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沪港通锦囊】亟需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让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才有望高质量拓展中国的「国际朋友圈」。笔者关注到,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但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而且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重大举措。此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方向,也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遵循。
中央再提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了两大方面的积极信号。第一,此举表明中国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即使在当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的背景下,也坚决不会动摇。
第二,此举还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同时还会持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未来将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
在外部宏观环境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既需要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同时也要大力「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特别是后者,不但有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互相促进,促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推动中资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进而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良性互动。
在所有的中资企业中,央国企在「走出去」方面应主动积极发挥出「主力军」、「领头羊」的作用。例如,央国企「走出去」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更要积极作为。首先,应高标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累新经验;其次,应努力锻造出引领国际经贸合作新规则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以及标准的制定;最后,应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探索形成高标准的合作共赢体系,进而为国际规则重构提供「中国样板」。
扩大电信等开放试点势在必行
此外,笔者还关注到,1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在会上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引资稳资力度,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扩大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目前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清零」。未来将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对此,笔者认为,之所以中国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或是希望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扩大开放这些试点,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这些领域,进而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这些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