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少年如何养成?这两所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0-07-17 18:25:54
记者丨蒋超 刘珂君 实习生 李瀚林

长久以来,成都的快发展与慢生活、千年文化传承与现代时尚、和谐包容与大气磅礴,深深地植根生长于成都特有的天府文化基因“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 。

站在时代发展新起点上的成都,不仅从“源头”探寻城市发展新动力 ,也从“地域”挖掘成都特色文化。 成都各中小学也长期致力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天府文化学校,为成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培养“小小接班人” 。

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共同举办的 “传校园薪火·续天府文脉天府文化特色学校评选活动” 中 , 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小学校 与 新津县兴义镇万和中心小学 从学校地域特色文化出发,分别以龙泉医药资源和新津农耕资源为地域资源基础,将中医药文化和特色农耕文化融入学生课程学习之中,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传承天府文化。

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小学校地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腹地,是龙泉驿区唯一的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 作为山区小规模学校,茶店小学始终坚持以“为山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己任,围绕“中医药文化”的主题,开展“天府文化进校园”工作 。

作为山区寄宿制小学,建设 “向阳、向善、乐学、乐创” 的学风一直是茶店小学的工作重点。学校引导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积极营造温馨友善的班级氛围,形成 “与人为善,和谐共进” 的校园风貌。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茶店小学依循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差异,将全体住校学生混合分配寝室,组织高低年级学生开展 “友善一加一” 活动,从起床就寝、文明就餐、内务整理、清扫保洁、晚间阅读等方方面面进行互帮互助。 通过这些互帮互助的活动,既提高低年级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又帮助高年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校园中形成和谐共进的友善氛围 。

学生进行生态创意节目展演

天地献珍宝,花草皆入药。地处天府,龙泉山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2015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纲要》,龙泉驿区启动了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 茶店小学深入挖掘地域优势,以 “传承中药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具体可感的生长点持续着力,以符合儿童成长发展规律的方式,将中药文化传承与环保公益之间密切关联,使天府文化更加生动具体,可感可知,可做可玩。

除此之外,茶店小学还以本地药材为突破口, 在教育和卫健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青山药农”、“艾香袅袅”、“福气绵绵”等六个中医药学生社团,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学指导 。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建设了 “本草坊”中药体验馆 ,占地3亩、种植有100余种龙泉山本地种草药的“本草园”中药种植实践基地。

学生正在称量葫芦药囊中药材配方

在此基础上,茶店小学构建出校本知识+社团实践的全方位文化培养体系。围绕中药文化传承主题, 茶店小学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编写了符合儿童特点的 《药香绵绵》 生态教育学生读本 。 读本中除了对龙泉山和四川地区常见中药材进行科学介绍,还有中药诗词、中药故事并专门设置了“和家人一起上山采鱼腥草”等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态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和实践中感受公益环保的重要意义。

新津县兴义镇万和中心小学地处新津天府农博园,多年来,学校遵循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教育 ”思想,秉持“ 做学校主人 ”的办学理念,结合四川省天府农博园落户兴义镇以及全省乡村振兴计划现场会在天府农博园召开的契机,将 “天府文化”、“乡村振兴” 同学校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公民教育以及 “天府情﹒农博梦” 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万和小学 “天府农博+三大内涵” ,促进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

在校园文化的创设和打造上,万和中心小学努力将 “天府农耕文化” 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成为天府文化的载体, 营造浓郁的“天府农博”的校园氛围,实现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 。

走进农博远足踏青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了二十多个活动项目。 学校在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引入了民俗非遗项目幺妹灯、舞狮、空竹、剪纸、扎染、版画等内容,让孩子了解家乡传统文化,丰富民俗文化知识,领略天府文化的魅力所在。

秉承 “生活教育” 思想,万和中心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天府农博园,开展种植养殖,传承农耕文化,树立乡村孩子爱农村、爱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志向 “我是小农民”、“小村长查环境”、“爱我水乡净滩护河”、“寻找最美大树” 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农耕作业的魅力,万和中心小学将 “五谷杂粮” 引进校园。 学校为此建有一间“乡土文化陈列室” ,专门收集农户们用过的鸡公车、架架车、龙骨车、碾子、镰刀锄头、锅碗瓢盆……让孩子们在这里咀嚼过去,感受祖辈的刀耕火种。

师生在乡土文化陈列室讲农耕故事

不仅如此,万和中心小学的校园内还有两个菜园子劳动基地,每个班分得一块地,特设了 劳动课 。 每周五,孩子们在菜园子除草、下种、植苗、施肥……学校还请来具有经验的家长代表作技术指导,种出来的菜都成了学校餐桌上的美食。

通过一系列的农耕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万和中心小学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给孩子们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劳动农具,体验到劳动的美和乐趣,认识到农耕文化的精髓,培育出具有天府情怀的“最美”乡村少年 。

排版丨Jiay

[END]

0 阅读:0