩子。
我经常在接小帅放学时,先给小帅一个很大的拥抱,然后问孩子:“宝贝,今天开心吗?”
儿子就会跟我说他一天的感受,不管是高兴或不高兴,还是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会像打开话匣子一样,一一说出来。认真听完后,我会问一问儿子的做法,有时会鼓励孩子做的棒,有时会给孩子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不管是做什么,都要从关注孩子的感受出发。从孩子的感受出发,他就会感觉到和你离得很近,同时也会感觉到父母的爱。
曾有人做了一个调查,问大人能陪孩子多长时间?有人说30年,有人说一辈子,还有人说大半辈子。哪有那么久?最后的调查结果只有几个月。
孩子越是长大,我们陪伴的时间就越少。
0-3岁你是他的全部,3-12岁你是他的晚上,13-18岁你是他的周末,19-23岁你只是他的寒暑假,而23岁以后你最多只是他的春节。其实所有陪伴的时间算下来也不超过10年。而孩子,可能在上完小学后,就慢慢地不需要我们了。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推孩子离开你的过程。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像是手机里的电量,越用越少,而且是不能重新充电的。
现在开始,趁孩子还没长大,趁你还没老去,趁时光刚刚好,好好珍惜这段可以陪伴孩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