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永州之野产异蛇,兼谈语文教学

近日,我在与一位网友在互动中,蓦地被他的属地湖南“永州”所吸引,马上背诵起过去已背熟的句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近日,我在与一位网友在互动中,蓦地被他的属地湖南“永州”所吸引,马上背诵起过去已背熟的句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这一句是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说》,我第一次接触它还是四十多年前上初中时,当时它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如今,整篇课文我只能背诵并默写这一句,其余语句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为什么只记得这一句?大概是它是文章的第一句吧,读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另外,在我的印象中,这一句读起来,音调和谐,有节奏感,容易背诵。

我不知道这位网名叫“英明果断小羊……”的网友,他头条主页上所标注的属地湖南“永州”,是否就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

反正我有一种亲近感。

这种亲近感,无疑是源于少年时代的深刻记忆!

为了写作本文,我在网上搜索出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顺便重温一下。

仔细一看,还有几个名句子,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等。这几个句子在当年应该是背得滚瓜烂熟的,但岁月不饶人啊!不经提示难以记起。

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一句却记得如此之牢,实在是幸事,可喜可贺!

老实说,我如今很是懊悔在学生时代,文章没有读得多,读得足!

应该说,当年对“黑质而白章”这个句子还不够甚解,只是模模糊糊的知其大意,现在当然很清楚了: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由此我联想到,老师在教学生语文时,真的没有必要烦琐地条分缕析地去“肢解”一篇文章,那只能说是事倍功半。到了一定时候,水到渠成,其义自明。或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所谓语文能力,概言之就是读写能力。而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自然引伸与深化。

由此可见,古人把上学说成“读书”是有着难以颠覆的道理的。当然,前提是古人不学数理化,学的都是所谓的语文。

理科的东西,“读书”就不是重点了,应另当别论,在此不表。

有人曾将学生读书、背书称为“念经”,有讥笑之意,意思是只是囫囵吞枣的念,不知其义,没有一点用!

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叫“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读书的作用。

过去,中小学生有“早读”或“晨读”一说,这个悠久的传统绝对不能丢!

据说,有些著名文学大师或超一流学者,连煌煌巨著《红楼梦》都能背诵,其读书之功真的令人惊叹不已!

归结到一句话:语感对语文来说最为重要,而多读是培养语感唯一的手段!

需要多读书,尤其是儿童,这可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