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说话,认知差?丰富的语言环境很重要,父母尽量多说话

棠妈育儿成长 2021-06-21 10:24:36

家有2岁“话痨”宝宝是什么样的体验?2岁的棠棠现在睡前必须要“唠嗑”半小时以上,和同龄小朋友玩的时候,只听见她的小嘴巴,巴拉巴拉跟机关枪似的,一句接一句。这样的能力是怎么给孩子引导出来的呢?棠妈结合孩子普遍的发育特性,有4点心得想分享给大家。

01 想要话痨宝宝,就得先做话痨父母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宝宝与在贫乏的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到3岁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差距,到5岁时的词汇输入量差距可高达到3000个!

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从新生儿降临的第一声啼哭,到宝宝可以自由的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除了必备的生理基础(耳、鼻、喉等器官的发育),还需要外界语言信息对大脑的不断刺激,宝宝听到的声音,会保存在她大脑的记忆里,经过长期的模仿和学习,掌握发音的规律和技巧。

很多父母会误以为,宝宝说话像呼吸一样是天生的,是遗传。

其实不然,掌握语言是需要后天习得的,而且存在窗口期。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学方言、学语言比成年人容易,野外长大的“狼人”不会使用现代人类的语言,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影响很大。

从孩子出生起,甚至在肚子里的时候,父母就要和孩子多说话,当然,要选择在孩子清醒的时候,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没有说的必要,从质变到量变是需要积累的。

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可以说给孩子听,比如给孩子换纸尿裤的时候,告诉孩子:“宝宝乖,妈妈给你换纸尿裤了喔”,洗澡的时候,去超市买菜的时候。都可以和孩子叨一叨,这个时候父母说的话就是黄金,是孩子语言刺激的重要方式。

02 一对一交流很重要

语言刺激并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有声音的环境就行,比如把孩子交给电视、手机,或者是让婴幼儿听大人聊天。

有研究证明,宝宝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发音的次数就越少,跟成人的语言交流也越少。

并不是所有有声音的都叫语言刺激,最好的方式,是专心一致的和孩子讲话,一对一交流,每天花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哪怕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是你一个人在说,但是尽量选择真人一对一交流,而不是把孩子交给电脑、手机这样的单向和没有互动的语言环境。

在孩子发出声音后,父母都要及时的给予回应,可以是语言,是抚摸,尤其是到孩子1-2岁之间,出现语言爆发期之后,孩子和你说话,父母也不要用“恩”、“喔”这样的字眼来敷衍孩子。

03 假装“不懂”孩子,鼓励孩子说出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的开始有自己的需求,当求而不得的时候,又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孩子可能会着急大哭。

但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对自己的带大的孩子了如指掌,孩子“哼哼”一下,一个眼神、手指一下,你就知道孩子要什么,而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有自我需求的时候,就是引导和鼓励孩子发声的好时机。

如果你事无巨细的都替孩子解决了,那孩子就没有发声的必要了,因为即使她不讲话,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没有说话的必要了。

父母可以开始慢慢引导孩子说出来,而不是一下就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适当假装一下,“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你可以说出来嘛?是苹果还是水杯?”以孩子不哭闹为前提,慢慢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来。

04 大自然是天然的早教场所,绘本是好帮手

除了父母给孩子的语言刺激,孩子学说话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语言和实物的结合,这个光听父母说,效果不大,最好是借助绘本图画或者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可以产生关联。

学说话不只是听进去、说出来,更包括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力、表达能力、注意力和词汇量等。

婴幼儿学说话最初就是从词汇和物品认知开始,比如花、草、树,鸟、虫、鱼等。

棠妈和孩子经常进行这样的交流,出去玩的时候:

1、看,树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哇,有一片树叶;(语言扩展)

3、哇,这里有一片树叶;(再扩展)

4、哇,这里有一片红色的树叶;(继续)

5、哇,我们在游乐场发现了一片红色的树叶;

……

孩子对这样的语言扩展游戏很感兴趣,起初是父母说,孩子习惯后,父母可以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你在哪里发现的?不仅可以练习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果关系,还提高孩子对词汇的运用能力,组词造句能力,并且不断扩展孩子的词汇量。

1岁之前可以给宝宝看一些认知卡片书或洞洞书,以及形容某一个动作的绘本书,比如《蹦》这一类,孩子越小,绘本的文字也要越少,给孩子积累词汇量。

1岁之后,孩子可以看更多的绘本和一些认知百科全书,同时,带到大自然中,和孩子进行交流。

而且孩子语言发育越好,认知能力也会越好,大脑发育也更好,父母带起来也更轻松。

1 阅读:501

棠妈育儿成长

简介:中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